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漂泊了千年的民族,如今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而他们目光投向了东方,打起了中国的主意。
“对全球的犹太朋友们:你们可以试着学点粤语或者普通话,祈求中国能让你们进来,这可能是20多年来犹太人唯一一个安全的地方。”2023年,加拿大犹太裔教授加德·萨阿德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了这段话。
这段看似平常的语言学习建议,背后隐藏着犹太民族深重的危机感。随着2023年至2025年中东冲突的升级,以色列与伊朗的直接对抗愈演愈烈。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犹太民族的漂泊命运仿佛一个无尽的循环。从古埃及到二战,从欧洲到美洲,这个聪明而富有的民族总在寻找避风港。而今天,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犹太民族的漂泊历史可追溯至四千年前。他们从两河流域出发,迁徙至巴勒斯坦地区,却未能找到安宁。公元前13世纪,摩西率领犹太人逃出埃及,在西奈沙漠中写下“十诫”,统一了犹太教。
犹太历史上最彻底的大流散发生在公元70年和135年。罗马帝国镇压犹太起义,摧毁耶路撒冷,屠杀上百万人,幸存者被逐出巴勒斯坦,开始了近2000年的流散。
中世纪的欧洲对犹太人充满敌意。1099年,十字军东征攻占耶路撒冷,对犹太人进行疯狂屠杀。1290年,英国将16万犹太人驱逐出境;1492年,西班牙也开始驱逐犹太人。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超过600万犹太人丧生。这场历史悲剧促使国际社会支持犹太人建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
然而建国并不是矛盾的终结。五次中东战争接连爆发,巴以冲突不断升级。2023年以来的冲突使以色列再次陷入国际孤立,全球反犹情绪上升。
犹太人与中国的交往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北宋时期,一批犹太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东京汴梁(今开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有详细记载的犹太社区。
当时的宋朝皇帝对待这些外来民族十分开明。1163年,这些被称为“一赐乐业人”的犹太人在开封建起了犹太会堂。他们不仅被允许自由信仰,还能参加科举考试。
二战期间,当世界各地对犹太人关上大门时,上海成为约2万犹太难民的避风港。当时上海设立了难民营,直到今天还保留着犹太难民博物馆,记录着那段历史。
然而历史也有阴暗面。清朝末年,以沙逊家族为首的犹太商人成为向中国倾销鸦片的主力。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销毁的不少鸦片就来自犹太沙逊家族。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世纪日本侵华期间,部分犹太人曾与日本勾结,妄图在中国东北建立“犹太国度”。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在中国历史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1992年,中国与以色列正式建交。但这之前,以色列已在1950年1月9日承认新中国,成为中东地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中以关系曾有一段蜜月期。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高调展示其高科技产品。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以色列迅速加入亚投行,并允许中国公司参与海法港建设。
然而美国的干预让中以合作屡屡受挫。2000年,以色列在美国压力下单方面撕毁与中国签订的费尔康预警机合同,赔偿3.5亿美元。2020年,美国又施压以色列限制中国投资,导致5G项目流产。
以色列对中国呈现两面性:一方面积极与华贸易,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00亿美元;另一方面在高科技领域设限,防止核心技术流向中国。
2023年巴以冲突升级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部会议上表示:“中国不光是市场,还是全球格局的支点,我们得抓住。” 这番话暴露了以色列对中国的真实考量。
以色列的渗透首先体现在科技领域。以色列Mobileye公司是全球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行业领袖,其技术已渗透到中国多家主流车企。
这种技术渗透存在“黑盒”风险。中国车企只能被动接受Mobileye提供的技术服务,无法掌控核心技术。更令人担忧的是,智能汽车每天生成大量数据,包括行驶路径、乘客信息等,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更令人警觉的是情报渗透。2023年春天,成都一家科技公司迎来几位“数字专家”,他们持有以色列驻华使馆的邀请函,提出合作建设城市交通大数据中心。
这些“专家”要求使用独立于中国监管网络的专用带宽,并提出采用一套加密协议。后经安全部门识别,该协议与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惯用的监听系统相似。
类似的渗透尝试还发生在深圳。2025年,深圳发生AI机密泄露事件,调查发现犯罪团伙试图以“联合实验室”名义,将境外定制芯片植入服务器,险些导致核心算法外流。
犹太精英
犹太民族历经千年漂泊而未被同化,反而在全球科学、金融、文化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其生存智慧值得探究。
韧性是犹太民族的核心特质。无论是罗马帝国的压迫、中世纪的迫害还是二战的大屠杀,都未能摧毁这个民族。反而每次危机后,他们都能找到新生之路。
开封犹太人的历史具有启示意义。这些犹太人最终融入了中国社会,取了汉姓,与当地人通婚。2015年,一批开封犹太人后裔通过组织帮助回到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宣誓入伍。
当今以色列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6月,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大规模空袭,伊朗反击特拉维夫等城市。战争持续多日,双方伤亡惨重。
同时,全球反犹情绪上升。欧美多国报告反犹事件增加,犹太人的不安全感促使他们寻找新的避风港。
面对复杂局势,中国需要平衡开放与警惕。历史上既有犹太人融入中国的成功案例,也有犹太商人损害中国利益的教训。
技术合作是中以关系的试金石。2025年6月,中国和以色列举行“生命健康主题”专题对接会,并在智能农业领域推动AI技术应用。这种共赢合作是双方愿意看到的。
数据安全成为防御重点。中国已推出全天候数据防护系统,对关键信息流动进行智能分析。成都、西安等城市大规模部署“天网-反监听”监测系统。
法律层面也在完善。新修订的《反间谍法》特别对境外技术渗透设有专章,从严处置意图篡改数据主权或远程监听的行为。
普通民众也成为安全防线的一部分。无论是核电站工人发现外籍工程师偷拍,还是普通市民举报可疑无人机,全民警惕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眼下,以色列依然深陷战争泥潭。2025年6月的冲突已导致以色列方面24人死亡、685人受伤,伊朗损失更为惨重。曾经被中国接纳的犹太人,似乎再次站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犹太民族千年漂泊的命运仿佛一个循环,而中国,只是他们漫长旅程中的一站。关键是带着清醒的认知参与这场博弈,既保持开放的胸怀,也不放松必要的警惕。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