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的这个夏天很长但让人念想,150天的时间内有一种声音正穿过时光的走廊,从青涩的低吟成长为雄浑的合唱,最终汇聚成一声声响彻云霄的呐喊。10月19日,南通体育会展中心——我们挚爱的“南鸟巢”,将用一场“苏超”半决赛的巅峰对决,为这座城市的激情,写下它今年主场的“铿锵回响”。
许丛军 摄
五月,与2000颗星火的约定
时光回溯至5月24日的午后,南通大学西操场的塑胶跑道旁,连坐带站的近2000名观众构成了南通队的首个主场风景。他们中有人是资深球迷,带着围巾和队旗;有人是高校学生,抱着“凑个热闹”的心态而来;还有人是附近的居民,听说家门口有球赛,便牵着孩子的手,想看看足球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当球员们在简易的球场里奔跑、传球、射门,看台上的呐喊声不算响亮,却格外真切——那是球队主场的第一次亮相,也是热爱最本真的模样。在那个梦开始的地方,我们记得,那位带着小喇叭、助威鼓的球迷,他的眼神里闪烁着对足球的挚爱;我们记得,那对在人群中相拥欢呼的学生情侣,他们的青春因这片绿茵而更加鲜活......
当终场哨响,散场的球迷沿着通大校园缓缓流动,讨论着球员的每一次冲刺、每一个进球,殊不知他们脚下的土地,正悄然孕育着一场体育盛宴的序章。那时谁都未曾料到,这束微弱的星光,会在崇川大地上燎原成如今的火炬。谁也都不曾想到,这颗埋在青草地里的种子,会以一种如此汹涌的方式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奔赴“南鸟巢”的,何止是3万人
种子破土渴望阳光。当赛事主场从大学的操场移至宏伟的“南鸟巢”,变化的不仅仅是座席的数量,更是一场关于信念、热爱与城市活力的盛大迁徙。
崇川的热土不仅能生长经济的繁茂,更能孕育精神的丰沛与情感的共鸣。赛场内,三万多个声音汇成的加油声,以及此起彼伏的“人浪”,均是这座城市心跳的共振。在这里,素不相识的人因同一件球衣而击掌呐喊,父子两代人可以因为一次精彩扑救而共享同一种狂喜。赛场外,数百名志愿者的服务、50辆“雷锋车队”的免费接驳、近千名安保人员和环卫工人以及工作人员的守护,织就成最温暖的保障网络。还有场外市集里,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公益摊位前排起长长队伍,养生茶饮与中药香囊在传递着城市温情;就连城市里的共享单车、网约车也都朝着“南鸟巢”的方向汇聚,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足球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串联文化、民生与文明的纽带。
但奔赴“南鸟巢”的,何止是3万人?那是数万颗为同一支球队跳动的心,是数万份对生活的热爱,是一种正在崇川大地上升腾的、不可阻挡的新活力。茶余饭后讨论战术打法的声音多了起来;朋友圈内“‘何时能中签’‘中签绝缘体’‘终于中签了’”的消息屡屡刷屏;社交媒体上关于某个精彩进球、某位球员出色表现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一种奇妙的“共同体”感觉正在形成,它吸引着那些曾经对足球漠不关心的人,他们或许叫不全场上队员的名字,说不清“越位”的复杂规则,但他们被这种集体性的热情所感染,被城市澎湃的活力所召唤,心甘情愿地加入这场全城的“狂欢”。
从南通大学西操场的2000人到“南鸟巢”的3万+,数字的跃迁背后是崇川活力的生动注脚。近20个“第二现场”观赛点的同步直播,长江体育公园“通超”赛事的同步升温,让足球热情渗透城市肌理。而这份体育激情也不仅仅局限于足球,还体现在街头篮球场上的挥汗如雨,体现在公园绿道上的奔跑不息,体现在羽毛球场馆内的大力扣杀......
10月19日,“南鸟巢”的铿锵回响
10月19日,当夕阳为“南鸟巢”镀上金边,当无锡队的球员踏入这片场地,当3万多张面孔在看台上汇成红色的浪潮,这场“苏超”半决赛,便有了超越比赛本身的意义。它是对五个月前那2000颗星火的回应,是一次属于这座城市的“铿锵回响”——这回响里有球员们的汗水,有球迷们的呐喊,有商家们的忙碌,更有这座城市日复一日的成长与蜕变。
或许,多年后再回望这场比赛,人们记住的不只是最终的比分,而是2025年的10月,3万多人在“南鸟巢”一起为热爱欢呼,为城市沸腾的模样。那模样是体育的魅力,是发展的活力,更是福地崇川最动人的注脚。
江潮奔涌,绿茵沸腾。“南鸟巢”本届赛事的铿锵回响将在“苏超”半决赛的哨声中落幕,而属于崇川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