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机场,炸港口,炸炼油厂,炸核电,泽连斯基下令轰炸俄罗斯本土

8月,一个让全球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神经高度紧绷的时刻。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与联合国最新数据,8月24日,俄罗斯本土关键基础设施遭遇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无人机与导弹袭击,乌克兰军队将矛头直指俄方炼油厂、港口、机场乃至核电站。

连续多日的爆炸和火光,直接令波罗的海沿岸的能源运输网络陷入瘫痪,俄国内航班大面积延误或取消,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对核安全问题发出罕见警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本土打击令”彻底改变了俄乌冲突的节奏,整个国际社会对这一轮“精准攻击”高度关注。

俄本土能源命脉遭遇定点打击

8月24日凌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近郊的乌斯季卢加港口突然传来连环爆炸声。现场目击者在社交媒体上上传了大量火光冲天的视频,最新卫星图像显示,乌斯季卢加天然气加工综合体遭受毁灭性打击。

根据俄罗斯列宁格勒州官方发布的数据,至少有10架乌克兰自杀式无人机被俄防空系统击落,但仍有无人机残骸直接撞击并引发诺瓦泰克公司炼油厂大火。该厂是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的能源出口重镇,每年处理液化天然气1300万吨,背后牵动着整个欧洲能源供应链。

不止于此,萨马拉地区塞兹兰炼油厂也在同一时间遭遇多轮爆炸。这家俄境内年加工能力高达890万吨的炼油厂,在短短一夜之间被连续五次轰炸,现场浓烟滚滚,俄军防空火力虽全力反击,无人机的轰鸣声却几乎未曾停歇。

俄官方通报显示,当天全境有57架乌克兰自杀式无人机被击落,七大机场紧急启动防空计划,圣彼得堡机场超过100架次航班受影响,旅客在候机大厅苦等无果,社交平台上抱怨声一片。

攻防升级:核电站首次遭受实质性威胁

更令人担忧的是,乌克兰无人机首次对俄罗斯库尔斯克核电站实施攻击。当天凌晨,俄防空部队击落了一架接近核电站的乌方无人机,但其坠毁爆炸导致辅助变压器起火,核电站当天一度被迫紧急减负载运行。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第一时间表态,称核设施任何时候都必须得到绝对安全保护,并派遣专家组持续监控该地区辐射水平。俄方虽声称辐射未变、无人员伤亡,但库尔斯克州代理州长在公开讲话中将此举定性为“战争罪”,国际社会对核电站安全的担忧明显升级。

俄方多位官员表示,这轮袭击对俄本土“战争经济”基础设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乌斯季卢加港口、诺瓦泰克码头、塞兹兰炼油厂等能源枢纽多次遭袭,经济损失或高达数十亿美元。俄国内舆论普遍认为,乌克兰此举意在掐断俄能源输出动脉,试图以“消耗战”削弱其战略纵深。

乌克兰无人机与远程导弹成反击利器

乌克兰军队在无人机和远程导弹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新近亮相的“火烈鸟”远程巡航导弹,成为本轮对俄本土轰炸的主力。

根据乌克兰国防部公开资料,“火烈鸟”导弹具备自主导航、低空隐身和强穿透能力,能精准命中俄境内2500公里以外的重要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该导弹发射组由女性军官带队,指挥其他自杀式无人机协同作战,令俄防空体系屡屡陷入被动。

俄方更为头疼的是,乌克兰还大规模仿制并改进了伊朗“Shahed-136”等自杀式无人机系列。这些被外界戏称为“伊朗小摩托”的廉价无人机,具有低成本、高密度突防优势,专门针对俄方炼油厂、油库、码头等“生命线”设施反复袭扰。

今年8月,乌军又多次使用“火烈鸟”导弹打击俄后方目标,尤其是鄂木斯克、塞兹兰等重型炼油厂。俄能源部数据显示,2023年鄂木斯克炼油厂年加工能力高达2128万吨,连番受袭后产能大幅缩水,俄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波动剧烈。

美欧态度微妙,俄乌和谈陷入深度僵局

在乌克兰重拳出击的同时,欧美国家在军事援助与政策立场上则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分歧。2025年春末起,美国防部悄然强化对乌克兰远程导弹等高端武器的输出审批,联合多家欧洲盟国,设立高层联合审批机制。

8月23日,《华尔街日报》披露,美国防部多次否决乌克兰借用“ATACMS”等远程导弹打击俄境内目标的申请,甚至连依赖美方情报与零部件的欧洲援乌武器也纳入审查范围。白宫发言人公开表示,俄乌军事态势并未出现根本转变,当前美方不鼓励乌军越境实施大规模进攻。

这种政策调整,实际上推翻了此前对乌克兰“只要不打俄本土就放手支援”的旧有模式。拜登政府时期曾允许乌军有限打击俄境内目标,但今年以来,美方立场趋于谨慎。相关分析认为,美欧对战争升级至俄本土有着“底线担忧”,担心局势失控引发更大范围冲突。

与此同时,俄乌和谈陷入深度僵局。8月18日,俄乌美欧多国领导人在白宫举行会晤,却未能取得任何实质进展。8月22日,俄方在阿拉斯加与美方举行高层会谈后,俄外交高官向媒体透露,莫斯科对会谈成果“毫无满意之处”。

俄罗斯总统表示,只有在确保谈判成果具备法律效力且乌方代表具备足够合法性的前提下,才考虑与乌方高层见面。乌克兰方面则坚持不接受“停止加入北约”“领土让步”等条件,双方在关键议题上分歧巨大。

消耗战愈演愈烈,谁能坚持到最后?

这轮袭击让俄乌冲突的格局彻底改变。俄方在被动挨打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防御与反击策略。俄国防部多次强调,俄方打击目标仅限军事相关设施,不会主动攻击与战争无关的民用区域。乌方则高调宣布,将继续利用远程导弹和无人机持续打击俄本土能源与交通枢纽,试图以“七寸打击”模式彻底削弱俄方的战争潜力。

在全球能源市场,俄乌互炸能源基础设施已引发连锁反应。国际能源署、德国经济部等权威机构密集发布能源供应风险预警。波罗的海航运指数罕见跳涨,全球多家大型航运企业紧急调整俄相关航线。

俄国内,民航系统、能源企业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圣彼得堡、莫斯科、萨马拉等地机场和炼油厂,防空系统全天候待命,多地临时设置禁飞区。俄社会对乌克兰远程打击的担忧不断加剧,部分城市夜间生活几近停滞。

乌克兰方面,军方和政府高层普遍释放强硬信号,强调“对等反击”将持续进行。乌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官员公开表示,针对俄本土战略目标的袭击已成为乌克兰新军事常态。泽连斯基在多次讲话中重申,乌克兰将继续研发和生产新一代远程导弹,强化无人机集群作战能力。

参考资料:泽连斯基:乌克兰使用国产远程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

2025-08-25 00:23·央视新闻

突发!俄核电站、港口遭袭,一架无人机残骸引发炼油厂大火!美媒:特朗普立场出现重大转变

2025-08-25 00:03·每日经济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财经   炼油厂   核电   俄罗斯   港口   本土   机场   乌克兰   无人机   能源   导弹   核电站   俄国   波罗的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