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人们分享欲极度旺盛,网上流行一句话,
“遇到事情不要慌,先发个朋友圈”,
人们在任何时间、随意地方、不管何事都要举起手机,第一时间发个圈,发表一通看法。
发朋友圈已然成为一种习惯,人们渴望获得关注,无论是生活中芝麻大点的事,

还是看到了什么文章、视频,总是忍不住发到朋友圈,看到有人点赞、评论,便会欣喜不已,若是无人问津,那可能要郁闷一阵了。
然而,微信上有一群“特殊人”,他们几乎从不发朋友圈,给人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实际上,他们不是刻意低调,十有八九是以下这三种人!
梭罗曾说“我愿深深扎入生活,吸取生命的精髓,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这句话告诫世人,在物欲横流时代,我们要坚定的做自己,不要随波逐流。
从不发朋友圈的人,其中一种就是独立自主、内心强大的人,他们能够保持理性看待事物,
同时对自己有清晰认知,所以,他们更喜欢脚踏实地活着,而非活在别人五官里。
心理学上“自我认定理论”指出,人们有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能够充分知道自己所需,以及筛选环境信息能力,
从而能决定自己的言行举止,这类人有着强大的内驱力,几乎不需要外界推一把。

他们清楚外界声音纷杂、信息良莠不齐,一个不小心就会掉入“陷阱”,所以,
他们干脆就屏蔽不利于自己的东西,让大脑时刻保持清醒,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想的东西,
他们坚定的做自我,不需要他人评价,只需看结果就好,人生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观众。
心理学的“补偿机制”指出当个体意识到自身在某方面存在不足时,会通过其他领域的表现来平衡心理落差,
换言之,一个人越缺什么,越想炫耀什么,有的人发朋友圈炫富,正是出于这一心理。
不过,无论是炫耀财富、爱情、生活等,还是单纯分享,都是来源于内心的空虚,精神世界匮乏,便会关注外在物质,希望以此充实自己。

所以,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他们内心丰盈、懂得知足的人,不喜爱虚荣,
正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已经不屑于炫耀物质,不仅如此,还可能直接关掉朋友圈,专心过自己的生活。
他们会把时间用在陪伴家人、做喜欢的事情、去不同地方看看等等,大千世界,有太多比物质更美好的东西,
这种东西充实了他们的人生,也让他们的生命价值更高,而内心的东西,其他人是难以理解的,分享欲自然就开始下降。
尽管人类是群居动物,但是不排除个例,有的人就是喜欢安静的氛围,不热衷社交,尤其不喜欢杯光交错的社交,他们追求身心的宁静。
当然,他们并非是零社交,而是对对方要求极高,喜欢与心意相通、
精神共鸣之人交友,见面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他们喜爱这种高质量社交。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心流体验”,人们全神贯注、目标明确、完全沉浸式做一件事,
便会完全投入其中,过程中会自动屏蔽、筛掉无关信息,进而体验到高度的兴奋和成就感。
喜欢独处的人,他们就非常喜欢这种状态,若发朋友圈,便会打破安静的氛围,过多的社交,则会让他们感到身心疲惫。
因此,他们从不发朋友圈,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别人觉得他们很无趣,实际上,他们非常快乐,正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三种不发朋友圈人,他们都有更高的追求、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
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也不执着于物质的丰富,他们高效利用时间,从多方面提升自己,或者享受生活。
快节奏的生活,本就很“热闹”,人心皆浮躁,难以静下心做一件事,
所以,能够做到不发朋友圈,放缓脚步去感受生活,不将心思浪费在朋友圈上,
这三类活得何其通透,他们都是有大智慧之人,这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那么,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喜欢发朋友圈吗?又是如何看待从不发朋友圈的人?
-The End -
作者-刘森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