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刷视频,疯狂氪金打赏,玩手机玩出一身病。
这说的不是网瘾少年,而是如今被短视频绑架的网瘾老年。

不惜透支健康,掏空钱包,甚至和家人反目成仇。
更有甚者,因为沉迷短视频而家破人亡。
如今,海量极端沉迷短视频的老年人背后,藏着当今互联网的洗脑套路。

深夜两点,湖北武汉的陈阿姨戴着耳机,躲在被子里盯着手机屏幕,手指不停地划动着。
她已经记不清这是今晚刷到的第几个短视频了。突然,她感到眼睛一阵胀痛,视线变得模糊不清。
家人见状赶忙把陈阿姨送去医院检查,结果让她和家人大吃一惊,因为陈阿姨长时间在黑暗中刷短剧导致她的“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如今需要手术治疗。

而且还不止陈阿姨。在四川,一位李奶奶迷上了“赚金币”,看半小时广告才赚几分钱,每天刷个不停,收入不到两元钱,却乐此不疲。

在广东,林涵85岁的外婆对短剧中的离谱剧情着迷,竟刷光了账户里的2000多元,为“豪门”“闪婚”类短剧充值。
江苏人方灿的父亲更是在短剧上累计充值近4万元,密密麻麻的充值记录让子女震惊。

这一个个网瘾老人故事的让不少人感叹:以前都是父母念叨自己别玩手机,怎么现在他们倒染上网瘾了呢?

现在的短视频之所以能抓住老年人的眼球,靠的是精准到“可怕”的算法推荐。
某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透露,短视频平台会通过用户的停留时长、点赞、评论等行为,在3天内就能精准定位用户喜好,然后持续推送同类内容。

比如72岁的李阿姨喜欢看情感调解类视频,平台就不断推送夫妻矛盾、子女不孝的剧情内容,她越看越觉得“天下儿女都一样不贴心”,慢慢和儿女产生隔阂。

65岁的王大爷关注书法,平台就连续推送书法教学、名家作品赏析,他常常一看就是一下午,连饭都忘了做。
这种“投其所好”的推送模式,让老年人像陷入“信息茧房”,越刷越想看,根本停不下来。

不仅如此,短视频平台还把这些内容做成了“易于吸收”的形式。
健康类内容会用“三招治失眠”“吃这种菜能降血糖”等直白标题,配上生活化的场景演示,即使没什么文化的老年人也能看懂。

情感类内容多以家庭伦理为主题,演员演技虽不专业,但剧情直白,比如“儿媳偷偷给婆婆塞钱”“儿子带父母旅游”等,精准戳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时事类内容则会把复杂的新闻用口语化的语言解读,配上醒目的字幕和背景音乐,让老年人快速获取信息。
更关键的是,这些内容大多时长在15秒到3分钟之间,不用老年人集中太长注意力,随手一点就能看,完全适配老年人的认知节奏。

老年人沉迷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当下的娱乐,还可能伴随一系列健康问题和金钱问题。
2023年公安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数据显示,全年侦破涉养老诈骗案件3.9万起,追赃挽损1500余亿元,其中近60%的诈骗案件是通过短视频平台实施的。

就像一些老年人因为在刷短视频时被“走路赚钱”、“免费领红包”等极具诱惑性的信息吸引,之后按照提示输入了手机号或验证码,结果被直接扣除了798元,用于购买所谓的“妙映”APP会员。

除了诈骗,虚假保健品宣传也屡禁不止,不少短视频里的“神医”自称能治疑难杂症,推销没有国药准字的“保健品”,老年人买回去不仅没用,还可能延误病情。

还有直播间里的一些“情感营销”。
有些老人就会因为一些主播会编造的,如“兄弟反目”、“千里寻人”等故事,并使用“现在只有最后一批货,爸爸妈妈们快点帮帮我”这样的话术来催促下单。
这让许多老年人误认为购物也是在做好事。

如今面对老年人沉迷短视频的问题,单一的解决方案难以奏效,则需要政府、平台、社区和家庭形成合力。
从政府层面,可以出台相关规范,引导平台对老年人账号实施“反成瘾机制”。
例如,关闭“无限滚动”功能,每隔一段时间强制弹出休息提示;向60岁以上用户推送医疗、投资类广告,要进行严格监管和审查。

还建议规范微短剧市场秩序、打击诱导消费陷阱、及时下架违规内容。
平台企业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短剧小程序和平台应统一收费模式,强化告知义务,落实明码标价,优化自动续费机制,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
平台也应对65岁以上用户增设“弹窗提醒”“防沉迷提示”等功能,在大额付款、连续上网超过一定时长等情形下,提醒老人规避风险。

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设更多老年活动中心,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帮助老年人维系、拓展社会关系,促进其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满足其情感、社交等基本需求。
还可以组织专家为老年人开设短视频防沉迷培训,提升防沉迷意识。

家庭关爱则是预防老年人沉迷网络的最后一道防线。子女应尽可能增加对老年人的陪伴,提高他们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鼓励老年人学习一些新技能,如书法绘画、制作手工艺品等,让他们的生活更充实。
如果家里有老人明显出现了沉迷短视频的现象,可以带他去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评估、咨询,进行必要的治疗。

解决老年人沉迷网络的核心,在于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价值与温暖,从“被动依赖网络”转变为“主动掌控生活”。
数字时代的阳光本该照亮每一代人的生活,老年人对短视频的依赖本质上是对连接与温暖的渴求。
帮助每一位老人在数字时代得到更多善待,让他们更好融入智能社会,既能够享受数字红利,又不迷失于虚拟世界,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