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这天,韩国首尔比往常更热闹了一点,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正在举行,中美代表又一次面对面坐到了谈判桌前。
这已经是他们在短短五天内的第二次正式会谈了。
第一次是在5月10日的瑞士日内瓦,两国罕见地达成了一个重大共识。
现在,才过去几天,谈判又开启,显得美国有点“跳脚”的意味,这一次,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出席了会议,美方代表是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
虽然这次首尔会谈的具体内容没有对外公开,但从中方会后的表态来看,重点已经非常明确,中国要求美国尽快取消所谓“232关税”,也就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进口的汽车、钢铁和铝等产品加征的关税。
信息来源:中方敦促美方尽快停止232关税措施2025-05-15 17:16·环球时报
简单来说,中国的态度就是一句话,谈可以,但你这不公平的关税得先撤了。
其实从今年3月开始,中国就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比如,液化天然气(LNG)这个领域,中国干脆暂停了从美国的进口,把订单转向了欧洲、俄罗斯和中东市场。
海运数据也能佐证,从三月起,几乎没有美国LNG运往中国,对于美国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特朗普可能真没想到,达成了关税互降的共识,中国却依旧“说不买就不买”,尤其是在农产品方面,中国买家早已经转向南美。
像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现在成为中国玉米、大豆等粮食的主要供应方。
中企还在巴西、秘鲁建设港口、修铁路,甚至准备在南美深耕农业基础设施,这不光是为了替代美国,更是为了多元化供应,避免被人“卡脖子”。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中美都已经取消了91%的关税,为什么中国还不愿意恢复购买美国的能源和农产品?
原因其实很简单。
信任问题,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来回反复,今天说取消关税,明天就可能又加回来,中方当然不敢轻信,更不敢把自己的市场依赖放在一个可能“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对手身上。
是战略调整,中国早就开始积极开拓多元市场,不管是液化天然气还是大豆玉米,都找到了更稳定、更合作的供应方。
像南美和中国的合作,不只是简单的买卖,还包括投资、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深层次的绑定关系,是美国暂时给不了的。
还是一个现实问题,即便这几天中美暂时休战,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产品也没有因此重返中国市场。
反倒是美国那边现在反而成了抢购方,大量的美国企业在这段“冷静期”疯狂下单,囤积中国制造的商品。
这也能理解,一旦特朗普改变政策,加征关税,这些企业就可能面临断货、涨价的双重压力。
信息来源:APEC组织警告:受特朗普关税影响 今年亚太贸易增长几乎停滞财联社2025-05-15 14:46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美国其实更离不开中国的制造业和供应链,这也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公开承认的。
他说,中美未来会有密集接触,继续推动贸易谈判,换句话说,他们也清楚,现在的贸易结构根本不是美国想脱钩就能脱的。
回到这次会谈,中方明确提出,要想往前走,“232关税”必须立即取消。
因为这项关税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其实是在打压中国企业。
而且,这不是中方第一次提出这个要求,从最早的G20峰会,到这次APEC会议,中方始终把“232关税”问题列为必须解决的“拦路虎”。
正是因为“拦路虎”的问题太多,而且始终没有解决,导致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难以真正回到正轨。
不仅仅是能源和农产品,连汽车、钢铝等产业也因此受到影响,中国的出口商要么选择绕道,要么干脆退出美国市场,把重心转向东南亚、非洲和中东。
这些地方的市场虽小,但增长快,潜力足,而且,更重要的是,合作起来不用看脸色。
所以现在美国才更希望达成协议,他们清楚,如果再继续斗下去,最先受伤的是自己国内的中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
尤其是在农产品问题上,美国农民的压力已经到了极点,大豆、玉米囤积在仓库里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很多农场主已经叫苦连天。
特朗普的支持率也因此受到影响,这些农民和蓝领工人可是他最核心的基本盘。
而对中国来说,现在的局势其实比较主动,手中有筹码,市场多元,供应稳定,政策清晰,该谈就谈,不强求结果,能取消所有不合理关税当然最好,谈不成也无所谓。
这一轮中美贸易战,说白了就是一场实力与意志的较量,起初,美国试图用极限施压让中国让步,结果发现效果适得其反。
中国不仅没退,反而通过扩大对其他市场的合作,把主动权握在了手里,这一点,从澳大利亚的例子也能看出来。
澳前总理莫里森当年紧跟美国步调,结果换来的是中国的反制,导致澳洲大量产品失去中国市场,最终政坛也掀起风浪,新总理阿尔巴尼斯上台后,立刻转变对华政策,才慢慢把关系拉回来。
而今美国也在走类似的老路,但想再拿回中国市场,也许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次的“90天冷静期”,是一个观察期,也是一次试炼。
信息来源:黄靖:欧洲看到了中国对美国的态度,没有必要自找麻烦观察者网2025-05-16
中方的立场很明确,平等、互利、尊重,而不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讹诈手段,能不能达成真正的互利协议,就看美国这边能不能拿出诚意了。
未来的中美关系,还得看接下来的谈判是否能够顺利、是否真的能解决包括“232关税”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要是真能一步一步把障碍清除,恢复到正常的经贸往来,对双方都是好事,但如果谈不拢,中国也不会坐等。
“不买不买,还是不买!”不是一句气话,而是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发出的明确信号,谁也别指望我再回头等你。
该拓展的市场已经拓展,该找的替代也早找好了,中美时隔5天再度会谈,已说明了一切,这是一场硬仗,但我们有信心,也有底气去打。
更新时间:2025-05-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