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很喜欢的脱口秀演员高寒分享的真实故事:
他说自己从农村到县城上高中那会,因为穿了双假球鞋,被县城里官二代出身的同桌嘲笑,因此他自卑了很久。
而今本题题主提出“孩子因为穿便宜衣服被同学嘲笑,导致孩子回来说再也不穿这种衣服了”的案例跟高寒的故事殊途同归。
其背后表达的意思都是没有品质的东西让孩子觉得自己廉价,这让他们很没面子。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这孩子攀比心太重了,实在是太不懂事了”。
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也不是孩子攀比,而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在非常重视“我是谁”“我属于哪里”的自我探索阶段。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孩子们也是。在大家普遍穿名牌的现代,你不穿名牌就另类、不合群,无法融入牌子群体。不合群相当于被孤立。
处在重视友谊阶段的孩子,他们想交更多朋友,被更多人重视,很子阿姨同龄人评价,这时候如果“朋友们”浑身名牌且经常讨论名牌,可我们的孩子不仅穿得很low,还对名牌一无所知,就会让孩子产生“我不够好”“我不配”的失落,这让他感到自卑。
小孩子价值观形成前,大环境流行给孩子成长带来深刻影响。如今社交媒体都在传递“名牌=成功=尊贵=有品位”等信息,会给孩子一种物质水平等同于个人价值的信号,让孩子以为穿着名牌就是人上人,穿杂牌则低人一等。
综合多种因素,孩子关注名牌是内核不稳定、渴望被认可导致内心十分不安,使得他们只能通过外在东西来心理平衡。
如今了解了孩子在意名牌的底层原因,家长们在孩子提出穿名牌要求时第一反应不是指责孩子,也不要像高寒家长那般跟孩子讲类似“你不要跟别人比吃穿,要跟他们比学习”的大道理,而是应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制定一个“梦想基金计划”:
首先跟孩子表明自家经济情况;其次,同孩子一起设定一个合理消费目标;第三,在重要节日,用这笔预算给孩子买他喜欢的“名牌”;第四,如果有其它需求,可以通过达成学习目标,课余时间赚钱等方式攒名牌购买资金.....
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对名牌的渴望,又让孩子为“梦想”奋斗,了解金钱,也学会了担当。
除此外,也要对孩子进行价值观的引导,让其从在意别人评价的讨好型人,转移到尊重自我感受的真人,这样他就会成为像长大后的高寒那样走出阴影,重获新生。
其实不光青春期的小朋友,我们大人也会因为没有匹配上成功人士的标签而苦恼,但当有一天我们内心强大到足够自洽,那些外在的东西就不那么重要,自己知足常乐才最重要。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