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提醒:路边摊“神药”这3个套路,学会3招轻松避开
▶️ 一、开头:菜市场里的“偏方”,差点成了“毒药”
“大姐,您瞧这叶子上的白绒毛,清明前的安神草就长这样!我妈喝了20年,现在80岁半夜睡得比年轻人还沉!”2025年4月的广州菜市场,摊贩老王蹲在潮湿的地砖上,膝盖沾着红土,手里的洋金花混在野草堆里。旁边穿花衬衫的阿姨凑过来:“可不是嘛,我上周买了三副,现在跳广场舞到天黑都不犯困!”李女士捏着50元纸币犹豫。护士小林昨天刚说“路边摊的药别碰”,但医院挂号单上的“等待2小时”让她叹了口气:“就试这一回吧,便宜又省事。”
汤刚下肚1小时,儿子突然捂着喉咙在沙发上打滚:“妈,嗓子像吞了把火!”李女士手忙脚乱翻手机,屏幕上的120数字怎么都按不准,手心的汗把手机壳攥得发皱。急诊室里,消毒水混着呕吐物的酸臭味扑面而来,张医生的白大褂下摆沾着褐色污渍,他举着塑料袋冲过来:“是不是这种白花?这是洋金花,毒性比老鼠药还强!”李女士盯着监护仪上飞跳的绿色数字,眼泪直掉:“就抓了两把……怪我没听小林的话……”张医生拧紧瓶盖,声音发颤:“药典规定一天只能吃指甲盖大小,你这是把一个月的量全喝了啊!”
▶️ 二、这些“神药”陷阱,专坑信偏方的人
▶️ 陷阱1:熟人推荐?可能是“托儿”在演戏
老王蹲在摊位后,手机弹出班主任的短信:“李同学学费剩余8000元,本周五前请缴清。”他摸了摸装着洋金花的蛇皮袋,想起老家山坡上漫山遍野的野草——晒干后500克能卖500元。表妹发来微信:“今天演得还行不?”他盯着屏幕发愣,回复:“再撑半个月,孩子的书桌就能买了。”抬头看见李女士犹豫的眼神,心一横提高声音:“阿姨,您看这根须,山上刚挖的就是不一样,喝了准保睡得香!”
★ 陈药师拽了拽大爷的菜篮提醒:“买药先看门口的绿十字标识——国家药监局统一规定的正规药店标志,蓝底白十字灯箱24小时亮着,没有这个的地方,咱坚决不买!别信那些‘熟人推荐’,真管用的药早该在正规药店卖了。”
▶️ 陷阱2:“天然无毒”?毒草可不认“出身”
“上个月抢救了个大叔,把生附子当补药泡酒,喝了半杯就嘴唇发黑、手脚抽搐,送到医院时心脏都快停了。”张医生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案例本,“生附子必须经过醋炒、蒸制等炮制工艺去毒——这就像给毒药拆引信,可老百姓觉得‘天然的就是好的’,直接煮了就喝,这和直接吞毒药没啥区别!”他指着墙上的洋金花照片:“您看这白花,晒干了和野草一模一样,但包装上只要有红色警示标签,写着‘有毒!必须医生开方’,哪怕是亲舅舅推荐的,咱也得先打个电话问问医生,别拿健康开玩笑。”
▶️ 陷阱3:偏方治百病?你的体质答应吗?
“我们跑了全国多个社区发现,张大爷用偏方治好了腰痛,结果整个小区都来找他‘求药’。”何老师推了推起雾的眼镜,“可腰痛分好几种啊!有人是累的,有人是受了寒,就像穿鞋——张大爷的42码布鞋,您穿40码的脚能不磨破吗?”他翻开相关报告提到:“农村地区非法中药使用率明显高于城市数倍之多,而从临床数据来看,急性中毒抢救费用更是高达正规诊疗的数十倍,城乡差异显著。”何老师叹了口气:“偏方是老祖宗的智慧,但得根据体质和病情用——就像广东老火靓汤讲究辨证施膳,药材搭配错了,补身子也能变成伤身。别信‘偏方包治百病’,你的体质可能不答应!”
▶️ 三、记住这3招,买药不上当
第一招:买药先查“三重保险”
★ 陈药师举着扫码牌大声说:“大叔大妈们,买药就看三样子——第一看绿十字标识,有这个灯箱的才是正规药店;第二看包装上的红色警示条,有毒药材必有‘凭医师处方销售’的黄字警告;第三掏出手机扫监管码(药品电子监管码),微信一扫就能看到药材的‘前世今生’——在哪块地种的、有没有炮制去毒、哪家药企生产的,比查快递还清楚!没有智能手机也没关系,拿药去药店,药师免费帮您验真假,别嫌麻烦,这是给自己的健康上保险。”
▶️ 第二招:吃药前“三个一”保命习惯
李女士的手账本里夹着洋金花照片,旁边用红笔写着:“一个视频电话:买了药先拍给护士小林‘过目’,她能帮我找出‘禁用’成分;一个红色记号笔:把说明书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禁用’这类字圈起来,像给毒药画个‘禁区’;一个透明塑料袋:吃药后要是头晕、呕吐、心慌,赶紧把药渣和包装装进塑料袋中,抓着就往医院跑——上次我妈吃错药,医生就是靠这袋药渣,10分钟就确诊了,抢救都快了一半时间。这三个‘一’,现在就是我家的‘用药护身符’。”
▶️ 第三招:别信“我听说”,要信“国家码”
“2025年新修订的《毒性中药材管理条例》明确:卖有毒药材必须凭医生手写处方,否则最高判无期徒刑!”陈药师指着《刑法》第144条案例:“去年有个摊贩在‘神药’里偷偷加西药,三个大爷吃进了ICU,最终该摊贩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罚款20万元。买药不是买白菜,咱手机里的‘国家药监APP’就是随身药师,查资质、扫监管码、看检测报告,三步就能辨真假。别信摊贩的‘无效退款’,非法售药必受严惩,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家人!”
▶️ 四、结尾:买药不是小事,是对家人的责任
现在的李女士,每周六都陪母亲整理药箱。她把过期药和有毒药材装进红色铁盒,盒盖上贴着护士小林手写的纸条:“吃药前,先打视频给我!”路过菜市场的科普点,她总会拽住拎着菜篮的阿姨:“大姐,您买的这个黄芪,记得用‘国家药监’APP扫扫监管码,正规药材都能查到炮制日期和毒性检测报告,咱花钱也要花得放心!我现在看见路边摊卖药,扭头就走,这都是拿命换的教训啊。”
老王因非法售药被查处后,摊位早已没了踪影,原址设立了陈药师的科普台。她常说:“中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但用对了是药,用错了是毒。买药前多扫一次码,多问一次医生,不是麻烦,是给家人的健康上把坚固的锁。”
★ 最后提醒:下次去菜市场,看见有人卖“神药”,记住三句话:认准绿十字标识,看清红色警示,掏出手机扫监管码。科学用药,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家人的担当。就像李女士说的:“现在多花点心思,比躺在急诊室后悔强百倍!”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R]. 北京: 国家药监局, 202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5. (国家法定药品标准)
[3] 中国药学会. 公众用药安全调研报告(2024)[R]. 北京: 中国药学会, 2025.
[4] 最高人民法院. 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2025)[R]. 北京: 最高人民法院, 2025.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