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3 日,中国通信行业迎来标志性时刻。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同日官宣获得 eSIM 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批复,与苹果 CEO 库克抖音直播宣布 iPhone Air 预售形成奇妙呼应。这一联动不仅搅动了智能手机市场,更预示着 “无卡通信” 时代的加速到来。作为长期关注科技与通信领域的创作者,有必要基于官方公告与线下实地探访,完整呈现 eSIM 业务的办理规则、收费标准及现实处境,在传递行业动态的同时,为用户提供实用参考,助力公众理解这一通信技术变革。
双重官宣:科技巨头与运营商的默契联动
10 月 13 日晚间 7 点,抖音 Apple Store 官方旗舰店直播间的在线人数突破 500 万。镜头中,苹果 CEO 蒂姆・库克身着深色休闲西装,用略带口音的中文向观众问好,这是他职业生涯中首次面向中国消费者进行直播带货。“今天,我们带来了一款重新定义轻薄的产品。” 库克侧身让出身后的展示台,聚光灯下的 iPhone Air 机身纤薄如纸,5.6 毫米的厚度刷新了行业纪录。
直播进行到 35 分钟时,库克公布核心信息:iPhone Air 国行版将于 10 月 17 日上午 9 点开启预售,10 月 22 日线下门店同步发售。他特意强调,这款新机全球统一采用 eSIM 技术,“无需实体卡槽,让每一寸空间都服务于体验”。此时直播间弹幕瞬间沸腾,“终于等到国内 eSIM 了”“没有卡槽会不会更防水” 等评论刷屏滚动。
几乎在库克直播的同时,三大运营商的官方公众号先后推送重磅公告。19 点 20 分,中国电信率先发布消息,宣布获得工信部 eSIM 商用试验批复,业务覆盖全国 31 个省区市;19 点 35 分,中国移动公告跟进,称用户可通过 APP 查询办理网点;19 点 50 分,中国联通官宣的同时,其 APP 已上线 eSIM 预约专区,页面显示 “填写信息即可锁定办理资格”。
这场横跨科技与通信领域的双重官宣,并非偶然。业内人士透露,苹果 iPhone Air 的国内上市与运营商 eSIM 资质获批早已达成协同,前者需要成熟的 eSIM 服务支撑,后者则需要终端设备激活市场需求。这种默契联动,为停滞多年的国内 eSIM 手机业务按下了启动键。
线下探访:营业厅里的期待与无奈
10 月 14 日上午 9 点,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的中国移动花园路营业厅刚开门,就有三位市民直奔服务台询问 eSIM 办理事宜。记者紧随其后进入营业厅,显眼位置并未设置 eSIM 专属服务标识,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 5G 套餐优惠信息,丝毫未提及新获批的 eSIM 业务。
“您好,想把手机卡换成 eSIM,需要什么手续?” 记者向 1 号窗口的工作人员问道。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作人员熟练地调出系统页面,屏幕上弹出 “eSIM 业务预约登记” 界面,但办理按钮处于灰色不可点击状态。“目前只能预约,还没法实际办理。” 她解释道,手指划过屏幕上的通知,“昨天刚收到上级通知,具体办理时间没说,得等统一安排。”
记者注意到,这位工作人员的工牌上写着 “张敏”,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打印的《eSIM 业务办理须知》,上面标注着核心规则。“得带本人身份证,手机必须是国行支持 eSIM 的型号,海外版不行。” 张敏指着须知上的条款说,“而且得符合‘一证五号’,同一个身份证最多办 5 个号码,包括 eSIM 在内。” 当被问及收费,她明确表示:“补换 eSIM 不收工本费,原来的号码和套餐都不变,这点三大运营商应该都一样。”
上午 10 点 30 分,记者来到隔壁的中国电信营业厅。这里的咨询情况更为热闹,6 个服务窗口中有 3 个在接待询问 eSIM 的用户。刚办理完宽带业务的市民李先生拿着手机展示:“我早就想买只支持 eSIM 的智能手表,现在手机也能办了,特意来问问能不能一号双端。”
电信营业厅的王姓主管接待了记者,他透露目前预约人数已超过 200 人。“我们的流程和移动基本一致,都是原号原套餐迁移,不收补卡费。” 他强调,办理时必须携带实体 SIM 卡,“需要先注销实体卡,再写入 eSIM 配置文件,整个过程预计 15 分钟左右,但现在设备还没调试好。” 他指向营业厅角落的技术区域,几名工程师正在对电脑设备进行调试,屏幕上显示着 “eSIM 配置系统 V1.0”。
中午 12 点,记者抵达中国联通经三路营业厅,这里的 eSIM 预约专区已设置了临时指示牌。服务台工作人员递来的预约单上,除了个人信息栏,还特别标注了 “意向号码数量” 选项。“同一台手机最多能开两个国内运营商的 eSIM 号码。” 工作人员解释道,但当被追问具体办理流程和收费细节时,她表示 “APP 上还没更新说明,得等预约后线下详细沟通”。
在三家营业厅探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了多位专程赶来的消费者。28 岁的程序员王浩带着笔记本电脑,逐一记录各运营商的答复:“我准备首发抢 iPhone Air,特意来确认 eSIM 能不能用原有套餐。” 而 62 岁的张阿姨则显得有些迷茫,她拿着老年机询问:“我的手机能换 eSIM 吗?是不是以后不用怕丢手机卡了?” 工作人员耐心解释,目前仅 iPhone Air 支持相关服务,老年机暂不兼容。
规则解码:eSIM 办理的核心细节与限制
综合三大运营商公告及线下探访信息,目前 eSIM 手机业务的办理规则已逐渐清晰,核心条款呈现高度一致性,同时也存在细节差异。
办理条件方面,三家运营商均设置了三重门槛。终端限制是首要条件,仅支持国行 eSIM 手机终端,海外版设备即便通过软件破解,也无法激活国内运营商服务,这与国行 iPhone Air(型号 A3518)的上市形成直接对应。中国联通工作人员特别提醒,用户可通过查看手机包装盒二维码或进入 “设置 - 通用 - 关于本机” 核对型号,避免误购不兼容设备。
身份要求同样明确,仅向年满 18 周岁的用户开放,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群体也在服务范围内。中国移动花园路营业厅的张敏解释:“这是为了符合实名制要求,所有办理流程都需要人脸核验。”
号码数量限制遵循统一标准,严格执行 “一证五号” 规定,即同一证件名下最多可办理 5 个号码,eSIM 号码与实体卡号计入总数。这意味着用户无法通过 eSIM 无限制增加号码数量,需提前规划现有号码资源。
办理流程与收费标准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规则更为透明。用户需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及现有实体卡,前往线下授权营业厅办理,核心原则是原号不变、原套餐不变、不收补卡费。中国电信王主管进一步说明:“相当于把实体卡的信息‘电子化’迁移,不会产生额外费用,也不影响套餐内的通话、流量额度。”
中国联通的流程则稍显模糊,其 APP 预约专区仅要求填写姓名、手机号和身份证号,未标注办理所需材料及具体流程。线下工作人员表示,预约成功后会收到短信通知,届时将告知详细要求,“收费标准会参照另外两家运营商,大概率也是免费补换”。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网上流传的 “eSIM 合约机” 并未出现。三家运营商均明确表示,目前业务仅针对现有用户的号码迁移,暂不推出绑定 eSIM 的专属合约套餐。此外,“一机双号” 成为重要亮点,同一台 eSIM 手机最多可开通两个国内运营商的号码,这为商务人士、跨境出行用户提供了更多便利。
现实困境:“无机可办” 与体验落差
尽管 eSIM 业务官宣引发市场热潮,但线下探访发现,当前服务仍处于 “预约待命” 状态,实际办理面临多重现实阻碍。
最核心的问题是终端设备缺位。三家运营商营业厅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市面上仅 iPhone Air 支持 eSIM 手机业务,而这款新机要到 10 月 22 日才正式发售,形成 “业务已获批,无设备可办” 的尴尬局面。中国移动张敏无奈地说:“每天都有人来问,但没有手机根本没法写入 eSIM 配置文件,只能让大家先预约。”
记者登录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查询,iPhone Air 预售页面显示 “付款后 22 日发货”,截至 10 月 14 日下午 5 点,预约量已突破 80 万台。这意味着即便用户现在完成运营商预约,也需等待新机到手后才能实际办理 eSIM 业务,整个流程至少需要一周时间。
办理渠道的局限同样引发用户吐槽。eSIM 作为数字化通信服务,目前却强制要求线下办理。中国联通 APP 预约数据显示,仅上线 4 小时,排队人数就超过 15 万,而全国具备办理资质的营业厅不足 2000 家。“明明是电子卡,却非要跑一趟营业厅,有点矛盾。” 正在预约的市民王浩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运营商对此有自己的考量。中国电信王主管解释:“首次办理需要进行严格的人证核验和设备验证,线下办理能最大限度避免冒名开户等风险。” 但不少用户提出质疑,金融、政务等领域早已实现人脸识别线上核验,eSIM 完全具备线上办理的技术条件,“线下要求更像是过渡阶段的权宜之计”。
用户认知差异也成为隐性障碍。探访中发现,年轻群体对 eSIM 的接受度较高,普遍了解其 “无需插卡、便于切换” 的优势;而中老年群体大多存在认知盲区,有多位老人询问 “eSIM 是不是流量卡”“手机丢了号码怎么办” 等基础问题。数据显示,国内仅 27% 的消费者了解 eSIM 技术,认知普及仍需时间。
下午 3 点,记者在中国联通营业厅遇到了刚预约完的大学生李阳,他拿着预约凭证略显失望:“本以为今天能办好,没想到得等手机发售,还要再跑一趟。” 他的经历折射出当前 eSIM 业务的现状 —— 虽已官宣落地,但距离真正便捷的 “无卡通信” 体验,仍有一段路要走。
技术解读:eSIM 究竟是什么?为何值得期待?
对于多数普通用户而言,eSIM 仍是个新鲜概念。这种全称 “嵌入式用户识别模块” 的技术,本质是直接集成在设备芯片内部的虚拟 SIM 卡,无需实体卡片即可实现通信功能。与传统物理 SIM 卡相比,其核心差异体现在形式与使用方式上。
物理 SIM 卡需要插入手机卡槽才能使用,更换运营商时必须拆机换卡,且存在丢失、损坏的风险;eSIM 则在设备出厂时就已嵌入,通过网络下载运营商配置文件即可激活,更换套餐或运营商只需在线操作,全程无需接触实体卡片。这种差异带来了多重实际优势。
空间优化是最直观的好处。取消卡槽能为手机内部节省宝贵空间,这也是 iPhone Air 能做到 5.6 毫米超薄机身的重要原因。同时,无卡槽设计还能提升设备的防尘、防水性能,减少物理接口带来的故障风险。
便捷性提升更为显著。用户无需再为换运营商奔波营业厅,跨国旅行时也不必购买当地实体 SIM 卡,直接在线切换国际套餐即可。对于商务人士而言,“一机双号” 功能可实现工作与生活号码的灵活管理,且支持信号弱时自动切换网络。
环保价值同样不可忽视。实体 SIM 卡的生产需要消耗塑料、金属等资源,运输过程也会产生碳排放,eSIM 的普及将大幅减少这些资源消耗。据估算,若全国 10 亿手机用户全部改用 eSIM,每年可减少约 500 吨塑料使用量。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指出,eSIM 的价值远超手机领域。在可穿戴设备、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物联网场景中,eSIM 的嵌入式设计能适配手表、眼镜、智能戒指等小型设备,解决实体 SIM 卡体积过大的难题。未来,随着技术成熟,eSIM 有望成为连接万物的底层通信基础。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