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也玩“预制”?野人先生冲破1000家,你还会买高价冰淇淋吗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路过商场负一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曾经排长队的哈根达斯门店少了些人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野人先生”的冰淇淋品牌。

38元一个的开心果冰淇淋,28元起步的基础款,价格比常见的DQ贵出近一倍,却照样有人愿意为它排队。

可最近,这个主打“当天现做、拒绝隔夜”的高端品牌,却被网友拍到用保质期6个月的冷冻奶浆做原料,“现制”滤镜碎了一地。

一边是开店速度堪比“坐火箭”,从2018年的50家冲到如今超1000家,成为仅次于DQ、波比艾斯的行业第三。

一边是核心卖点遭质疑,消费者吵翻“这到底是手工冰淇淋,还是换了包装的预制品”。

在哈根达斯客流下滑、钟薛高淡出视野的当下,野人先生的高价底气究竟从哪来?“预制奶浆”争议后,你还会为它的38元买单吗?

要搞懂野人先生的“高价逻辑”,得先看看它踩对了哪波风口,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总规模达1835亿,同比增长5.2%,不算惊艳,但细分赛道里的意式冰淇淋却跑出了10%的增速,规模突破120亿。

这种主打“牛奶基底、手工制作”的冰淇淋,比工业雪糕更显健康、精致,正好戳中了当下消费者“愿意为品质付费”的心理。

野人先生早早就盯上了这块蛋糕,它的前身是2011年创办的“野人牧坊”,2015年就明确聚焦传统意式冰淇淋赛道,只不过前几年发展不算快,2018年全国门店才50家,一半还集中在北京。

在2024年4月,品牌更名“野人先生”后,借着加盟商的推力加速扩张,到年底门店就破了400家,创始人崔渐为透露。

今年8月初这个数字已经超1000家,几乎把店开遍了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负一楼,哈根达斯现在全国门店也才403家,还比去年少了13.5%,野人先生的扩张速度堪称“行业黑马”。

但光有风口还不够,野人先生最会做的,是给消费者画一个“现制”的美好想象,走进它的门店,“当天现做”的标语随处可见,更关键的是它有个“神操作”。

每晚9点后搞“买1送1”。很多消费者觉得,这就是品牌“拒绝隔夜”的铁证,要是原料能放,何必急着打折清库存?这种营销手法确实奏效,哪怕它的价格比同行“狠”。

同样是高端定位,DQ的大杯冰淇淋能有350克以上,野人先生的单品份量只有一半左右,算下来单价直接翻倍。

可即便如此,不少人还是愿意为“现做”买单,觉得“贵点也值,至少新鲜健康”。

毕竟在大家的认知里,意式冰淇淋就该是“现做现卖”,比如意大利老牌Venchi,两个球卖59元,野人先生三四十元的价格,甚至让部分消费者觉得是“高端平替”。

可这份“美好想象”,很快被一袋冷冻奶浆打破了,前段时间,有网友在小红书等平台晒出照片,在野人先生门店里拍到了制作牛奶冰淇淋的浆料包,包装上明明白白写着“冷冻保存,保质期6个月”。

这一下炸了锅,不是说“当天现做”吗?怎么用的是能放半年的预制原料?面对质疑,创始人崔渐为回应说,品牌采用的是“中央工厂预处理+门店终端制作”的模式。

冷冻奶浆通过冷链送到门店后,店员会加入坚果等配料再制作,虽然保质期6个月,但实际周转时间大多在一个月内。

这个解释没能完全平息争议,反而让人想起不久前的西贝预制菜风波,同样是主打“现制”“新鲜”,最后却被发现用预制原料,消费者难免觉得“被套路”。

要知道,野人先生能卖高价,核心支撑就是“意式手工+当天现做”,大家愿意花38元买个冰淇淋,图的就是“比工业雪糕更天然、更新鲜”。

可如果原料是能放半年的冷冻品,那它的高溢价就没了根基。现在网上对它的评价已经两极分化,有人还在维护,觉得“中央工厂预处理很正常,只要终端制作没问题就行”。

但更多人觉得“上当了”,直言它是“冰淇淋刺客”,花高价买的是“现做”,结果却是“预制加工”,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更尴尬的是,野人先生身处的高端冰淇淋赛道,早就不好走了,哈根达斯母公司通用磨坊发布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国内线下门店客流量正以两位数的速度下降,2024年底它的门店数比上年少了13.5%。

曾经被称作“雪糕界爱马仕”的钟薛高,也早就从公众视野里淡了出去。这背后是消费趋势的变化、

现在大家不是不买贵的,而是“不能买贵了”,花钱更理性,对“溢价”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野人先生想做“冰淇淋界的星巴克”,可眼下的问题是,它既没守住“现做”的核心卖点,又要面对潜在的竞争,就像现制咖啡赛道里,瑞幸靠着供应链优势把价格打下来,抢了星巴克的市场。

要是冰淇淋赛道也出现“冰淇淋界的瑞幸”,用更实惠的价格做类似品质的产品,野人先生的1000多家门店,能扛住冲击吗?

面对这些压力,野人先生也在找应对办法,今年8月有消息说它要去香港上市,创始人很快否认,说“公司还很弱小,没有IPO规划,也不设开店数量目标,只想踏实做可持续发展”。

这话听着实在,但从行动上看,它正在推进本土化供应链,用国产设备、原材料产地直采来降低损耗,在核心城市设中央厨房做预加工,这些举措确实能降成本,但要想真正留住消费者,光靠降成本还不够。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消费者买冰淇淋时,46.31%的人会优先考虑口味,这个比例比价格、品牌都高。

也就是说,不管是“现做”还是“预制”,最终能留住人的还是味道。

野人先生的困境,其实是整个高端冰淇淋行业的缩影,靠营销包装起来的“高端感”,终究会被消费者的理性戳破,靠扩张速度堆起来的门店数量,也需要过硬的产品来支撑。

当初它靠着意式冰淇淋的风口和“现制”的标签,快速冲到1000家店,可现在“预制奶浆”争议暴露了品控漏洞,行业大环境又在降温,要是不能在口味创新和品质透明化上多下功夫,恐怕很容易重蹈钟薛高的覆辙。

下次路过商场负一楼,看到野人先生38元的开心果冰淇淋,你会停下脚步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美食   冰淇淋   野人   高价   消费者   赛道   品牌   原料   核心   开心果   风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