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扎心的事实:孩子的教育到12岁就基本完成了

昨晚在小区里散步,听到一位妈妈抱怨:“我家那小子上了初中像变了个人似的,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小时候真是白疼他了!”

我忍不住苦笑,又一位家长错过了教育黄金期。

像我朋友的女儿今年初二,曾经是无话不说的小棉袄,如今放学回家就关上房门。

朋友很无奈:“我说什么她都嫌烦!”

这是因为,孩子的教育到12岁就基本完成了。

不是说他学完了所有知识,而是他的三观基本定型,12岁以后青春期汹涌而来,他将拿回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为什么是12岁?

因为12岁是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双重蜕变的节点。

12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可塑性强,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12岁之后,孩子的三观、性格、品行基本已经定型,他需要投入“试运营”,为成人做准备。

因此,有教育学家将3-12岁称为“水泥期”,这时很容易帮孩子养成好习惯,也容易纠正他的不良行为。

而12岁之后,要是再想改变孩子,就难上加难了。

如果你家孩子已经10岁了,那青春期早期这几年,一定要抓紧做好3件事,把握住教育孩子的最后窗口期。

第一,聊八卦

我家Coco马上13岁了,如今依旧跟我关系特别铁。

有时能明显感觉到他要“爆发”了,但过一会我们依旧能好好沟通。

学校里有什么事,他也愿意跟我说,因为他相信我会为他保密。

我的秘诀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晚上睡前十分钟,雷打不动带孩子躺下“聊八卦”。

今天班里谁和谁吵架了,哪个老师发型很搞笑,他又闹什么笑话了?

我会跟他一起笑,一起讨论,顺便通过聊天塑造他的三观。

第二,打造高光记忆

别总想着教育孩子,要多想着创造幸福的体验。

像我就会从每周三起,搜罗这个周末城市里的新展览、新市集、新活动。

周五晚上跟Coco一起策划周末去做什么?

有时我们不出门,也会在家一起看一部电影,一起做个甜品,或者一起玩桌游。

这些时刻,会成为孩子的记忆碎片,让他相信:我家很有趣,我的爸妈很爱我。

将来,当他感到孤独迷茫、犹豫不决时,他就会想起这些高光瞬间,这不但能安慰他的心灵,也能帮他抵挡青春期的狂风暴雨。

第三,鼓励思考

从小到大,只要Coco问我:“妈妈,这该怎么办?”我都不会告诉他答案。

而是引导他:“你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或者“那我们每人提3个方案,看看谁的更靠谱?”

因为等孩子到了12岁之后,孩子就不会再需要你的答案了,当他必须独立思考时,我希望他已经具备了这项能力。

“你觉得有几种解决办法?”

“今天这事,你觉得爸爸做得对吗?”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坏处又是什么?”

就这样不断训练,如今Coco的“决策模型”已经很完善了,他能自己决定:周末是先写作业还是先出去滑滑板;是跟好朋友报同样的社团?还是坚持自己的喜好?

相信未来他也会用同样的模型去判断:该不该跟这群人一起去喝酒?该不该在考试中作弊?

关系仍需维护

虽说12岁之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微不足道,但我们仍然需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气囊”,在他成人之前,为他保驾护航。

所以,维护关系就变得很重要。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一旦跟父母关系僵硬,他们就会一句话都听不进去,甚至为了跟父母对着干,偏要去尝试那些“踩线行为”。

当然,我也不是让你去“跪舔”,我们当家长的真不必那么卑微。

其实只要了解一下:青春期的五个关键点,以及四个典型的青春期行为特征,就能应对大部分的问题。

推荐你也和我一样,把这本《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放在手边,时常翻一翻,你就不焦虑了。

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 ¥49.9 购买

因为它不但能帮你了解上述关键点和行为特征,还能帮你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健康问题、X问题、同伴关系问题和网络依赖问题。

甚至连孩子会做的各种冒险行为,以及特殊家庭问题,也都讲清楚了,帮你彻底扫盲,搞懂青春期该如何跟孩子相处。

知道了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也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咱们也就能够踏实一半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育儿   事实   孩子   青春期   关系   周末   家长   父母   我家   教育孩子   模型   成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