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风起云涌的商业江湖,女首富再次易主。
64岁的钟慧娟,翰森制药的掌舵人,坐拥1410亿财富,成了名副其实的女王。
她不是豪门富二代,也不是天生的商业奇才,从中学老师进阶到首富,这条路,她走了整整30年。

在曾经那个热血的年代,她赶上过阵阵浪潮,也穿越过无数泥沙。
正是这每一步的经历,才造就了今天的医药女王。
钟慧娟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1977年,整整沉寂了十年的高考,重新开启。
也是在这一年,年轻的钟慧娟成了徐州师范大学的一名新生。
那一年,尽管报名高考的人数众多,但能被录取的人却少得可怜,只有不到5%。因此能考上大学,真算得上是人中龙凤了。

1982年,毕业后的钟慧娟进入了延安中学教化学。
能在这所顶尖的学校做老师,意味着“有地位、有体面,还有保障”,是多少人想进都进不去的。
钟慧娟的丈夫孙飘扬,是她大学时期的同窗,两人志趣相投,走到了一起。
毕业后,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职业方向,钟慧娟投身于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孙飘扬则进了连云港制药厂大展拳脚。
当时的连云港制药厂,买不起设备、懂技术的更是寥寥无几,就连工人都是附近来打杂的农民。
孙飘扬来了之后,临危受命,被推到了厂长的位置。他力排众议,死磕研发和创新,最终将濒临倒闭的厂子给救活了。

1995年,下海经商的浪潮席卷全国。
孙飘扬也不再满足于做“高级打工人”,而是响应时代的号召,与一位香港外商合作,合伙开了家公司。
也就是钟慧娟现在所执掌的“翰森制药”。
但因当时连云港制药厂,正处于上升期,孙飘扬忙得脚不沾地。分身乏术的他,根本没有精力管理新公司。
这时他想到了妻子钟慧娟,想让她来运营公司。
对于钟慧娟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做的选择。
一边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一边是十死九生的创业梦。而且钟慧娟虽然是化学专业出身,但隔行如隔山,教学和制药可完全是两码子事。
身边的亲戚朋友们,也劝钟慧娟不要冲动。但因骨子里不甘平庸的底色,她还是离开了讲台,扎进了一条前途未卜的路。

创业初期是真的穷,厂房破破烂烂,经费也只够买些设备。为了省钱省时间,钟慧娟公交车也不挤了,直接搬到了厂子里。
不懂的知识就向老师傅请教,从零开始学,盯生产,跑市场,找客户。哪里需要她,她就在哪里出现。
虽然是初创公司,但钟慧娟要求极高,每一项工作标准必须达标。
而且交付效率高,产品上遇到不足时,也能够做到及时改正,因此在业内赚得了不错的口碑。
两年的辛苦耕耘终于有了收获,仿制药“美丰”卖出了3000万元,这也让翰森的前途明朗了起来。

此后,翰森制药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到了2003年,翰森靠着“抢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抗肿瘤等领域的仿制药,迅速占领市场。
它的名字,也终于出现在了全国百强医药企业的榜单上。
从讲台到车间,钟慧娟的人生彻底“脱轨”。但也正是这次脱轨,让她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赛道。
翰森以仿制药打开了市场,但钟慧娟却从不满足于只做仿制药。
毕竟,只有主动掌舵,才不会被拍在浪尖之下。

恰逢此时,中国的药品集采政策,在2000年后开始推行,医药行业迎来剧烈洗牌。各大药企因为“同质化内卷”太严重,在价格战中拼得你死我活。
在早期的试点中,针对肝炎的药物——“恩替卡韦”,降价九成多,最终价格还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
间苯三酚注射液也没能幸免,九成多的降价,让它从每支2.88元跌到0.22元。更有甚者,为了中标,出现一盒药仅为2元,成本价仅为7分钱的极端报价。
这样无异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面对这样的困境,钟慧娟更加坚定:仿制和内卷是没有出路的,唯有创新,才会有未来。
但想在医药圈搞创新,可没那么容易。
业内有个共识,想要在创新药上突破,“两个十”是必经之路——十年的研发周期,十亿的研发经费。
简而言之,就是费劲又烧钱,还不一定有成果。
但钟慧娟更明白,想要活得久,就得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产品,创新这件事不干也得干。
从2019年到2023年,她跑遍各个高校,亲自挑选最优秀的医药人才,建立了一支研发队伍,人数超过1200人。
与此同时,还在上海、连云港以及美国都设立了研发中心。
团队扩大的背后是燃烧的经费,仅四年时间,翰森在研发方面的金钱投入,就几乎翻了一番。

虽然烧钱厉害,但钟慧娟也并未追逐短期的利润,仍将研发重心,放在了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及自身免疫等“最难啃的骨头”上。

很多药物因为研发周期长,技术要求高,价格往往居高不下。
比如抗癌明星“格列卫”,曾经售价两万多一盒,如果再加上税收等其他费用,得花上四万元才能买到一盒。
这样的价格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即便是倾家荡产也吃不起。
钟慧娟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出患者能吃得起的高质量的抗肿瘤药。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翰森团队经过多年的日夜攻克,终于研发出平价版“格列卫”——“昕维”,一盒仅需要623元,甚至副作用比原研药更小。
“昕维”的成功,让翰森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让无数走投无路的病人,看到了“生”的希望。

创新药便也成了翰森的第二生命线,创新药的营收,在短短几年,就蹿升了六成多。
从2019年港交所上市,到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港元,市场和公众也终于注意到了,这位低调的幕后CEO。
有人说钟慧娟运气好,赶上了好的时代,但在求快的资本市场里,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慢工出细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23年,钟慧娟带领团队签下,32.8亿美元的重磅合作,将两款ADC新药授权给了GSK。

这笔交易不仅是对翰森实力的认可,更为翰森打开了海外合作的大门。
此后,翰森制药还与国际巨头罗氏、再生元、默沙东等,坐上了同一张桌子谈判,并敲定了5笔创新药出海交易。
这些商业交易,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更是钟慧娟独到的判断力和远见的具象化。

如今中国的创新药,在“模仿”到“原创”的路上,摸爬滚打走过了坎坷的十年。
目前,中国已经获批上市的有60多款创新药,并且药企们也正在积极加快国际注册与临床试验。
中国创新药的企业们不再亦步亦趋,盲目跟随,而是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比如康方生物,他们先行一步,把PD-1/VEGF双抗,在细分赛道开了个头,海外药企才闻风而至,紧随其后。
还有征祥医药的玛硒洛沙韦片,在2025年5月,从实验室走入市场。这不仅是新药,更是全球首款原研药。

即便是在细胞疗法这一尖端领域,中国企业,也不再是旁观者。
比如恒润达生团队,在盯了多年的靶点CD19后,终于把它攻下。他们的“雷尼基奥仑赛”注射液,也在2025年7月,成功上市。
如何让生命有质量地延展,是人类永恒探索的课题,一次次的医学突破,都让答案更加接近。
像钟慧娟这样的医药先行者们,不仅是时代的受益者,更是开拓者。
三十年磨一剑,他们用不止于前的创新和探索,让“中国药”真正走向了世界的中心。
-END-
参考资料:
中国企业家杂志:《化学老师被丈夫拉“下海”,28年炼成“医药一姐”》
新浪蜂鸟:《从化学老师到千亿女富豪:钟慧娟为何能打造出制药帝国》
第一财经资讯:《首次成为中国女首富的钟慧娟,执掌的两千亿市值翰森制药是什么来头》
作者:陈开心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