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的老年人更长寿?医生直言:58岁后的老人,体重尽量保持这范围

很多人一提到体重超标,脑海里立刻就跳出“高血压”“糖尿病”“三高”“猝死”这些字眼,仿佛胖就等于不健康。但近来不少人发现一个挺让人迷惑的现象,就是一些胖一点的老年人,反而显得更有精神,生病了恢复得也快,甚至有人说身边瘦弱的老人反而容易出事。

这种情况下,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老了以后,反而不能太瘦?要是胖一点才活得更久?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某种营销手段的噱头。

一些研究数据确实指出,在中老年阶段,尤其是过了58岁以后,适当的体重偏高,确实可能与更低的死亡风险相关。

不是鼓励放肆长胖,而是说太瘦未必真的更健康。

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体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状态了,新陈代谢放慢,肌肉流失加快,各种慢性病也在慢慢累积。

这种情况下,如果体重一直维持在偏瘦或者偏低的水平,可能会带来很多隐藏的风险。

当然了,什么叫偏瘦、偏胖,不能靠眼睛看。

医学上有个比较常用的判断标准,就是BMI,也就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对于成年人来说,BMI在18.5到23.9是正常范围,24到27.9是超重,28以上是肥胖。

但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标准并不是“一刀切”的,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单纯用BMI去判断并不准确。

因为这个阶段的人,身体的肌肉量已经减少了很多,有时候BMI看着正常,实际上体脂率很高。

所以很多医生更看重的是体脂分布、腰围、肌肉质量,而不是单纯的体重数字。

最近有一项在中国老年人群中进行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就显示,58岁以上的群体中,BMI在24到27之间的人,死亡风险反而是最低的。

也就是说,体重略高于标准线的老年人,在面对疾病或者衰老时,身体的储备能力更强,不容易一下子被打垮。

这其实挺好理解的,比如一个老人因为感冒住院几天吃不下东西,如果本来就瘦弱,体力一下就垮了,肌肉流失得也快。

但如果本身体重有点基础,哪怕短时间吃少一点,身体也能撑住,恢复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另一方面,太瘦的老年人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肌少症。

这个词现在越来越被提及,指的是肌肉量和肌肉功能的下降。

尤其是过了60岁以后,如果不注意锻炼和营养补充,肌肉会以惊人的速度流失。

肌肉少了,身体的基础代谢就会下降,抵抗力也会变差,稍微动一下就喘、走几步就累,整个人也会显得虚弱。

而且肌肉和骨骼是互相支撑的,肌肉没力气了,骨头也容易出问题,像是摔倒骨折这些事,往往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说,老年人并不是越轻越好。

尤其是过了58岁以后,身体进入了一个相对脆弱的阶段,适当的脂肪储备、良好的肌肉质量,是支撑健康的重要保障。

医生们其实早就发现,很多患病老人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恢复慢,和他们本身营养不良、体重过低有很大关系。

反过来,那些体型偏丰满的老人,只要没有明显的代谢疾病,反而活力十足。

当然,这并不代表“胖就是福”。

如果是那种肚子特别大、内脏脂肪多的“苹果型肥胖”,那问题还是挺多的。

因为脂肪堆积在肚子上,说明可能已经影响到肝脏、胰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所以医生一般建议老年人更关注腰围。

比如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指标。

只要体型不是集中堆在腹部,体重略高一点其实问题不大。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盲目追求瘦。

有的老年人一听说“三高”怕得不得了,就开始节食,什么都不敢吃,生怕体重上升。

可长时间营养不良,反而让身体更虚。

特别是蛋白质摄入不够,很容易导致肌肉大量流失。

有些人虽然瘦了十几斤,血糖血脂也下来了,但整个人没力气,天天觉得累,免疫力也下降了。

你说这样算是健康吗?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控制饮食结构、合理运动来改善三高,不必非得靠饿自己。

因此,对于58岁以上的人来说,真正要追求的,是一个“结实型健康”。

既不能太瘦,也不能明显超标,最好是体重处在一个略偏高但不失控的状态。

BMI保持在24~27之间,腰围控制在安全范围,体脂率合适,肌肉量充足,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而不是只看体重数字。

很多人年轻时追求“标准身材”,年纪大了其实要追求的是“抗击打能力”,有点肉,有点底子,才撑得住病痛和老化的折腾。

再者,体重只是一个指标,更关键的还是日常生活方式的管理。

比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尤其是力量训练,对于保持肌肉非常重要。

另外饮食上,老年人要确保蛋白质的摄入,比如鸡蛋、鱼肉、豆制品这些都不能缺。

同时要注意补钙、维D,预防骨质疏松。

也不能因为怕胖就不吃碳水,长期低碳水饮食对老年人也不是好事。

其实吃饭讲究搭配,关键在于吃得对,不在于吃得少。

在笔者看来,现在社会上对“胖”和“瘦”的看法太极端了。

年轻人拼命减肥,老年人怕三高不敢吃,一边是身材焦虑,一边是健康焦虑。

但每个阶段的身体需求是不一样的,58岁以后,身体已经进入另一个维度,不能用年轻时候的标准去套。

健康的体重不一定轻,但一定是有支撑力、有活力的体重。

过于消瘦反而让人抵抗力变差、恢复力变慢,这在医院里医生看得太多了。

总的来说,老年人要追求的是平衡的体态、稳定的健康指标,而不是单纯的“瘦”或者“胖”。

保持一个略偏高但不超标的体重,加上日常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才是真正能延长寿命的方式。

与其天天纠结秤上的数字,不如好好看看自己是不是吃得健康、动得起来、精神状态也不错。

毕竟,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轻,更是为了稳、为了能过得舒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养生   长寿   老年人   体重   老人   医生   肌肉   身体   健康   腰围   老年   标准   阶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