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前,美国掀桌子;三年后,美国企业又想回来。英伟达、阿斯麦、安世半导体纷纷掉头往中国跑。可回来的路,已经换了方向。
中国不再是他们的提款机,而成了有自主体系的强硬市场。这回,谁做主,谁听令,账都得重新算。
2025年7月,英伟达正式宣布恢复对中国的供货计划。表面上看,是“重返中国市场”;但细看数据,就知道这步棋走得多被动。
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营收,从2022财年近60亿美元,跌到2025年只有27.69亿美元,缩水超过50%。而造成这个局面的,不是中国抛弃它,而是美国政策把它拽出了中国。
2022年,美国商务部禁售A100、H100;2023年,英伟达推出中国特供版A800、H800;到2024年,连H20也被管制。
这三年,黄仁勋像被拉着跑马圈地——造一款,禁一款;改一次,停一次。结果,自己砍掉了中国市场的最大增长曲线。
资料显示,H20芯片原计划在2025财季贡献20亿美元至50亿美元营收,但因禁令,出货计划被迫中止。
英伟达被迫把工厂、代工、封测全面内迁美国本土,为特朗普新一届“芯片法案”交了15%的“市场税”。那笔钱,不是利润,是投名状。
可中国AI市场没停。2025年,华为昇腾910B、寒武纪思元590、百度昆仑芯、地平线征程6齐齐上车,AI算力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64%。
这意味着,中国算力需求从外部依赖转为内部自供。英伟达再想回来,发现“位置”还在,市场逻辑早没了。
更扎心的,是生态反攻。英伟达的CUDA系统,曾是全球AI算法的操作底层。
但2025年上半年,中国开源社区联合推出“OpenMind”框架,兼容CUDA指令集。这意味着,CUDA的垄断优势被中国技术体系“解锁”。
黄仁勋后来在财报会上说:“中国市场仍然重要,但我们会谨慎前行。”
这句“谨慎”,翻译成实话就是:走进来,要遵守中国的新规则。这回,芯片卖得出去,数据拿不走,利润能算账,规则算不清。
2025年10月,阿斯麦(ASML)公布三季度财报,中国市场占其销售额42%,刷新历史新高。
表面上看,它成了禁令中的赢家,但CEO傅恪礼的发言,暴露了焦虑:“中国销售的增长不可持续,明年会显著回落。”
这句话,信息量巨大。因为这家荷兰公司,正是美国“半导体联盟”的关键枢纽。它手里有全球最先进的EUV光刻机技术。
但根据资料,自2023年起,美国限制EUV出口,DUV也被纳入出口审查。于是,ASML成了“被夹在中间”的供应商。
表面上,它“挣着中国的钱”,实际上被迫遵守美国的“规则”。可现实却是——中国在迎头赶上。
2025年,上海微电子最新一代SSA/800光刻机下线,14nm级DUV工艺已能量产;长江存储232层3D NAND投产;中芯国际良率突破90%。
这一连串具体事件,让ASML的市场地位在中国“掉链”。
2021年,它在中国市场设备占有率85%;到2025年,降到52%。不是单一客户流失,而是整个产业生态在重组。
更讽刺的是,ASML的利润还在上涨。因为中国订单量大、结算快,但这利润带来的不是安全感,而是失衡感。它赚的钱越多,美国管得越紧。
资料显示,美国要求ASML对中国出口设备进行“追踪备案”,所有维修、备件、软件升级都要经过美国商务部审批。这意味着,中国客户的设备维护周期延长三倍以上。
傅恪礼在一次闭门会议中说:“我们很依赖中国市场,但我们失去了自主性。”这句话反过来读,也成立——中国企业靠着自主化突破,拿回了主动权。
当年,阿斯麦掌握门票;如今,中国在建舞台。
2025年9月29日,荷兰政府突然宣布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并罢免中国籍CEO张秋明。
理由是——“遵守美国穿透性规则”,怀疑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影响企业运作。消息一出,欧洲16家汽车厂商集体抗议,称“芯片断供风险再次出现”。
这是美国规则的又一次强推。可这次,中国企业没按剧本走。安世中国发布声明:“荷兰决定不具备对中国区的法律效力,张秋明仍为公司法定代表。”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中国区产能占集团70%,总部南京、无锡、珠海三地合计月产芯片数十亿颗,是全球最大车规级芯片制造基地之一。
换句话说,没有安世中国,就没有安世。
欧美高管被撤,中方仍正常生产交付。10月初,闻泰科技向国际仲裁庭提起诉讼,指控荷兰政府违反《中荷投资保护协定》。
一边打官司,一边出货,这操作,干净利落。
西方媒体形容这场对抗是“规矩之战”。表面是资产冻结,实际是主权博弈。美国的“穿透规则”试图用股权结构掐脖子,中国企业用实体运营反制。
从结果看,安世中国的客户一个没少,反而多了几个德国车企。因为对欧洲汽车工业来说,不买中国产芯片,就得停线。
这场硬碰硬的事件,成了“规则反转”的标志。过去,是中国企业怕“封锁”;现在,是西方企业怕“脱钩”。美国的规则想把中国挡在门外,结果中国成了整座工厂的门。
参考资料:
美企为封锁政策买单.中新网.2025-10-25
全球芯片“大地震”:英伟达不甘心,阿斯麦不安心,安世中国不屈服.每经网.2025-10-24
英伟达AMD“杀回”中国市场,美国为何改变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路线?.新浪科技.2025-07-17
英伟达的代价:向特朗普政府上交15%中国收入,美国本土生产5000亿AI算力.36氪.2025-08-12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