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错了——老罗和西贝的“预制菜互怼”



老罗怼西贝:预制菜不是原罪,缺标准才是最近罗永浩和西贝的 “预制菜互怼” 算是把这个词彻底推上了热搜。老罗直接喊话西贝 “明明是预制菜,偏说现场制作”,还吐槽价格虚高;西贝这边急着否认 “不是预制菜”,两边吵得热闹,网友看得迷糊:预制菜到底是个啥?为啥吵得这么凶?

其实咱们先别急着站队,搞明白一个关键问题就行:预制菜本身有错吗?答案大概率是 “没有”。想想看,你早上吃的速冻包子、加班时热的即食鸡胸肉、甚至餐厅里提前卤好的酱牛肉,本质上都算预制菜的范畴。在快节奏的当下,预制菜确实解决了 “做饭慢、备菜烦” 的痛点,只要食材合格、加工规范,完全能满足安全饮食的需求。不少正规品牌的预制菜,甚至比家里随手做的更注重卫生把控。

那争议的根子到底在哪?看看老罗的质疑就懂了:“宣称现场制作,实际是预制菜”“价格比现做的还贵”。而西贝的否认,恰恰暴露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 ——咱们国家现在对 “预制菜” 压根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

什么算预制菜?是提前切好的食材算,还是加热就能吃的成品算?用了预制菜必须标出来吗?标在哪里才显眼?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就给了部分商家 “钻空子” 的空间。消费者花了 “现做” 的钱,吃的却是 “预制” 的菜,感觉被欺骗;而老老实实标注的商家,反而可能因为消费者的误解丢了生意。更让人担心的是,没有标准就没有监管依据,万一出现食材变质、添加剂超标等问题,消费者维权都难。

说到底,大家反感的不是预制菜,而是 “信息不透明” 和 “标准缺失” 带来的乱象。就像有人说的:“你告诉我是预制菜,我能接受;但你骗我是现做的,我就不能忍。” 食品安全从来都是老百姓最看重的 “天大的事”,一口饭吃得放心,比什么都重要。守住口粮安全,不仅是对当下的我们负责,更是对下一代的健康托底。

所以,与其纠结 “预制菜好不好”,不如聚焦 “怎么管好事”。一方面,得赶紧出台明确的国家标准,把 “预制菜” 的定义、分类、标签要求、安全指标都写清楚,让商家有章可循,消费者看得明白。另一方面,监管得跟上,对虚假宣传、安全不达标的商家重拳出击,别让 “劣币驱逐良币”。

预制菜本身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用好它能给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但前提是,得有一把 “标准的尺子” 和一副 “监管的手铐”。等哪天咱们在餐厅菜单上能清晰看到 “本菜品含预制成分”,在超市货架上能轻松查到预制菜的原料和工艺,这场争吵自然就没了土壤。毕竟,放心吃饭,才是最实在的需求。

天下人管天下事,老罗此次怒怼西贝的行为,本身已经超过了西贝餐厅本身,而是对餐饮行业“预制菜”不透明的行为的一次集体洗礼,相信很多商家经过这次都会在餐饮上做到更加安全,更加透明。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众消费者必须为老罗的行为点个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美食   消费者   商家   标准   餐厅   放心   定义   需求   关键   现场   有章可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