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曾做出这样的预言。
他表示,如果生育率持续低迷,50年后中国人口将骤降至5.8亿,不到当前14亿人口的一半。
毕竟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仅902万,比起2017年的1758万几乎腰斩。
而且2024年虽微升至954万,但死亡人口高达1093万,全年净减少139万人。
最为主要的是,这已是连续第三年人口负增长。
为何生育率下降这么厉害?我们又该如何提升生育率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看完近年的人口数据,就能明白人们对人口减少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较2023年增加52万,但仍难以扭转人口负增长趋势。
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的时候,专家们预估每年能有1000-2000万新生儿。
结果呢?四年下来总共才多了6000多万,连预测的三分之一都没到。
人口增长不及预期的同时,生育率和老龄化问题也在不断加剧。
现在我国总和生育率只有1.0,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只比韩国强一点。
要知道,想让人口维持稳定,得有2.1的生育率,这差距可太大了。
而且我国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2023年65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1亿,占总人口的15.4%,差不多每6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
结合这些数据来看,郎咸平说50年后人口将降到5.8亿的预言,不是随口乱说。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现在29岁以上的人口有8.9亿。
50年后这些人基本都会老去,如果新生儿一直这么少,人口大幅减少是避免不了的。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5.8亿这个数字太悲观。
毕竟,2024年还有611万对新人结婚,就算每对夫妻只生一个,每年也有几百万新生儿。
不过,新人结婚数量和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变化,又给人口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90后、00后对生孩子这事,跟父母辈完全不是一个态度。
2022年全国结婚对数只有683.3万对,比前一年少了80万对。
很多年轻人觉得,单身或者丁克也挺好,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
很多人觉得年轻人是主动拒绝生育,可实际上,他们更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首先就是钱的问题。
《中国生育报告2024》算了笔账:养个孩子到17岁,平均要花53.8万;供到大学毕业需额外增加14.2万,总计68万。
这还是全国平均水平,在北京、上海这种地方,成本直接翻倍。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开销,日常的隐形支出更是让不少家庭压力倍增。
孩子小的时候,奶粉、尿不湿每月至少2000多块;
上幼儿园,好点的每月3000块起步;
再大点,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一年又是几万块。
有家长算过,孩子的教育支出能占家庭收入的40%以上,相当于夫妻俩一个人挣的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了。
经济压力之外,职场上的困境,尤其是对女性而言,也成了生育路上的“拦路虎”。
数据显示,女性生完孩子后收入平均降34.3%,有42.9%的人收入直接减半。
某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休完产假后,岗位被别人占了,只能调去边缘部门,月薪从2万降到1万出头。
找工作更难,HR看到“已婚已育”,通过率能降30%,甚至有些公司招聘时直接说不要育龄女性。
这种情况下,很多女性就算想生孩子,也得先考虑自己的工作。
经济和职场的双重压力还没缓解,精力上的消耗又让年轻人难以承受。
现在大多数家庭是“421”结构——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
辅导孩子写作业就是个大工程,小学生平均每周要辅导5.88小时,初中生也要3.03小时。
每天下班回家陪孩子刷题到半夜,周末还要赶场各种兴趣班。
要是老人再有个头疼脑热,两头跑,哪还有精力想二胎的事?
生育率低、人口越减越少,不仅影响未来人口结构,现在就已经带出不少麻烦了。
最明显的就是没人干活了,2010年的时候,15到64岁的劳动力有10亿。
到2023年就剩8.75亿,专家预测到2050年可能就只有6亿了。
现在很多工厂都招不到工人,光制造业就有2000多万用工缺口。
餐馆找不着服务员,外卖平台也缺骑手。
人少了,用工成本跟着涨,不少企业都扛不住。
那些利润薄的小工厂,因为给不起工资只能关门。
有个做服装加工的老板直言,三年前月薪4000还能招到人,现在开6000都难招。
就算有订单也不敢接,怕赚的钱还不够发工资。
劳动力短缺不仅影响经济生产,还直接加剧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养老金缺口问题。
现在大概5个劳动力养1个老人,到2050年可能就只剩1.5个人养1个了。
社科院预测,2035年养老金会第一次入不敷出,到2050年养老金缺口可能高达10万亿。
除此之外,医疗、教育这些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领域也受影响。
65岁以上老人里,近八成都有慢性病。
现在基层医院的老年病床位缺了30%,大医院老年科更是一床难求。
教育方面,2020到2023年,因为孩子少,乡村学校每年平均要撤掉5000所。
但城里的好学校还是挤破头,家长该抢学区房、报辅导班,一点没少折腾。
面对生育低迷带来的各种问题,国家、地方、企业等各个层面都开始行动起来,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
2025年8月底开始实施全国育儿补贴,3岁以下孩子每年能领3600元。
2022到2024年出生的孩子,还能申请300到10800元的过渡补贴,公办幼儿园也免了学前一年的保育费。
国家层面给出了基础保障,地方上则根据当地情况,推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
湖北天门市生二孩能领28.71万元补贴,生三孩则有35.59万元。
补贴里包含了教育费用减免、买房补贴等项目。
政策落地后,2024年当地新生儿数量涨了17%,连奶粉销量都提升了三成。
东莞长安镇厦边社区的举措更贴近居民生活:
生二孩不仅给2万元一次性奖励,每月还额外补300元;
生三孩一次性奖励5万元,每月再补500元。
社区还建了托育点,家长走路15分钟就能把孩子送过去托管。
不光政府在发力,企业和学校也在结合自身情况,为缓解生育压力出一份力。
携程试点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远程办公照顾孩子。
有些公司学日本,在办公楼里设托儿所,让员工上班也能看到孩子。
学校推进“双减”政策,控制作业量,不让孩子和家长被作业压垮。
媒体也在倡导理性养育,引导公众避免盲目报班,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些措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解决人口问题是个长期工程,还需要更系统的规划。
短期目标是到2030年,把生育率提升到1.3以上,托育率从现在不足5%提高到20%。
长远看,需要建立完整的支持体系——生育补贴、托育服务、职场保护、教育均衡,一个都不能少。
郎咸平的预言其实是在提醒我们重视问题,而要改变现状,关键还是要解决年轻人的顾虑。
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慢慢解决养孩子贵、养孩子难的问题,情况会有所好转。
毕竟,孩子是未来的希望。
让年轻人敢生、愿生、养得起,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解决人口问题没有捷径,唯有这些举措真能减负担、缓焦虑,年轻人“敢生愿生”的底气才会来。
参考文献:
1.九派快讯:《事关育儿补贴,新规发布!》2025-09-19
2.封面新闻:《画说热点|老龄化》2023-05-09
3.澎湃新闻:《出生人口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湖北天门做对了什么?市委市政府分析》2025-09-01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