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3巨头集体升官!孙颖莎成核心,马龙任副主席,王楚钦太可惜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7月初,青联公布了新一届的名单,国乒横扫管理层,马龙升任副主席,孙颖莎、丁宁当选常委,而王楚钦却似乎与升职擦肩而过。

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影响呢?

马龙,手握 6 枚奥运金牌,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双圈大满贯,从初出茅庐时在赛场上崭露头角,到后来成为中国乒乓球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谁能想到,当年在球台边蹦蹦跳跳练球的小孩,如今成了乒协副主席?

可熟悉马龙的人都知道,他的 “双圈大满贯” 从不是偶然。

2006 年第一次参加世乒赛时,18 岁的他面对王皓,握拍的手都在微微发颤,最终以 1:4 败下阵来。

但赛后他抱着球拍坐在训练馆,对着录像一遍遍复盘,直到保洁阿姨来锁门才发现已是深夜。

这种 “钻牛角尖” 的劲儿,陪他走过了无数个封闭训练的日夜 —— 伦敦奥运周期,他为了练反手拧拉,每天加练 2000 个球,手腕磨出的茧子比球拍胶皮还厚。

里约奥运前的队内选拔赛,他顶着肩伤连赢 6 场,赛后在理疗床上疼得说不出话,却笑着对队医说 “值了。

现在他站在副主席的位置上,手里的球拍换成了文件,赛场上的呐喊变成了会议室的讨论,但那股子 "不赢不算完" 的劲头肯定没变。

球迷总担心,老将退居二线会丢了赛场的锐气,但我觉得啊,马龙这位置坐得稳当。

他太懂球员了 —— 知道年轻队员在大赛前会失眠,清楚封闭训练时最缺的是家乡味的零食,更明白国际赛场的风向怎么变。

有他在管理层盯着,国乒的根基只会更牢。就像他自己说的:"换个地方守护这张球台而已。"

孙颖莎,这个刚过 24 岁生日的小姑娘,如今成了队里说一不二的核心,这可不是靠脸蛋换来的。

24 岁的年纪,放在别的行业或许还是 “新人”,但孙颖莎早已是国乒女队的 “定海神针”。

去年一年,她外战保持全胜,世界杯、世乒赛冠军拿得手软,世界排名牢牢锁定第一。

成都世乒赛团体赛,她作为一单连拿 5 分,决赛面对日本队时,第一局就轰出 11:1 的比分,硬生生把对手的气焰打了下去。

除此之外,孙颖莎技术上的蜕变更让人惊叹,几年前她的反手还是 “短板”,遇到削球手总容易被牵制,如今却练得像块铁板。

反手拧拉能突然变线至对手空档,防守时的侧切能让球在空中划出诡异的弧线,就连以前稍弱的台内小球,现在也能玩出 “摆短 + 暴冲” 的组合拳。

教练肖战说:“莎莎每天训练结束后,都会多练 40 分钟反手,有时候对着发球机练到胳膊抬不起来,第二天绑着肌效贴接着来。”

这次成了核心委员,不少人说她运气好,但看看她去年的战绩 —— 外战一场没输,世界排名牢牢霸占第一,这样的硬实力摆在那,谁不服气!

年轻归年轻,但是她心里门儿清,核心不是戴个帽子,是队友落后时能喊出我来,是打团体赛时第一个上场扛压力,有她带着这帮小队员冲,国乒的未来差不了。

要说这次变动里最让人念叨的,还得是王楚钦,小伙子天赋是真高,左手横拍耍得眼花缭乱,跟孙颖莎配混双时,俩人一个眼神就知道该怎么跑位。

王楚钦没出现在晋升名单上,球迷们替他喊冤的声音差点盖过了祝贺声。

这也难怪,23 岁的他确实有让人惊艳的资本:左手横拍耍得眼花缭乱,正手爆冲能拉出近乎直线的大角度,反手快撕速度比不少女队员的正手还快。

和孙颖莎配混双时,俩人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跑位,去年世乒赛混双决赛,他们在 1:2 落后的情况下连扳两局,最后一分的 “神仙对拉” 看得观众集体起立鼓掌。

但这次 “擦肩而过”,或许藏着更长远的考量。王楚钦的天赋像柄锋利的剑,却偶尔会因为 “剑鞘太松” 而伤了自己。

去年新加坡大满贯赛,明明领先三局,结果被张本智和追上来,最后那球打飞时,他自己都蹲在地上捂着脸,这种 "关键时刻掉链子" 的事儿,多来几次确实影响信任度。

不过话说回来,23 岁的年纪,正是摔跟头长记性的时候,马龙 24 岁时还在跟王皓较劲呢,张继科 25 岁才拿到第一个大满贯。

王楚钦现在憋着一股劲是好事,哪天他能把赛场上的 "野劲儿" 变成 "韧劲儿",机会肯定少不了。

丁宁当选常务那天,社交平台里好多人发她伦敦奥运夺冠的照片,那个穿着红色队服、举着国旗哭成泪人的姑娘,现在成了管理层的骨干,想想都觉得时光神奇。

她打球时就透着股韧劲,当年跟李晓霞的 "撕名牌" 式对拉,能打满七局还不喘气。

现在坐在办公桌前,处理起青训事务来头头是道,前阵子去基层体校调研,她蹲在地上跟七八岁的小孩比颠球,笑得比孩子还开心,这种能跟基层打成一片的本事,可不是谁都有。

有人说丁宁是 "过渡人物",但我不这么看,国乒最缺的就是这种 "双料人才"—— 既拿过奥运冠军,又懂青少年培养。

她知道怎么跟 00 后队员聊天,也清楚体校教练最缺什么器材,有她在中间搭桥,管理层和一线队就不会脱节。

看着这几位新老交替的身影,突然明白国乒为啥长盛不衰。

马龙镇场子,丁宁抓细节,孙颖莎冲在前,王楚钦憋着劲追赶,每个人都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齿轮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使劲。

马龙说 “换个地方守护这张球台”,孙颖莎说 “核心是扛得起压力”,丁宁说 “传承是把光传下去”,王楚钦在训练馆里用汗水说 “我还在追”。

这些声音凑在一起,就是国乒最动人的故事:不是永远赢,而是永远在赢的路上,永远有人接过接力棒,带着那股 “不赢不算完” 的劲儿,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国际赛场升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0

标签:体育   成核   巨头   可惜   集体   主席   孙颖   马龙   赛场   世乒赛   混双   球台   球拍   核心   去年   劲儿   正手   伦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