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财经观察 | 用育儿焦虑加大生育成本实现计划生育的锅该背走了

当前,育儿焦虑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这种焦虑不仅源于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重视,更与商家的营销手段密切相关,同时还暗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其影响正逐步显现。

商家深谙 “孩子的钱好挣” 之道,而撬动家长消费的关键,正是育儿焦虑。中央权威媒体对此已明确表达关切,《经济日报》便曾发文《警惕育儿焦虑营销 掉进商家陷阱》,直指当下存在的问题。

报道中提到,各类机能鞋、学步鞋等儿童用品掀起消费热潮,商家宣称其能 “减少摔跤次数”“矫正步态”,价格由此从数百元飙升至数千元。然而,国内目前尚无相关产品标准,此类功能性宣传缺乏科学理论依据。

事实上,这并非个例。从幼儿期到学龄期,商家围绕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已形成完整的 “焦虑产业链”。其本质是利用家长的信息差和育儿焦虑收取 “智商税”,这不仅加重了家庭养育负担,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育儿成本的不断攀升,带来了显著的社会影响 —— 越来越多的人因 “生育成本高、养育难度大” 而不愿生孩子,形成了 “不愿生育” 与 “过度消费” 并存的矛盾局面。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独生子女时代,一些做法和说法客观上加剧了育儿焦虑。例如,过去对于意外怀孕,部分地区存在鼓励终止妊娠的导向;关于紧急避孕药的影响,曾有 “服用后半年内怀孕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建议打掉” 的说法,如今这一表述已调整为 “密切关注”。

当时,孕期若接触药物、酒精、烟味等,也常被过度强调风险。而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生育环境相对宽松。有观点认为,彼时部分医疗建议存在过度警示的倾向,例如对备孕阶段的严格要求,客观上推动了叶酸、补钙等相关产品的消费,以及胎教等领域的过度投入,形成了育儿焦虑的早期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优生优育” 的理念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异化为焦虑的源头,商家借此打造的 “起跑线” 焦虑,让家长陷入过度消费的怪圈。

如今,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人口下降趋势明显,社会对生育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育儿焦虑背后的 “智商税” 现象,其源头可追溯至特定历史时期的政策影响。当前,亟需厘清这些问题的根源,纠正过度营销带来的市场乱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育儿应回归理性,需正视概率问题与现代医疗检查手段的进步,避免被不必要的焦虑裹挟。只有正本清源,打破 “焦虑产业链”,才能营造更健康的生育和养育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4

标签:育儿   计划生育   焦虑   成本   财经   张捷   商家   家长   历史背景   政策   社会   产业链   源头   烟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