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画榆林
美欧日车企的哀嚎尚未平息,荷兰强占中资半导体企业引发的“断供”危机蔓延至拉美。

2025 年 10 月末,一场由芯片短缺引发的停产危机正以巴西为中心向整个拉美地区扩散,从汽车制造到轻工业的产业链条持续承压。
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 10 月 29 日发布的实时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已有 17% 的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启动减产程序,其中汽车行业受冲击最为严重 —— 圣保罗州坎皮纳斯工业区内,大众、菲亚特等车企的生产线已从三班制缩减为单班,部分 SUV 车型的装配线完全停工,停车场内积压的未完工车身绵延数公里。

危机的源头可追溯至荷兰强占中资半导体企业引发的全球芯片断供。巴西全国机动车辆制造商协会主席在与政府官员会晤时透露,本土车企的车载微芯片库存已降至警戒线以下,其中用于发动机控制和车载系统的关键芯片储备仅能维持当前产能至 11 月中旬。
更严峻的是,这种短缺已传导至上游零部件企业,里约热内卢一家汽车线束工厂因缺乏芯片组件,已辞退 200 名临时工人,负责人坦言 “每天都在计算库存,不知道下一批原料何时能到”。

停产潮的影响并非局限于汽车产业。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的 Tres Lagoas 木浆工厂虽因常规检修停工,但叠加芯片短缺导致的物流调度系统瘫痪,其 180 万吨年产能的恢复时间被迫延后。
这家工厂 90% 的产品用于出口,其中一半流向中国市场,供应中断已导致国内造纸企业的木浆采购成本上涨 12%。
在巴西北部的玛瑙斯自由贸易区,电子组装厂因缺乏电路板组件,停产企业占比已达 31%,原本计划出口至欧洲的智能手机订单面临违约风险。

“如果芯片供应危机持续,部分汽车制造商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周内彻底暂停在巴西的运营。” 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秘书乌拉莱斯・莫雷拉在 10 月 28 日的紧急会议上明确发出警告,这一 “两周倒计时” 的判断源于产业运行的刚性周期与经济社会的现实压力。
从产业层面看,库存耗尽的风险已迫在眉睫。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统计显示,截至 10 月 27 日,本土车企的核心芯片库存总量仅为 140 万片,而正常生产状态下每周消耗量达 75 万片,按当前速度计算,11 月 15 日前库存将彻底告罄。

汽车产业作为巴西经济的支柱之一,直接关联 200 余家零部件供应商和 120 万个就业岗位,圣保罗州工业联合会测算,若全面停产持续超过 10 天,将造成 42 亿雷亚尔的直接经济损失,拉低第四季度 GDP 增速 0.2 个百分点。
就业市场的连锁反应加剧了紧迫性。巴西劳工部的数据显示,10 月下旬已有 3.2 万名制造业工人进入临时失业状态,其中巴伊亚州的汽车座椅工厂一次性裁员 800 人,成为危机爆发以来的最大规模裁员事件。

随着圣诞购物季临近,原本应进入生产旺季的家电企业也因芯片短缺缩减产能,里约热内卢一家冰箱厂的工人表示,“原本每月能拿 4000 雷亚尔奖金,现在只能领基本工资,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政治层面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卢拉政府正面临执政以来的支持率低谷,10 月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已降至 36%,而工业停产与失业率上升成为民众不满的主要原因。
执政党内部人士透露,若两周内无法遏制停产潮,国会可能提前启动经济问责听证会,这使得政府必须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案。

面对紧迫局势,巴西政府已将对华谈判作为破局关键,组建了由工业、科技、外交等多部门官员组成的谈判团队,核心诉求聚焦于紧急物资调拨与长期合作机制搭建两大方向。
在应急物资供应方面,芯片成为谈判的重中之重。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已提前与中国比亚迪、中芯国际等企业沟通,希望中方在两周内紧急调配 60 万片汽车级微芯片,涵盖发动机管理、安全控制等关键领域。

为加快交付速度,巴西政府甚至提出承担空运费用,计划将物资从上海浦东机场直运至圣保罗瓜鲁柳斯机场,全程压缩至 72 小时内。
除芯片外,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的传感器、控制器等零部件也被列入紧急采购清单,巴西电子工业协会透露,已梳理出 23 类急需产品,总价值约 1.2 亿美元。

技术合作与产业链协同是更深层次的诉求。巴西科技部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谈判将推动中巴建立半导体产业联合实验室,计划由中方提供封装测试技术,巴西负责在坎皮纳斯工业区建设生产基地,预计 2027 年投产后可满足本土 40% 的芯片需求。
这一合作模式借鉴了中巴疫苗合作的成功经验 —— 此前中国科兴与巴西 Eurofarma 建立的联合生产平台,已实现多种疫苗的本地化生产,为巴西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新动能。

建立供应链安全长效机制成为双方共识的焦点。谈判团队计划提议签署《中巴产业链稳定合作备忘录》,明确在半导体、工业软件、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建立 “72 小时应急响应机制”,这一机制设计参考了 2024 年巴西南部洪灾时,中方紧急供应甲肝疫苗的快速响应模式。

根据初步方案,双方将每月召开供应链协调会议,定期更新关键物资库存数据,确保危机预警的及时性。
对于巴西的诉求,中方已展现出积极回应的姿态,这与中巴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基调一脉相承。
在两国此前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要 “提高双边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畅通”,为当前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企业层面的应急响应已率先启动。中芯国际表示已调整生产计划,优先保障巴西车企的芯片订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则梳理了国内传感器生产企业的库存,初步确认可调配物资约占巴西需求的 60%。
物流环节也在同步推进,中远海运已开通上海至圣保罗的 “应急货运专线”,将常规 28 天的海运时间缩短至 15 天,若采用空运则可进一步压缩至 3 天。

长期合作的框架也在逐步清晰。中方提出以 “技术转移 + 本地化生产” 的模式深化半导体合作,除联合实验室外,还将协助巴西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芯片质量检测体系。
这种模式已在疫苗合作中得到验证 —— 中国科兴不仅向巴西转让疫苗生产技术,还协助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帮助巴西实现了疫苗自主供应。
在木浆、矿产等资源领域,中方企业也表示愿与巴西开展产能合作,通过长期协议稳定供应链。

国际社会对中巴合作寄予期待。路透社指出,巴西的危机应对将为拉美国家提供范本,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协作愈发重要。
但合作推进仍面临挑战:芯片生产的周期限制使得部分物资可能无法在两周内足额交付,技术合作涉及的知识产权分配也需要更多协商。
巴西谈判团队负责人表示,已准备好分阶段推进方案,“先解决燃眉之急,再夯实长期基础”。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