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风沙夜:万人3小时安全转移背后的城市应急答卷

谁能想到,一场计划中的五一敦煌大漠之旅,会成为数千游客记忆中难忘的“风沙历险记”。据敦煌市文旅局统计,5月3日傍晚,一场近年罕见的12级强沙尘暴突袭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等景区,近万名游客在昏天黑地中经历了惊心动魄的3小时撤离。截至当晚22时,所有游客均安全转移,这场与极端天气的“竞速赛”,成为城市应急能力的生动注脚。

黄沙压境:当12级风沙撞上旅游高峰

当日18时许,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内仍有数千游客漫步沙丘、准备前往星空演唱会。据山西游客郭先生回忆:“刚爬上沙丘顶端,就看见天边翻涌着近百米高的黄沙墙,风声响得像火车轰鸣。”转眼间,狂风裹挟着沙粒以每秒32.7米的速度(气象部门数据)席卷而来,能见度骤降至2米,景区指示牌被掀翻,路灯逐渐被黄沙掩埋,不少游客只能抱住护栏防止被狂风掀翻。

此时正值五一假期客流高峰,敦煌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较平日增长60%。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敦煌市立即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一场“人沙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全城动员:3小时织就生命安全网

18时53分,敦煌市气象局发布橙色大风预警的同时,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通过官方账号推送闭园通知,取消当晚所有活动。“请游客沿红色标识向主出口集中!”景区广播循环播放,300余名工作人员组成人墙,在沙暴中引导老人儿童优先撤离。月牙泉镇干部自发组织的“爱心车队”尤为暖心:15辆私家车半小时内集结完毕,后备箱满载矿泉水和防护毛巾,往返接送行动不便的游客。

这场高效救援的背后,是节前一个月的精心筹备。据敦煌市应急管理局透露,当地提前调配100辆公交大巴作为应急转运车,在各景区划定3条备用疏散路线,并进行了3次全流程演练。“我们连大巴车的掉头半径、应急通道照明都做了详细预案。”景区负责人介绍,原本需要30分钟的出园路程,在导流措施下缩短至10分钟。

在阳关景区,79名被困游客的安置同样有条不紊。镇政府协调周边养老院、农家乐腾出80张床位,工作人员冒沙驱车20公里送来羊肉泡馍、被褥等物资。北京游客张女士感动地说:“抱着孩子在风沙里打转时,看到警车闪着灯开过来,心里一下子就稳了。”

逆风而行:那些风沙中挺立的身影

沙暴最猛烈的2小时里,敦煌交警大队全员上路。中队长王警官在鸣沙山出口指挥交通时,风沙灌进口鼻,不到10分钟便成了“泥人”,但他的手势始终标准有力:“必须让每辆车看清路线。”据监控记录,当晚共有56辆警车往返景区120余次,为转运车队保驾护航。

景区检票员小李的嗓子已喊到沙哑,仍坚持在入口阻拦不知情的游客:“有位大爷非要进去找老伴,我护着他在值班室等了40分钟,直到家属来接。”这些普通人的坚守,成为灾害中最温暖的注脚。

截至发稿:无一人伤亡的“敦煌速度”

22时05分,随着最后一辆大巴驶离鸣沙山景区,近万游客全部完成安置。这场始于黄沙蔽日的危机,最终以“零伤亡”收官。正如游客朋友圈中所言:“原以为要在风沙里挨冻,却在农家乐吃到了热乎的羊肉汤——敦煌用行动证明,再狂暴的自然力量,也抵不过城市的温度。”

敦煌市市长在事后采访中表示:“极端天气是考验,更是城市治理的‘磨刀石’。我们将把此次经验纳入常态化应急体系,让游客来得安心,游得放心。”

当晨光再次照亮鸣沙山,昨夜的风沙痕迹逐渐被抚平。但那些在沙暴中手拉手前行的身影、警车闪烁的灯光、热汤腾起的雾气,早已成为这座丝路古城最动人的注脚——在自然的威严前,人类的团结与智慧,永远是最坚实的壁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旅游   敦煌   答卷   风沙   小时   城市   景区   敦煌市   游客   沙暴   黄沙   阳关   注脚   警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