一天亏掉3个多亿,两年半时间,亏了整整三百五十亿美元!
伊拉克一条最重要的输油管道,就因为上头“扯皮”闹别扭,活生生给停了。
现在,这“赌气”的阀门总算重新打开了.....
就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伊拉克石油部门对外宣布,当地时间周六清早六点,从库尔德自治区到土耳其杰伊汉港的输油管道正式恢复送油。
整个过程据说挺顺利,没出什么幺蛾子,按照计划,刚开始每天能往外输送十八万到十九万桶原油。
您可别小看这个数字,虽然比不了以前的高峰期,但它是个重要的信号,这意味着,伊拉克联邦政府、库尔德地区政府,还有在那边投资开采石油的外国公司,这几方总算暂时坐到了一张桌子上,达成了一个临时协议,让这条经济的“大动脉”重新跳动起来,这可是谈了判了好几个月才得来的结果,不容易。
那么好端端的一条挣钱路子,为啥一停就是两年半呢?这事儿说起来,根子还是“谁说了算”的老问题。
伊拉克北边的库尔德地区,一直有比较高的自治权,过去很多年,他们习惯了自己采了油,然后通过土耳其的杰伊汉港卖出去,赚的钱很大一部分自己留着花,不太乐意全都上交给巴格达的中央政府。
这就像是家里孩子挣了钱想自己管,当家长的不干,矛盾就这么越积越深。
直到2023年3月,这事闹到了国际上去评理,设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国际仲裁机构下了判决书,说土耳其允许库尔德方面不经过伊拉克中央政府同意就卖油,是理亏的,违规了。
这一纸判决,不仅要求土耳其赔偿伊拉克中央政府十五亿美元,更像一把大锁,“咔哒”一下就把那条输油管道给彻底锁死了。
这一锁,代价可就太惨重了,据行业协会估算,这两年半的停摆,让伊拉克国家财政损失了惊人的三百五十亿美元,这得买多少油啊?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鹬蚌相争,渔翁没得着利,反而自己亏大了。
吃了这么大亏,各方也终于明白,光顶着干不行,还得回到谈判桌。这次的新协议,看起来比以往实在了不少,主要解决了两个最实际的问题。
第一个是成本问题。在库尔德地区采油的石油公司,成本比较高。新协议规定,每卖出一桶油,给这些公司十六美元的补贴,专门用来覆盖开采和运输的成本。这样好歹保证人家不亏本,有点赚头,才有动力继续干下去,不然人家外国公司早就拍屁股走人了。
第二个是欠债问题。库尔德地区政府以前欠了这些石油公司大概十亿美元的债务,一直没还。协议里说了,等油开始正常出口后三十天内,几方得坐下来开会,商量出个具体的还钱办法。这就给了债主一个盼头,算是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从这两点看,这次协议算是摸到了门道,知道光喊口号不行,得让大家都有利可图,这个合作才能持续下去。
这条管道的重启,影响可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伊拉克自己家,那是天大的好事。石油收入是这个国家几乎唯一的财政来源。油卖不出钱,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搞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都会捉襟见肘。现在钱袋子又能鼓起来一点,日子总能好过一些。
对于库尔德地区来说,虽然现在卖油得按中央政府的规矩来,不像以前那么自由自在,但换来的是一个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以及解决欠债问题的机会。这就像是分家过的兄弟,虽然不能再各过各的,但在一起合伙做生意,总比互相拆台、一起受穷强。
国际上也在盯着这事儿。美国第一时间表示欢迎,觉得这有利于地区稳定。而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内部,其他成员国也得重新掂量一下伊拉克的分量了。
伊拉克驻欧佩克的代表已经放话,说现在北部油田恢复了,加上南部的出口能力,伊拉克总的石油出口量会增加,未来有权要求提高在欧佩克内部的生产份额。这话说得有底气,看来是想在石油输出国这个“大公司”里,争取更多话语权了。
总的来说,伊拉克输油管道的重启,是各方在巨大经济损失面前做出的务实选择。三百五十亿美元的学费太昂贵,谁也折腾不起了。
现在油流起来了,但过去的矛盾是否真的化解了,这个临时协议能维持多久,都还需要时间观察。
不过,对于普通伊拉克老百姓来说,能安稳过日子、有可靠的收入比什么都强。
而这条管道的命运,也再次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咱们也盼着那边能真正消停下去,毕竟,油价稳定对全世界开车的人来说,都不是坏事。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