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创十年新高,存款利息低到离谱!A股3800点成新去处

平时刷财经新闻时,沪深两市成交量火爆的消息天天都能撞见,连北证50都悄悄创下了历史新高。

有人明明看着指数天天涨,自己的账户却没动静,要么是去年底犹豫着“要不要清仓避险”,结果今年眼睁睁看着行情起来没赶上;要么是重仓了传统板块,看着新能源、科技板块一路领跑,自己手里的股票却趴在那儿不动,只能羡慕别人持仓飘红。

这波3800点的行情,到底靠啥撑到现在?是短期的热闹,还是能长久走下去的趋势?今天就把这些绕人的问题掰扯清楚,说说这波A股上涨背后的“门道”。

一、钱从哪儿来,为啥偏偏选股市?

要弄明白这波3800点行情为啥能稳住,最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支撑行情的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其实不用查太复杂的资料,从身边人的理财选择就能看出些门道。

最明显的就是大家存在银行的钱,以前不少人觉得“钱存银行最安心”,可现在银行利息越来越低,安心归安心,收益却跟不上了。

就拿四大国有银行来说,2024年5月央行又降了一次息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直接跌到了0.95%,这个数查央行官网的降息公告就能看到,确实是历史新低。

更实在的是,202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了0.5%,把钱存银行,实际收益几乎是“原地踏步”,甚至可能跑不赢日常开销的涨幅。

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开始琢磨“把钱转到能多赚点的地方”,股市自然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人民银行2024年7月的社会融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当月居民存款减少了1.11万亿元,这是近十年来单月最大降幅;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这些非银机构的存款,却多了2.14万亿元。

一减一增之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不少人把银行里的钱取出来,要么自己开了股票账户直接进场,要么买了股票型基金间接投进股市。

中国结算的数据也能印证,2024年7月以来,A股新开户数每个月都比上个月多15%以上,其中三成新用户都是拿着“之前存在银行的本金”来的,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资金流向。

除了银行存款,还有一部分钱是从楼市转过来的。

过去二十年,房地产在大家心里就是“硬通货”,谁家有闲钱,第一反应都是“买套房”。

像杭州2021年的时候,核心区房价均价差不多5.8万元一平方米,这是杭州市住建局公开的数据,可到了2024年8月再看,已经跌到4.9万元一平方米了,跌幅快16%。

就连一线城市深圳,郊区不少楼盘的价格,比2021年也跌了20%以上,这些数据在深圳住建局的官网上都能查到。

以前靠炒房赚钱的人发现,房子不仅难脱手,还可能“越持有越亏”,于是开始把楼市里的钱抽出来,转向股市。

还有个不能忽略的点,就是经济有压力的时候,往往会有相应的举措为市场“托底”。

早年间有两次行情特别典型,一次是1999年,那时候中国经济一边要应对海外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冲击,一边还要处理国企改革带来的下岗潮,压力不小。

后来国家发了特别国债补充市场流动性,上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还连续降准降息释放资金,这些举措查当年的央行档案和财政部报告都能找到。

结果上证指数在1999年五六月就涨了60%多,之后两年还接着走强,最后翻了倍,另一次是2014年,当时中国出口增速下滑,钢铁、煤炭这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不少企业都面临“活下去”的压力。

央行开启了连续降准降息,市场上的钱变多了,A股也跟着迎来一波牛市,上证指数从2000点左右涨到了5000点以上。

这两次都说明,当经济面临内外部压力时,只要有持续的举措为市场“输血”,就容易带动A股走出趋势性行情。

2024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1.2万亿元,比去年多了18%;ST股数量少了25%,不少业绩差的公司被强制退市,这些数据在证监会的市场报告里都能看到。

更重要的是,社保、保险这些长期资金的持仓占比,从2023年的15%提到了2024年的19%,加上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的资金,A股里“不追短期涨跌”的耐心资本越来越多。

有了这些资金“定盘”,散户也慢慢变得理性,2024年上半年,A股散户持有股票的平均周期从以前的3个月延长到6个月,追涨杀跌的情况少了很多,市场的韧性自然就上来了。

二、别成“高位接盘”的冤大头

虽然3800点的行情看着热闹,但有个残酷的事实不得不说:牛市往往是散户亏大钱的开始。

2024年8月下旬就有这么个事儿,有个热门的新能源板块,某天开盘没多久就往下掉,收盘时跌幅超5%,这是交易所当天的行情数据。

不少散户前几天看着这板块天天涨,忍不住冲了进去,结果当天就亏了10%以上,有的甚至被套住了,现在还没解套呢。

为啥会这样?其实不难理解,行情越热,越容易吸引没经验的人进场,很多人看着别人赚钱,就不管公司基本面好不好、估值合不合理,一门心思追高。

比如有只股票已经涨了50%,还想着“能再涨30%”,结果一买就套在高位。

更麻烦的是,A股波动本来就大,一旦被套,可能要等好几年才能解套,2015年那波牛市后,不少追高的散户,直到2023年才把本金赚回来,这些都是身边能听到的真实经历,不是编出来的。

还有人总想着“靠短线赚快钱”,今天买明天卖,折腾来折腾去,手续费没少花,最后也没赚到钱,反而可能因为判断错了节奏,把本金都亏了。

其实理性点看,要么选那些靠谱、价格也合理的公司长期拿着,要么买宽基指数基金,不用自己费劲选股票,还能分散风险,这些都不是“指导炒股”,而是身边不少老股民总结的经验,牛市里最可怕的不是没赚到钱,而是赚了“纸面富贵”,最后又把钱亏回去。

三、A股能像美股那样长期走牛吗?

不少人看完这波行情,都会好奇:A股能不能像美股那样,走出长期上涨的行情?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看看美股和日本股市的过往,或许能找到些参考。

先看美股,过去20年,纳斯达克指数涨了10倍多,这数据在纳斯达克交易所的官网上一查就有。

它能一直涨,核心是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全球的钱都愿意买美元资产,这些钱又流进美股,给苹果、微软这些科技公司提供了研发资金。

科技公司做大后,股价又涨,反过来吸引更多资本进来,形成“越涨越买、越买越涨”的正向循环。

就拿苹果来说,每年研发投入超千亿美元,这些钱一部分来自股市融资,公司业绩好了,股价涨了,股东也能分到红利,这样的循环让美股能长期走牛。

再看日本,上世纪90年代后,日经225指数跌幅超60%,这是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日元还一个劲贬值,日本央行的汇率报告里能查到当时的情况。

资本大量外流,科技公司没足够的资金研发,结果错过了互联网、新能源等多轮全球科技浪潮,最后陷入“经济衰退—资本外流—科技落后”的负向循环,才有了“失去的20年、30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不是随便说说的。

现在的情况和美股、日本都不一样。

中国经济的底子还在,2024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同比增长5.2%,这个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都算不错的,经济韧性足够,能为股市提供基本面支撑。

国内的科技公司也正在慢慢崛起,工信部的《电子信息产业运行报告》里提到,2024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投入同比涨了22%,人工智能行业涨了35%,不少科技公司的市值都突破了千亿,这些公司的成长,会成为A股长期的动力。

更重要的是,A股的制度越来越完善,长期资金也在慢慢进场,这些变化不是短期的,而是在慢慢积累,说到底,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需要一个能承载资本、支持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

如果中国能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科技公司能突破外部限制,那么A股的长期牛市就不是空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财经   离谱   中国   去处   新高   股市   行情   公司   资金   央行   散户   数据   科技   牛市   日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