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泰国大获成功?一口气拿下泰6000亿订单!泰国内产业遭冲击

前言:

泰国曼谷的街头,最近多了不少争论的声音。刚和美国敲定“战略伙伴关系”的消息,本该是举国庆祝的外交突破,没想到反倒点燃了国内的质疑浪潮。

人民党大佬直接炮轰政府谈判桌上“太软弱”,拿国家利益换虚名。

一边是看似风光的战略合作,一边是实打实的经济让利,这场备受争议的交易,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博弈?

巨幅让利引爆不满

打开这份牵动泰国人心的协议,一组组数据格外刺眼。

美国和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三国都签了战略协议,核心要求之一就是购买美国产飞机,但三国的承诺差距大到让人意外。

越南订了50架,花了80亿美元;马来西亚更谨慎,只签了30架,还特意加了“可翻倍”的弹性条款,给自己留足余地。

泰国呢?一口气承诺采购80架,总金额88亿美元,折合泰铢差不多6000亿,不光是三国里数量最多,更是全球范围内美国飞机单笔订单的最高纪录。

更让人揪心的是,越南和马来西亚的订单里多少还藏着灵活操作的空间,泰国这份协议却把数字写得死死的,没有任何回转余地。

最关键的是,花了这么多钱,协议里居然没提技术转移的事儿,相当于只买了一堆“飞机壳子”,没学到任何核心技术。

航空领域的巨额投入还只是开始。泰国的协议里,还额外加了能源和农产品的采购条款。

按照承诺,泰国每年要从美国买54亿美元的能源,还要花26亿美元进口动物饲料。

这两项加起来,每年就要给美国送去80亿美元的订单,长期下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最让泰国人无法接受的,是那项“99%关税豁免”条款。要知道,越南和马来西亚和美国签协议时,只提了“给予优惠市场准入”,没敢把具体数字写进合同。

泰国却偏偏做出了最彻底的承诺,美国所有工业和农业产品,未来几乎都能零关税进入泰国市场。

这意味着什么?泰国本土的工厂、农场,未来要直接面对美国商品的冲击,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一句伙伴换巨幅利益

更让人不安的是,泰国给出了如此优厚的条件,却没在协议里明确美国会给泰国产品对等的关税优惠。

相当于泰国单方面打开了国门,自家商品能不能顺利进入美国市场,还是个未知数。

反观邻国马来西亚,同样是和美国合作,操作方式完全不同。马来西亚的协议总价值高达500亿美元,折合泰铢约4.9万亿,看起来让利更多,但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除了飞机采购,马来西亚还签下了美国半导体、航天组件和数据中心设备的订单,这些采购刚好和本国“东方硅谷”的产业升级计划完美契合。

马来西亚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所有的让利都紧紧围绕技术输入展开,确保能通过合作实现产业升级,而不是单纯变成美国商品的进口国。

人家花大价钱,换回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和产业进步,泰国花了钱,却只换来一个“战略伙伴”的虚名,连核心技术的边都没摸到。

越南的操作则更显精明。和美国签的协议条款最模糊,约束也最轻。同样是买飞机,数量比泰国少,没有额外的能源、农产品采购负担,关税方面也没做明确的数值承诺。

这种“模糊策略”让越南既能搭上美国战略合作的快车,又不用承担太大的经济风险,进退都很自如。

美国在这三个国家身上,明显玩起了“差异化策略”。

对马来西亚,重点盯着稀土和高科技制造业,想把当地打造成自己在东南亚的高科技供应链节点;对越南,态度相对宽松,更多是想把它变成牵制区域格局的棋子。

对泰国,却来了个“全面收割”,从航空、能源、农产品到关税,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拿到了最大程度的让步,把泰国打造成了“全面开放”的样板。

人民党副党魁维拉尤说得很直接,泰国为了这个“战略伙伴”身份付出的代价,已经远远超过了越南和马来西亚。

泰国内产业恐遭重创

表面上看,泰国收获了外交上的荣光,能借助美国的影响力吸引外资、加强安全合作。

但现实是,这种不对等的让利,很可能让泰国本土产业遭受重创。

泰国的制造业本来就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美国商品零关税进入后,本土工厂的生存空间会被进一步挤压。

农业方面,泰国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每年花26亿美元从美国进口饲料,相当于给本国农业增加了额外成本,同时还要面对美国农产品的冲击,双重压力下很难承受。

更让人担忧的是,航空领域80架飞机的订单,让泰国对美国形成了严重的依赖。

没有技术转移,未来飞机的维护、升级都要受制于美国,相当于把本国航空业的命脉交到了别人手里。

一旦国际局势变化,泰国的经济和安全都可能受到波及。

《曼谷邮报》的评论一语中的,泰国赢得了一个“伙伴”称号,却可能失去了谈判的底气。

这句话戳中了很多泰国人的痛点。在当前印太地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泰国寻求和美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本身无可厚非。但外交合作讲究的是平等互利,不是单方面的妥协让步。

越南和马来西亚的谈判经验,值得泰国好好借鉴。和大国合作,既要看到长远利益,更要守住自身底线。

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外交突破,就不顾本国产业的死活,更不能把经济主权当成交换的筹码。

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应该是相互成就,而不是一方依附另一方。

泰国政府现在面临的,已经不只是反对党的质疑,更有民众的担忧。接下来的磋商中,如何重新平衡国家利益和外交关系,成了最迫切的问题。

能不能争取到美国的对等优惠,能不能在技术转移上有所突破,能不能减少本土产业的损失,这些都是考验政府智慧的关键。

结语:

这场争议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和大国打交道,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外交荣光固然重要,但经济主权和产业安全才是根本。

盲目让利换不来真正的尊重和合作,只有坚守底线、精准博弈,才能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泰国的“战略伙伴”之路,才刚刚开始。这笔备受争议的买卖到底值不值,未来几年就能见分晓。

希望泰国政府能听到民众的声音,及时调整策略,让这场合作真正惠及本国人民,而不是变成一场得不偿失的妥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财经   泰国   口气   订单   产业   美国   马来西亚   越南   协议   飞机   美元   外交   关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