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在后悔也晚了!坚持核污水排海的日本,终于自食恶果

2024年5月,日本政府举着 "安全可控" 的报告,一边声称这是 "最经济的选择",一边将核污水排入了大海。

如今,两年过去,日本当初算好的"低成本"成了笑话:

中国市场的大门对日本水产紧闭,韩国超市贴满 "日本产慎买" 的标签,太平洋岛国的抗议信堆成了山,福岛的渔船上积了厚厚的灰,首相的"吃海鲜直播"成了国际笑料。

那么,日本那些被排入大海的核污水,真的如承诺般"无害"吗?而日本省下的那点处理费,够不够赔偿这漫天要价的后果?

经济代价

2024年5月,日本核污水排海的阀门刚刚打开,中国就迅速出台了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禁令,这一下可把日本水产行业打懵了。

要知道,中国可是日本水产的重要市场,每年光是扇贝、秋刀鱼这些品类的对华出口额就占日本水产出口总量的30% 以上。

禁令一出,那些原本靠对华出口过日子的渔业公司,瞬间没了销路。

短短一周内,日本渔业的出口量就暴跌92%。而福岛县内最大的渔业合作社,单月亏损就突破了8亿日元。

不到半个月,全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渔业团体中,有39个都陷入了月亏超千万日元的境地。

不光是地方小合作社扛不住,连拥有百年历史的大洋渔业这样的巨头也扛不住,直接宣布撤回在宫城县的 50 亿日元养殖投资。

原本规划的10个深海网箱项目全成了泡影,当地跟着项目打工的 200 多个渔民一夜之间没了饭碗。

更惨的是那些为渔业服务的上下游企业,制造养殖网箱的工厂订单量暴跌90%。海运公司的冷藏船停在港口半个月没动静,光是船坞停泊费每天就损失100万日元。

除了渔业出口陷入困境之外,日本的旅游业也好不到哪去。

福岛和东北沿海的酒店本来还指望,夏天能迎来一波旅游旺季,结果核污水排海的消息一出来,预订电话直接成了摆设。

福岛县磐城市的温泉酒店集群,入住率从之前的 85% 骤降到 11%,有 12 家中小型酒店直接挂出了 “暂停营业” 的牌子,其中 5 家已经贴出了转让告示。

原来,老板们算了笔账发现,每天开门就要亏20万日元,还不如趁早关门止损。

仙台市的旅行社更是愁眉不展,原本设计的 “沿海风光七日游” 线路,5月之后的订单全部被退,退订损失超过8000万日元,旅行社不得不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员工。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急得想出各种公关招数,甚至让首相带头搞 “海鲜吃播”。

可老百姓根本不买账,甚至觉得吃播首相镜头前的笑脸,十分讽刺。

所以,日本的旅游市场依旧一片冷清,东北六县的旅游收入单月就暴跌了76%,相当于每天蒸发掉 25 亿日元。

那些靠旅游业吃饭的从业者,只能眼睁睁看着钱包一天天瘪下去。而这一切,说到底都是日本自己造的孽。

除了经济损失,日本在核污水排海后,政治信任也开始崩塌,

政治信任崩塌

日本核污水排海这一行为,在国内也引发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早在2015年,日本政府就白纸黑字,向民众承诺,在未获得渔民等相关方理解之前,绝不会将核污水排放入海。

可如今,他们却将承诺抛之脑后,强行推进排海计划。这一背信弃义的做法,彻底激怒了日本渔业从业者。

自计划确定实施起,福岛当地渔民就不断组织抗议活动。

从最初在港口拉横幅示威,到后来联合全国渔业团体在东京街头游行,甚至在首相官邸外安营扎寨长期抗议,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日本媒体的民调显示,超80%的民众不相信政府口中所谓 “核污水安全” 的说法,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至冰点。

而国内的抗议声浪还未平息,日本政坛也因核污水排海陷入动荡。

排海决定公布后,岸田内阁支持率直线下滑,短短数月就从原本的 40% 多跌到了 20% 出头。

不少在野党抓住机会猛烈抨击岸田政府,指责其为了迎合部分利益集团,牺牲了渔业从业者、普通民众乃至国家的长远利益。

在重重压力下,岸田文雄不得不频繁出面解释,但这些公关举动毫无效果,民众根本不买账,要求他下台的声音也开始越来越大。

除了日本民众指责外,日本在国际上也备受批评。

日本核污水排海的行为,对于太平洋沿岸,依赖海洋资源生存发展的国家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所以,图瓦卢、基里巴斯等国领导人纷纷发声。

他们一边强烈谴责日本的自私行径,要求日本停止排海,一边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抵制日本产品,给日本施加压力。

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欧盟这些日本盟友,表面上声称日本核污水排海“符合标准”,但背地里却小动作不断。

美国科研机构悄悄开展核污水扩散模拟研究,结果显示,核污水将在短时间内扩散至整个太平洋,对海洋生态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

欧盟一些国家的科研团队也对日本提供的核污水数据提出质疑,指出其中存在诸多漏洞,根本无法证明核污水排放的安全性。

盟友的“叛变”,让日本在国际舆论场上愈发被动。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日本政府最终不得不做出一些外交让步。

日本宣布,将接受美国、中国等多国参与的长期国际监测机制。

这意味着,日本不能再随心所欲地排放核污水,其一举一动都将受到国际社会的严格监督。可即便如此,许多人仍不买账。

因为,核污水排海带来的麻烦,远不止眼前这些看得见的损失,那些藏在水面下的长期代价,才更让人胆寒。

隐形长期代价

调查表明,日本核污水处理系统ALPS,根本无法清除碳 14、锶 90 等高危物质。

更重要的是,碳14的半衰期长达5730年。

一旦这些放射性物质进入生物体内后,会产生富集效应,让危险物质浓度一直飙升,影响海洋生物健康,最终威胁人的生命。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日本为了节省短期成本付出的惨痛代价。

当初要是选择更安全的处理方式,比如建造更大型的储存罐,或者研发更彻底的净化技术,可能只需要几十亿日元。

可他们偏要走捷径,觉得排海最省钱,结果呢?

现在光是应对渔业亏损、旅游业下滑、国际赔偿这些问题,就已经自食恶果花了上千亿日元,而且未来几十年,这笔账还会越算越离谱:

生态修复要花钱,治疗受影响人群要花钱,重建国家信誉更要花钱。算下来,短期省下的那点钱,恐怕连零头都不够。

日本这种捡芝麻丢西瓜的糊涂账,真是让全世界都看了笑话,可现在他们想后悔也已经晚了。

信息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5449283703725061&wfr=spider&for=pc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财经   日本   恶果   污水   后悔   渔业   日元   民众   首相   日本政府   太平洋   水产   渔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