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细节善举释放儿童友好善意

近日,上海动物园禁止一对夫妻在展馆内给10月龄婴儿用奶瓶喂奶,引发争议。园方“人员依规履职,无须道歉”的回应更是引起公众不满。随着舆论发酵,园方公开道歉,承认服务意识欠缺、处理欠妥。

婴儿喝奶是基本的生理需求和生存权益,“禁止饮食”的规定不能凌驾于婴儿的基本权益之上。舆论对涉事动物园不满,倒逼其承认错误,反映了社会对呵护婴儿等特殊群体基本权益的强烈共识。这起事件也提醒公共场所的管理者们,维护秩序、执行规则,不能僵化、冷漠地“一刀切”,不能没有了人文温度。

什么是儿童友好型社会?妈妈们能否在公共场所顺利哺乳,就是一个重要标尺。“构建儿童友好型社会”不是一句宏大的口号,需要落实在各项细节之中。母婴室布局是否合理、指引标识是否清晰,面对特殊需求时能否柔性处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是儿童友好的重要体现。只有贯彻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不断优化改进细节,才能让孩子和家长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善意。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2日 第01版

作者:王家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育儿   善举   善意   友好   细节   儿童   婴儿   社会   权益   公共场所   动物园   舆论   月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