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乒坛传奇马龙,用一个惊人的决定告诉所有人:有些遗憾比卫冕更重要。
“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全运会,我的精力要集中在团队上。”当马龙通过北京队官方渠道宣布退出本届全运会男单赛事,专注男子团体比赛时,许多人才意识到这位老将心中最深的执念。
这位拥有31个世界冠军头衔的“六边形战士”,职业生涯荣誉无数,却唯独缺少一枚全运会男团金牌。
在第六次全运之旅中,他选择了放弃个人卫冕,只为弥补这一遗憾。

马龙这一决定并非轻率之举。北京队总教练张雷透露,这是教练组、医疗保障组及马龙本人多番商议后的结果。
全运会赛期长达10天,赛程密集,37岁的马龙需要合理分配体能。
“龙队”刚刚经历了巴黎奥运会的激烈争夺,回国后又完成了隔离,备战时间紧张。
而全运会比赛地延安地处高原,球速快,对体能消耗大,三线作战压力巨大。
马龙自己坦言:“北京队培养我多年,比起个人卫冕,我更想为集体争光。”这位乒坛传奇在个人荣誉与团队责任之间,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这一决定也意味着马龙无缘创造全运会男单三连冠的纪录。
但对他而言,弥补职业生涯唯一的遗憾比创造个人纪录更有意义。
回望马龙的全运会历程,堪称一部中国乒坛的传奇。他曾在辽宁和天津全运会中两度拿下男单金牌,职业生涯共收获4金3银4铜的全运会成绩。
但辉煌的背后,藏着一丝遗憾。上一届陕西全运会上,马龙带领北京队闯入男团决赛,最终不敌樊振东和林高远领衔的广东队,与金牌失之交臂。
那一刻,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深刻的缺失。
马龙职业生涯的荣誉簿近乎完美——6枚奥运金牌、15个世锦赛冠军、10个世界杯冠军,他是乒坛历史上首位双圈大满贯得主。

然而,正是这一枚缺失的全运会男团金牌,成为了这位传奇心中的执念。
退出单打赛后,马龙将全部精力投入了团体赛的备战中。他回归“日练三次”的高强度训练:每天进行2000次发球训练夯实基本功,还进行1小时的跳绳和平板支撑强化体能。
马龙与王楚钦的双打配合尤为关键。两人曾搭档获得2019年世锦赛男双冠军,此次全运会,他们的双打配合胜率已达80%,成为北京队冲击金牌的重要基石。
北京队此次派出了“老中青”结合的黄金阵容,马龙与王楚钦搭档,再加上黄友政等新锐力量,形成了一个成熟稳重与锐气十足的互补阵容。
但夺冠之路充满挑战。上海队拥有樊振东和许昕,广东队、河北队实力也不容小觑。
对于马龙而言,这次全运会男团赛,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具特殊意义的一战。

马龙的此次选择,折射出他职业生涯的角色转变。从2006年18岁初登世乒赛舞台,到如今37岁仍活跃在赛场,马龙完成了从追逐个人荣誉到担当团队责任的转型。
今年4月当选中国乒协副主席后,马龙已开始调整比赛重心。
他缺席乒超联赛,专注于全运会团体赛备战,这标志着他从纯粹运动员向领导者角色的转变。
马龙曾表示:“我觉得自己还可以打,还可以再坚持,还可以再努力和年轻球员抗衡。”
但如今,他更注重培养年轻队员,将自己的三十年大赛经验传授给团队。
“龙队”的这一决定,也与他的师兄张继科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职业生涯晚期仍专注于单打,而马龙选择了团队,这体现了两代运动员不同的价值观与追求。

如今,马龙与王楚钦的组合胜率已高达80%,成为北京队冲金的最大保障。全运会男团赛场上,上海队拥有樊振东和许昕,广东队、河北队实力不俗。但无论结果如何,马龙已经证明:真正的传奇不在于收获多少桂冠,而在于懂得为何而战。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