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市场,震荡中向上,人民币资产总体向好。我们周末指出,虽然没有主线,但排个趋势分,高股息红利、医药、港股、新能源汽车等四类主题领先市场。
而周二收盘,我们看到不少相关主题创造了20日新高,特别是港股全系几乎集体领涨令人振奋。
尤其是港股通红利、港股红利低波等品种,周二收盘创造了历史新高,有效突破了去年10月的虚高位置。
而对比之下,A股的红利低波、中证红利等传统红利品种,走势弱了很多。而盘中更是对银行、能源等领涨品种没有感觉到存在感。
其中的差异从何而来?先看看成分股表现。
上图,我们对港股通红利成分股中的A\H两地上市公司在周二的涨跌做了一个对比,结果你可能想不到:H股以13:1大胜A股,除了民生银行A股小小挽回面子,其他A股输得比较彻底,不少单日输了1个点以上。
这还怎么比?我们如何理解以上的差异,我们主观上可以总结三个可能的原因。
首先,港股的高股息账面上“更值”。拿工商银行来说,A股是人民币7块多,港股是港币不到6块,每股分红都是一样。
如果真是要吃股息的长线资金,在运营允许的情况下,当然是投港股的高股息。此外,三大航运公司也支撑起了5%的总体涨幅空间,这也是港股特色。
其次,A股有较重的博弈氛围,就是存量资金的追涨杀跌、风格跷跷板。
特别是市场避险情绪降温之后,大量短线抱团银行的资金,会跑出去投其他风险资产。而上图出现的银行和小微品种的你涨我跌,在过去几天每天上演,量化则大幅加强了这类跷跷板式的博弈。
共识是,A股的配置型资金远少于港股,因此博弈更强,很多人不是真想赚股息的。
第三,外资增量资金对港股影响更大。我们上周撰文分析了高盛的报告(《高盛最新研判:再涨17%,六类主题ETF受关注!》),其多主线配置建议中,对于银行、高股息也是关注的。而外资回流人民币资产,首选的还是其定价权更高的港股。这是配置头寸,不是炒避险,因此周二能和科技、医药一起涨。
当然,如果是外资避险周期,负面影响也更大。
而A股区区1.2万亿的成交,仍然是存量博弈格局,偌大的上证50竟然只有567亿的总成交额,只是小微指数的零头。
所以当下A股,还是炒比投多,而港股作为成熟市场,外资定价权高,更受配置型资金青睐。
以上三个因素,我们和不少粉丝交流时提过,当然我们更多觉得A股过度博弈体验不好,T+0是另外一个甜点。
最后聊聊对公募考核新规,对于高股息的影响。
我们直接看中信建投的研报,其说出了一个很关键的负面影响:都僵化地靠拢沪深300的话,活跃头寸占比会下降。
而从博弈角度,都那样的话,也必然有资金反其道行之以获得超额收益,东大聪明人多了去了,卖队友是常做的。因此上周一番折腾之后,考核新规带来的恐慌影响反而弱化下来。
而中信也指出了港股的重要配置意义,还搬出了新质生产力,相当有水平。把钱投在更好的公司身上,才是真正的客户价值。
为了这件事恐慌性上车高股息,没有必要。真正认可价值,长投更有信心。
而对于港股通红利这个品种,资金也是不断加码,稳稳新高。
不过这里稍微要注意下,相比A股的红利品种,它还是有周期性的。主要是里面大约17%的三大海运公司,因为贸易抢单囤货的因素,最近平均涨了30%。而如果这个因素淡化或意外减弱,可能会导致回吐,关注一下。
以上就是我们对两地红利品种走势差异的一个简单分析。说到底,如果要投高股息,就选更合适更值的标的,做真正长投,祝大家长赢、开心!
木鱼ETF原创分享,感谢支持!
更新时间:2025-05-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