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差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铅中毒在损害大脑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文丨编辑 小豆包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成绩下滑,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不是因为贪玩,而是餐桌之上的隐形威胁呢?它不会咬人,也不会发出声响,却悄然间潜入孩子的身体,一步步地改变着大脑的发育轨迹。

这东西叫作铅,它藏在你家厨房的碗柜里,也藏在热气腾腾的汤中,甚至藏在孩子爱吃的零食里。

医生们常说,铅并非剧毒之物,但其就如同一个小偷一般,缓缓地偷走了孩子们的智商以及未来。

今天小豆包和大家聊聊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健康隐患,希望家长多留个心眼。

一、铅的隐藏来源

铅并非仅存在于遥远的工业区,它亦在日常的饮食以及生活用品当中。孩子接触铅的途径较为多样,而家长常常对此毫无察觉。

某些加工食品,含有微量的铅。色彩十分鲜艳的糖果,蜜饯以及辣条,为了使外观更具诱惑力,或许会添加含铅的色素。海产品中的贝类,易于在体内积累水中的重金属,其中就包含铅。腌制时间过长的咸菜,在其制作过程里,有可能会渗入铅这种成分。这些食物,孩子经常食用,铅便会悄悄地进入他们的体内。

家庭用品亦是铅的来源。老式陶瓷碗,其边缘绘有红红绿绿的花纹,在烧制之时,运用了含铅的釉料。当热汤或酸性食物盛放在其中之际,铅更易于溶出。墙上那老旧的油漆,虽色彩鲜艳但其含有铅,孩子在爬行之时,用手触摸墙壁,而后又放入口中,铅便直接进入了消化系统。厨房里年代久远的铁锅,将锅底的黑渣刮下之后,或许会残留铅等重金属。

二、铅对孩子的长期影响

铅一旦进入孩子身体,其影响既深远又不可逆。在大脑发育这个最为脆弱的阶段,铅会直接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铅会致使智商下降。研究表明,血铅超标的儿童,其智商平均会降低几分到十几分。他们往往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能力也有所减退,课堂表现不佳。在情绪方面,孩子容易变得焦躁不安,还会出现睡眠磨牙且多梦的情况。这些变化让家长误将其当作行为问题,不过实际上,是铅在从中作祟。

铅会对身体的发育产生影响。在血液当中,铅的逐渐积累,会引发贫血这种情况,从而导致孩子面色变得苍白,并且轻易地就会感到疲劳。骨骼的生长会遭受到抑制,致使孩子个子较为矮小,走路以及说话也比同龄人要晚。铅能够在骨骼里沉积好几年,持续地释放出毒性,不过孩子的排毒能力比较弱,因此铅很难被清除掉。

三、预防铅暴露的措施

减少铅暴露,需家长主动进行干预。在日常习惯方面,以及物品选择上,都能较为有效地降低风险。

餐具需选用安全性良好的材质。丢弃那些,老旧的陶瓷碗,转而换成正规品牌的不锈钢餐具或是玻璃餐具。锅具方面,要防止使用掉漆、存有裂纹的老产品,应挑选无铅涂层的厨具。在食品领域,要对摄入,鲜艳的零食加以限制,对于海鲜贝类要把控,食用的频率,多食用新鲜的蔬果,以此来促进身体的排毒功能。

卫生习惯,这一点至关重要。孩子在饭前便后,需洗手;玩耍之后,要清洁双手,以此来避免因手口接触而传播铅尘。家中的墙面,如果存在老油漆,可加以考虑,重新进行粉刷或者覆盖。定期开展打扫工作,减少灰尘的产生,防止铅颗粒的积累。

选择居住环境时,要格外留意,尽可能远离,车流量大的路段,以及工厂密集的区域,以降低接触,空气中铅污染的风险。购买食品应当通过,正规途径,切勿选购,没有生产日期,缺乏质量合格证,厂家信息不明确的“三无”产品。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日常生活中细微的行为变化,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频繁波动等情况,应及时带其前往医院进行血铅检测,遵从专业医生的建议,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

铅的危害,并非一时之痛,而是一生遗憾。就如同铅笔在黑板上写字那般,其痕迹难以轻易擦除。在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铅的干扰,或许会对未来的学业与性格产生影响。家长多一份警惕,孩子便多一份安全。选取安全餐具,把控零食摄入,养成洗手习惯,这些小事,比补品更为有效。孩子的智力健康,依赖于日常的保护累积。切莫让隐形杀手偷走孩子的潜力,行动此刻便应开始。

参考文献:

[1]周燕玲,朱丽娟,黄丹丹,等.儿童血铅水平与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4):367-371.

[2]刘思婷,赵海燕,王小平,等.食品中铅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4,36(2):153-157.

[3]张玉兰,李晓辉.铅暴露对儿童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22,38(1):15-19.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育儿   注意力   大脑   孩子   家长   身体   餐具   食品   鲜艳   零食   智商   豆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