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终极博弈之地,既不会是亚太,也非中东,应是美国最薄弱之处

先说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了两大巨头,但苏联在战争中损耗太大,人口损失上千万,城市被毁一大片,而美国本土基本没挨炸,还从战争中发了财。这就导致美国一直被当成全球的安全岛,资本和人才都往那儿跑。苏联想打破这个局面,就得让美国本土也感受到威胁,这样博弈才公平点。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这么来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那些导弹射程能覆盖美国东海岸大片地区。起因是美国在土耳其部署了朱庇特导弹,对苏联构成直接威胁,苏联觉得得还击一下平衡。

那次危机从10月16日开始,美国侦察机拍到古巴导弹阵地照片,肯尼迪政府马上成立执行委员会讨论对策。最后选择了海军封锁古巴,而不是直接空袭。10月22日肯尼迪公开讲话,宣布封锁线,苏联船只接近时差点擦枪走火。

10月27日,一架美国U-2侦察机被击落,飞行员丧生,还有苏联潜艇差点发射核鱼雷,但最后克制住了。10月28日,赫鲁晓夫同意撤导弹,换取美国不入侵古巴的承诺,还秘密拆除了土耳其导弹。危机持续13天,避免了核战,但也暴露了苏联方法的缺陷,国际上很多人把苏联当成挑事儿的一方,反而强化了美国安全岛的形象。

从这儿就能看出,针对本土周边的思路是对的,但执行得太直接,就容易适得其反。放到现在中美博弈上,道理类似。美国总想把战线推到别人家门口,比如在亚太拱火,扶持菲律宾和日本,层层推进。中国要是输一次,后果就严重,本土直接暴露。而美国输了还能退守关岛啥的,继续折腾。所以亚太对中国来说是基本盘,谁敢在这儿闹事儿,中国肯定全力应对,不会让它成终极战场。

中东呢?那儿石油美元啥的确实重要,对美国是死穴,但美国也不傻,中东有俄罗斯和伊朗势力在,三打一的局面,美国不会轻易跳进去。结果就成了死循环:美国在亚太闹,中国在中东施压,你加码我跟上,互相瞪眼但不真打。真正破局的地方,得是美国本土周边,打破它战火烧不到的认知,让美国也得抽兵回防,这样才能缓解亚太和中东的压力。

看看最近几年中俄的动作,就能感觉到这个趋势。2023年,中俄舰队在白令海巡航,接近阿拉斯加,美国派驱逐舰监视。2024年6月,俄罗斯戈尔什科夫号护卫舰和喀山号核潜艇抵达古巴,进行导弹演习。7月,中俄轰炸机H-6K和Tu-95接近阿拉斯加,北美防空司令部拦截,但保持距离。2025年8月,中俄启动海上互动2025演习,中国驱逐舰绍兴号和乌鲁木齐号去符拉迪沃斯托克,联合反潜防空训练。中国潜艇首次访俄,进行搜索救援。舰队还接近夏威夷,美国海岸警卫队协调加拿大力量监视。这些行动不是闹着玩的,突出美国本土防御的局限性。

美国本土防御确实拉胯,自一战二战以来,本土没挨过战火,海岸警卫队装备规模都有限,遇到事儿还得喊加拿大帮忙。俄罗斯潜艇过去,美国就拉加拿大海上力量协防,中俄飞机去阿拉斯加,也摇加拿大战机。为什么?因为美国军力全世界投送,本土防御成了最弱一环。针对这儿持续威胁,就能逼美国从海外抽兵回守,削弱亚太部署。

再深挖点内涵,这事儿不光是军事,还牵扯到全球认知。美国长期自以为本土安全,打烂全球都没事儿,资本家和一些人出了事儿就往美国跑。想让美国清醒,就得让它感受到万物平等,没有免责区。同时,还能断绝美国复制一战二战吸血的念头。现在的世界,打烂全球谁都捞不着好,美国也得付出代价。

从冷战看,美苏后续博弈形成了文攻武掠模式。欧洲是基本盘,东德西德比发展,成了橱窗。亚洲中东是战场,越南阿富汗中东打得乱七八糟。因为双方都不想本土卷入。古巴危机后,美国加大越战投入,从1961年小规模特种兵,到1964年大规模地面部队。苏联入侵阿富汗1979年,也远离本土。

放到中美上,类似。美国不顾俄乌中东,在亚太拱火。中国一面应对,一面抓中东,用以色列对冲。但终极地方不是那儿,得是本土周边。2023年到2025年中俄行动频率增加,未来可能扩展拉美合作。美国需分兵,缓解其他区域紧张。

话说,这思路方向对了,但方法得讲究。赫鲁晓夫当年太直球,差点升级核战。现在中俄是联合巡航演习,不直接对抗,但信号清楚:美国本土不是铁板一块。海岸警卫队弱点暴露,需外部援助,证明本土防御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3

标签:历史   中美   中东   美国   薄弱   亚太   苏联   本土   古巴   导弹   赫鲁晓夫   阿拉斯加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