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编辑|避寒
越南的最高领导人苏林在全国庆典上高调喊出要让国家与五洲列强并肩。
这句话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直接点燃了胡志明八十年前的誓言。
在越南政治话语里,胡志明的形象始终是最高的精神旗帜。
1945年,越南宣布独立时,他在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信中,留下了那句“让越南走向荣光,与五洲列强并肩”。
这一句话,被印在教科书、挂在公共建筑的墙上,几十年不曾淡出公众视野。
苏林在今年4月30日胡志明市的庆典讲话中,原封不动引用了这句话,甚至用英语重申了一遍:“standing shoulder to shoulder with the powers of the five continents”。
这种双语强调,并不单是给国内民众听,更是通过国际媒体向外传递信号。
八十年跨度,政治目标几乎没变,这种延续,让人想到一个问题,越南一直在做的,到底是短期政策,还是长远布局?
当年胡志明提出这句话时,越南刚刚摆脱殖民,经济、军力、国际地位都处在谷底。但他要的是国家摆脱被动,拥有平等发言权。
如今苏林再提,背景已完全不同。越南GDP总量突破4000亿美元,出口额连年增长,在东南亚的制造业分工里站到更核心的位置。
庆典现场,越南高层集体亮相,官方画面特意给到胡志明画像、国旗与人群的三重同框。这是刻意把国家目标与历史遗产绑定,让今天的行动看起来像是接力赛的下一棒。
不过,喊出“与列强并肩”这种目标,需要配套路径。
苏林在讲话中并没有直接点出所有细节,但从越南政府近几年的政策文件能看出,那条路已经画好:到2030年进入中高收入,到2045年跻身发达行列。
这个时间表,与胡志明的理想结合,就成了一份带有历史感的路线图。
苏林讲话的场地选在胡志明市的核心区域,周边布满工业展板和招商标语。
这是一次政治动员,也是一次投资推介,把发展目标和经济招商混在一起,是越南惯用的双重场景策略。
那么,它打算用哪些抓手,把这种八十年前的口号,变成现实?
越南的规划文件,从来不只是写在纸上做宣传。
2021年出台的《2021–2030发展战略,远景2045》明确了三条主线——经济增长、制度改革、海洋战略。这三条,像是支撑越南登上“列强”舞台的三根柱子。
经济增长的抓手很直接,制造业升级、外资引进、基础设施建设。
越南政府门户文件,里面反复提到一个词:人力资本。越南要在教育、培训和劳动力素质上加码,这对它抢全球制造业链条很关键。
制度改革,是世行在2025年报告里点名的重点。
越南海防Vinfast工厂内,机器人正在焊接汽车车架
越南需要提升透明度、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数字化行政。这些看似内部事务,但与外资信心直接挂钩。
苏林在内部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吸引更多全球投资者”,这和他喊的“与列强并肩”是一套逻辑,你得先把市场做成国际投资的安全区,才能有资格和别人平等谈判。
第三条是海洋战略。
越南在2021–2030的《国家海洋空间规划》中,目标写得非常直白,要把越南打造为强海洋国家。这包括深水港布局、海运通道、离岸能源开发等。
这是越南对地缘位置的再利用:一边拉制造业,一边做海上枢纽。
越南的港口扩建项目正同步推进,像海防、归仁等地都在升级码头和仓储体系。
文件还提到2050年的远景,要让海洋经济占到GDP比重的大头。这种跨度几十年的规划,在东南亚很少见。
经济和海洋布局看起来硬邦邦,但越南的做法其实很灵活。它在招商手册里,不会单讲GDP数据,而是穿插高铁、半导体、AI、可再生能源等关键词,把一个“传统制造国”的形象包上高科技外壳。
这种包装是冲着投资人心理去的,不只是来设厂,还要来做技术合作。
在这三条主线背后,越南还保留了那套被称作“竹子外交”的对外模式。用官方的话说,就是根扎得深,枝叶随风动。这样它可以在经济和外交之间游走,保持政策弹性。
苏林喊出“与列强并肩”的目标时,这些布局已经在不同方向上铺开。
问题在于,它能否在未来二十年里,把口号兑现成结果?这个答案,还要看第三条和第四条的大动作如何落地。
越南的对外战略,过去几年有一个高频词“竹子外交”。这个说法并不神秘,但用在国际政治上却很讲究。
官方解释是“根深叶柔”,既不轻易折断,也能随风调整姿态,这是一种越南式的平衡术。
它的根,在于稳定的政权与国内市场。
叶子,就是它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渠道。这样的结构,让越南能在不同阵营之间穿行,既签贸易协议,又搞防务合作,还能同时跟多个大国谈投资。
过去十年,越南升级了多国关系层级,先后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又不断扩大自贸网络。
这样做的直接效果,就是让它在供应链重组中占据一席之地。
苏林在4·30讲话中,把“朋友、可靠伙伴、积极负责成员”放在同一段,紧跟着就是那句“与五洲列强并肩”。
这种排列,等于告诉外界:越南的列强目标,不靠对抗,而是靠织网。
“竹子外交”的另一面,是利用多边组织为自己争取话语权。越南在东盟内部的活跃度明显提高,经常在经济合作、海洋事务等议题上扮演协调者角色。
这不是单纯的形象工程,而是争取议程主导权的方式。
越南的地理位置,让它很容易卷进地区的安全与经济议题。
竹子外交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能在这种复杂环境里,把风险化成机会。
这种做法虽然需要极强的政策执行力,但一旦成型,就能给它的“列强之路”多加一层保护网。
就在“与列强并肩”的口号余音未落,苏林在8月10日踏上了韩国的行程。这次访问,不是礼节性的握手,而是实打实的战略推进。
官方行程从8月10日持续到13日,密度很高,首尔、釜山的多个政经场合,都能看到苏林的身影。
第一天就是高规格会谈,直接宣布要深化经贸与战略协作,并设定到2030年把双边贸易做到1500亿美元的目标。
这并非空口承诺,会谈之外,首尔的商业论坛上,韩越企业签署了38份合作备忘录,涵盖高技术制造、可再生能源、港口物流等领域。这样的数量,足以看出越南在这次访问中的收获。
这一步棋有两层含义:第一,越南在争取韩国资本与技术的同时,把自己放在东亚—东南亚产业链的中转位置;第二,它借助韩国的市场与技术背景,为2030和2045的目标储备动力。
访韩期间,越南的对外宣传也在同步发力,媒体报道刻意把这次访问与4·30讲话联系起来,暗示这是“与列强并肩”的现实步骤之一。这种叙事,把外交访问和国家愿景捆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线。
回到胡志明的那句誓言,越南已经不满足于在东南亚当一个制造业中心。
它要的是进入全球核心圈,这种野心,在八十年前的纸面上就写明了,现在正一页一页地翻到现实。
参考资料:
越南政府门户网站:《General Secretary Tô Lâm’s speech on April 30 Celebration》
越通社(Vietnam News Agency):《Party chief Tô Lâm pays state visit to Republic of Korea, August 10–13, 2025》
世界银行越南发展报告 2025:《Vietnam 2045: Reform and Green Growth as Twin Engines》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