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京的老李,今年54岁,退休后最喜欢和几位老邻居一起打牌。可他有个小毛病,不论多热的天,都喜欢大中午出去溜达,还把暴汗当锻炼的“真功夫”。上个月有个年轻邻居突然晕倒抢救无效,传得小区人心惶惶。大家开始议论,为什么猝死的人好像一年比一年多?高温天,到底哪些事是夺命的“雷区”?老李心里也打鼓了:难道真的宁可打牌也别随便动?医生的回答跟你想的不一样。
你可能发现,近些年夏天里“突然倒下”的事儿越来越多。不是心梗、就是脑梗,有时候连句话都没说,命就没了。很多30多岁、身体没啥大病的人,说没就没。到底什么是猝死?医生常说,高温会让心血管“压力山大”,有些平时看着没啥的习惯,在热天反而变成隐形雷。这里,真得提醒下,别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危险就不会找上门。天热时,哪些事最该避开?医生总结得很明白,宁可每天打打牌,也千万别做这5件毁命的事。
一、大家为什么觉得夏天更容易出事?
其实,天热的时候,人体要靠排汗降温,心脏、血管负荷比平时重得多。气温每上升1°C,心脏负担就加码,血液变黏稠,容易形成小血栓。一些习惯,放在高温天,简直在“拼命”。数据显示,国内猝死患者76.8%属于40岁到64岁这类本来还算健壮的中年人群。尤其近10年,暑期心梗、猝死病例年均增长8%以上。
【别觉得自己年轻,拼不赢高温】
天热时,这5件事千万别碰,医生们可真是苦口婆心了。具体是哪5件?下面讲清楚,尤其第3点,九成人都中招过。
大中午跑步、踢球,以为自己运动达人?高温时段运动,风险不是一般的大。
热天时,血液黏稠度本来就比平时高,心跳加快,运动只会让负担更重。出汗多了,体液、电解质大量流失,心脏容易出现“短路”。有数据显示,连续热浪期间,下午1点至3点发生院外猝死人数是平时的2.7倍。不仅仅是老人,很多年轻人、运动健将,也因为高温活动“猝”不及防倒下。
劝你一句:运动可以,选早上七点前或晚上八点后,慢走、别拼速度。千万别顶着大太阳“自律”,身体不是用来耗的。
夏天一热,很多人恨不得灌下一大口冰汽水、冰镇啤酒。可你知道吗,突袭的冷刺激,会让血管瞬间收缩,心率波动,直接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雪上加霜变成猝死。
特别是有高血压、三高、冠心病底子的,冰饮料下肚,就是在给心脏添堵。有老年人喝了一杯冰啤酒,刚走出超市就倒下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想解渴,推荐小口喝温开水或者常温饮料,不要为了痛快用命冒险。
你可能觉得,热完汗来个冷水澡很舒服。医学上讲,人在大量出汗或体虚时,冷水刺激会让外周血管陡然收缩,心脏供血骤降,严重时可能出现大脑缺氧、急性猝死。
尤其是很多中青年,熬夜、加班之后大汗淋漓赶回家,直接一盆冷水伺候,倒下的概率真的高得吓人。
洗澡选温水,不要图一时酣畅。安全比一切都重要。
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晚上熬夜成习惯,一刷短视频就到了一两点。其实心梗、猝死最爱凌晨“偷袭”。数据显示,凌晨2点到5点,是猝死高发时段。这时候交感神经极度兴奋,血压难以控制,心律最容易紊乱。不少年轻人倒在屏幕前、键盘旁,说没就没。
正常人,别让自己长期睡眠不足。每天最晚12点前关灯,哪怕失眠,闭眼静养也比持续熬夜强。
网上有人说空调“吹出风湿”,还有些老人喜欢硬扛高温。医生说这种赌命的事真别做——高温时人体很容易发生热射病,体温飙到41度,死亡率能上90%。
你兜里省下的电费,可能就是命的“代价”。夏天把空调开到26-28度,定时通风,比硬扛安全。
温柔一点对自己,总比逞强拼到出事好。
医生不是让你天天窝着打麻将,而是说,相比暴晒、猛运动、情绪激动,打牌、聊聊天、朋友聚聚,反而能让身体保持相对放松、心率稳定。
在凉快的屋里待会儿,跟身边人说说话,比拿命去“拼精神”靠谱多了。
想远离猝死,以下3招你真得记下:
1.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时间——早晚气温低时轻松活动,坚持比硬拼重要。
2.每天规律休息,不怕你多睡一小时,就怕你熬夜到凌晨。血压、心脏都需要充足睡眠恢复。
3.喝水讲究小口多次,不要等渴了才猛灌,特别是出汗多时,适当补盐水对身体保障更好。
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别硬撑、别逞能。家人的一句“热天在家歇歇吧”,往往最贴心。
其实,健康就藏在这些小事里。空调房打牌、发呆、唠嗑,也能是长命百岁的秘诀。没人规定夏天必须拼命,主动歇下来,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
如果你已经有头晕、胸闷、心慌、莫名疲乏这些表现,别把它当“小题”,尽快去医院做个心电图、血压监测。医生反复提醒,不怕小毛病多,就怕你拖大了没机会后悔。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
3.《热射病防控知识手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郑洪波,张永学,赵冬.猝死预防与高温综合征[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5):567-572
5.朱建江,李立明.现代人猝死风险因素控制与预防策略[J].中华内科杂志,2024,63(2):101-105
6.曹慧,杨松.高温环境下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与防治[J].中国健康教育,2023,39(9):802-804
7.《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专项行动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