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全球奢侈品圈炸了个大新闻——古驰(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要把刚成立两年多的美妆部门卖给欧莱雅。
这笔交易报价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2亿元,差不多是开云2025年上半年营收的一半。
消息一出,不少人都看明白了:这家欧洲奢侈品巨头是真的急了,这不是普通卖资产,是“救命钱”。
这笔交易里藏着太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欧莱雅买走的不仅是高端香氛品牌Creed,还有古驰、葆蝶家、巴黎世家等多个大牌长达50年的美妆独家授权。
交易要到2026年上半年才完成,而古驰的美妆授权现在还在科蒂集团手里,得等到2028年才能移交。
更有意思的是,开云2023年买Creed就花了35亿欧元,相当于这次连本带利把整个美妆业务打包卖了,还多赚了5亿欧元“授权费”。
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资产出售,而是开云新任CEO卢卡・德梅奥(LucadeMeo)烧的“第一把大火”。
开云新任CEO卢卡・德梅奥(LucadeMeo)
这位从汽车行业跨界来的高管,上任才一个多月就动了美妆这块“心头肉”,背后全是开云快绷不住的财务压力。
要理解开云为什么急着卖美妆,先得看看它的财务报表有多难看。
2025年上半年,开云集团交出了一份近乎“腰斩”的成绩单:营收同比下降15%,营业利润率从之前的水平暴跌470个基点,只剩下12.8%。
最致命的是债务问题。截至2025年6月,开云的净债务已经飙到95亿欧元,这个数字是2022年底的4倍多。
更吓人的是债务和主营业务利润(EBITDA)的比率,达到了3.4倍——这意味着按照现在的赚钱速度,开云得不吃不喝三年多才能还清债,远超奢侈品行业2倍的安全线。
钱不够花,运营成本却高得离谱。不算进货的成本,光维持公司运转的开销就占到了收入的近60%,比老对手路威酩轩(LVMH)足足高出三分之一。
奢侈品行业本来靠的是高利润率赚钱,开云这波操作相当于“一边漏钱一边烧钱”,根本撑不住。
压垮开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核心品牌古驰的“拉胯”。作为开云的营收和利润支柱,古驰的营业利润率从2022年的35%直接跌到2025年上半年的16%,降幅超过一半。
2024年全年,古驰营收更是下降了23%,只剩下76.5亿欧元。
更倒霉的是,第二大品牌圣罗兰也跟着掉链子,最近几个季度销售额连续下滑。
两大主力品牌同时疲软,开云就像断了两条腿的巨人,想跑都跑不起来。2024年一年,开云就多次发布盈利预警,股价跌得让股东坐不住,直到宣布德梅奥上任,股价才勉强涨了近60%。
美妆部门被卖掉,其实早有预兆。这个部门本身就是开云前CEO弗朗索瓦-亨利・皮诺的“野心产物”,2023年才正式成立。
当时皮诺的想法很美好:把美妆业务从授权方手里收回来自己做,多赚一笔利润,不用再跟别人分账。
为了撑起这个新部门,开云砸了血本。2023年6月,花35亿欧元天价收购了高端香氛品牌Creed,创下当年美妆行业收购纪录。
要知道,Creed当时一年营收才2.5亿欧元,这个价格相当于14倍的营收溢价,不少行业人士当时就觉得“买贵了,太冲动”。
之后开云又马不停蹄地扩张:挖来雅诗兰黛、资生堂的前高管组建团队,给Creed换了新CEO,推出葆蝶家的首个香水系列,重启巴黎世家的经典香水线。
2024年,开云美妆营收达到3.23亿欧元,2025年上半年又增长9%至1.5亿欧元,看起来势头不错。
但表面的增长掩盖不了致命问题:美妆业务占集团总营收还不到2%,而且一直在亏损。2025年上半年,开云美妆的运营亏损就有6000万欧元,完全是“靠集团输血续命”。
奢侈品自建美妆业务本来就需要长期投入,从研发、生产到渠道建设,没个五六年看不到回头钱,而现在的开云根本耗不起。
更尴尬的是Creed的表现。被收购时,Creed在中国有12家门店,两年多过去才只增加到15家,扩张速度远低于预期。
虽然它贡献了美妆部门的大部分营收,但比起35亿欧元的收购成本,这点增长简直是“杯水车薪”。
奢侈品专家周婷说得很直接:“美妆品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被卖出去的结局。”
对现在的开云来说,与其抱着不赚钱的“未来希望”,不如换成真金白银救急,这才有了40亿欧元甩卖的操作。
把美妆部门推上货架的卢卡・德梅奥,是开云股东们寄予厚望的“救火队长”。
这位意大利高管一辈子都在汽车行业打拼,2020年接手雷诺时,硬是把这家濒临破产的车企救了回来——不仅削减了成本,还让股价翻了一倍,这份“起死回生”的履历正是开云需要的。
2024年9月,德梅奥从雷诺辞职空降开云,上任第一天就亮出了“止血”思路:减债务、砍成本、聚焦核心。
出售美妆部门只是第一步,他手里还攥着两张牌。
第一张是“暂缓扩张”。卡塔尔的Mayhoola基金本来逼着开云收购Valentino剩余70%的股份,德梅奥直接推迟了谈判——现在的开云连自己都养不活,根本没闲钱“捡别人的摊子”。
第二张是“变卖资产”。开云手里握着不少值钱的房地产,比如米兰蒙特拿破仑大街那栋价值13亿欧元的大楼,德梅奥已经在加快出售这些资产的步伐。
按照计划,美妆+地产这两笔钱到手,能把95亿欧元的净债务直接砍掉近60亿,负债率一下子就能回到安全线。
第三张是“精简成本”。德梅奥在雷诺时就以“砍成本”闻名,现在把这套经验用到了开云身上。
他上任三天就换掉了古驰的负责人,取消了副首席执行官的职位,还在内部启动了“运营效率审查”,目标就是把那60%的运营成本降下来。
这位跨界CEO的思路很清晰:先把集团从债务泥潭里拉出来,再集中资源救古驰。
他在股东会上说得很实在:“我们必须继续减少债务,必要时对部分品牌进行重组。”对开云来说,现在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这边开云在“断臂求生”,那边欧莱雅却在“趁火打劫”。40亿欧元拿下Creed和多个大牌的50年授权,在不少人看来是笔“血赚”的买卖。
欧莱雅本来就是美妆行业的龙头,手里握着美宝莲、兰蔻等大众品牌,还有普拉达、圣罗兰的美妆授权,高端线一直是它的发力重点。
这次收购刚好补上了短板:Creed能强化它在高端香氛市场的地位,葆蝶家、巴黎世家的授权能丰富奢侈美妆矩阵,等2028年接手古驰,更是能直接和科蒂集团抢高端市场份额。
更关键的是,欧莱雅有能力把这些品牌做赚钱。奢侈品美妆的核心是供应链和渠道,欧莱雅在全球有成熟的研发中心和物流网络,能把Creed的毛利率从现在的80%再往上提一提。
就像行业里说的,“开云养不活的孩子,到欧莱雅手里可能就是个宝贝”。
不过这笔交易也藏着风险。奢侈品专家周婷就认为欧莱雅“亏了”:“40亿欧元买一个过了顶峰期的集团的边缘业务,性价比太低。”
要是未来三年古驰的颓势没扭转,2028年交到欧莱雅手里的可能是个“缩水资产”。
而且Creed的高端定位能不能和欧莱雅的大众渠道兼容,也是个未知数——万一高端客群觉得“Creed变廉价了”,反而会砸了招牌。
这笔交易背后,其实是奢侈品行业的“攻守转换”。2024年以来,奢侈品市场开始“过冬”,LVMH利润下跌8%,开云净利润暴减51%,只有爱马仕还在逆势增长。
在这种行情下,头部集团开始“两极分化”:有的像开云一样收缩战线,卖掉非核心资产;有的像欧莱雅一样趁机扩张,靠并购抢占市场。
瑞银的预测更能说明问题:2025年全球奢侈品行业增速只有4%,美国市场能增长7%,中国市场却可能下滑1%。
原来靠中国市场撑着的奢侈品集团,现在不得不调整策略,开云卖美妆、LVMH砍产品线,都是在适应新的市场节奏。
卖掉美妆部门只是开云“自救”的开始。这笔40亿欧元的现金能解燃眉之急,但能不能真正扭亏为盈,关键还在古驰。
现在的古驰面临着“品牌老化”“设计乏力”的问题,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买爱马仕、香奈儿,甚至是新兴的小众品牌。
德梅奥已经把宝押在了古驰身上,能不能复制雷诺的奇迹,没人能打包票——毕竟汽车行业的成本控制逻辑,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靠“创意和稀缺性”吃饭的奢侈品。
对整个行业来说,开云的这场“断臂求生”可能只是个开始。随着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速放缓,未来会有更多集团加入“瘦身”行列,要么像欧莱雅一样靠并购扩张,要么像爱马仕一样靠核心品牌深耕。
这场40亿欧元的交易,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奢侈品行业的冷暖:有的在寒冬里挣扎求生,有的在变局中寻找机会。
而开云的故事告诉我们,再大的巨头,一旦债务压顶、核心业务掉链子,也得放下身段“卖资产”——商场从来都是这么现实。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