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一个农村穷小子,六次落榜,天资平平,却成了晚清最牛的大臣,被人称作"半个圣人"。
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过人的天赋,凭什么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站稳脚跟,甚至影响整个朝廷的走向?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很多人以为成功靠的是人脉关系,可曾国藩却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成功来自内心的修炼。
那么,他到底悟出了什么秘诀?
湖南湘乡的一个小山村里,曾家算不上富裕,但也不是赤贫。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个读书人,家里有几亩薄田,勉强能维持生计。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读读书,考个秀才,当个小官,就算不错了。
可曾国藩偏偏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孩子。
别人家的娃娃过目不忘,他却要反复背诵才能记住。
更要命的是,这小子的科举路走得特别坎坷。
第一次参加县试,名落孙山。
第二次,还是落榜。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整整六次失败。
村里人开始议论了。
有人说这孩子脑子不行,有人说曾家祖坟风水不好。
曾国藩的父亲也着急了,毕竟家里的钱都砸在儿子的读书上,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
道光十二年,已经23岁的曾国藩又一次走进了考场。
这一次,他终于考中了秀才。
村里人都说,这小子总算开窍了。
可曾国藩心里清楚,这不是什么开窍,而是他在一次次失败中学会了坚持。
他悟出了第一个道理:挺。
挺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曾国藩后来总结说,世上事情十有八九不如意,能挺过去的人才能成大事。
这个道理他用了一辈子。
无论是后来在京城做官遇到的各种刁难,还是组建湘军时面临的重重困难,甚至是与太平天国作战时的惨败,他都咬牙挺了过来。
考中秀才后,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道光十四年,他考中了举人。
道光十八年,又中了进士。
这个曾经的落榜生,终于踏进了朝廷的大门。
刚到北京的曾国藩,就像所有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一样,处处碰壁。
京城里的官员大多出身名门,要么家世显赫,要么才华横溢,像他这样的"土包子"很难融入圈子。
更要命的是,官场上的规矩多如牛毛,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
曾国藩很快发现,在这个地方光会读书是不够的。
你得会做人,会处事,还得有胆量在关键时刻做出决断。
道光二十年,他被任命为翰林院检讨,这是个清水衙门,没什么实权,但却是接触朝廷核心的好机会。
在翰林院的日子里,曾国藩学会了观察。
他发现那些真正有权势的人,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一批,而是最能把握时机的那一批。
当别人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出了选择。
这让曾国藩悟出了第二个道理:辣。
辣字的含义不是狠毒,而是果断。
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下决心时不拖泥带水。
曾国藩后来在处理各种复杂局面时,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无论是选拔人才,还是制定战略,他从不优柔寡断。
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让整个清朝政府都措手不及。
朝廷的正规军根本打不过太平军,各地官员要么逃跑,要么投降。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咸丰皇帝想到了曾国藩。
让一个文官去带兵打仗,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曾国藩自己也没想到,他这个从小拿笔杆子的书生,有一天会拿起刀枪。
可是形势逼人,国家危难当头,他不能退缩。
回到湖南后,曾国藩开始组建湘军。
这支队伍的成分很复杂,有农民,有地主,有读书人,还有一些绿林好汉。
要把这样一群人凝聚成有战斗力的军队,谈何容易。
很多人劝曾国藩,说这些人成分复杂,不好管理,不如招一些出身好的人。
曾国藩却有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用人不看出身,只看品格和能力。
一个人的出身无法改变,但一个人的品格和能力却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来提升。
这就体现了曾国藩的第三个道理:敬。
敬不是对权贵的谄媚,而是对每个人人格的尊重。
他选人用人的标准很简单:忠诚、勤奋、有担当。
无论这个人出身如何,只要符合这些条件,他都会重用。
李鸿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个年轻的读书人刚来投靠曾国藩时,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甚至连马都不会骑。
但曾国藩看中了他的聪明和勤奋,不仅收他为弟子,还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后来李鸿章在苏州的表现证明了曾国藩的眼光。
那一战,李鸿章斩杀降敌三万,手段之狠辣让曾国藩都刮目相看。
在曾国藩的一生中,最能体现他人格魅力的,不是他如何对待朋友和下属,而是他如何对待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
左宗棠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左宗棠这个人才华横溢,但脾气火爆,说话直来直去,从不给人留面子。
早年他投靠曾国藩时,曾国藩对他礼遇有加,甚至主动向朝廷举荐他入仕。
按理说,左宗棠应该对曾国藩感恩戴德才对。
可是在处理太平天国问题上,两人产生了严重分歧。
左宗棠觉得曾国藩的策略过于保守,耽误了战机。
更过分的是,他竟然上书朝廷,公然弹劾自己的恩人。
这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几乎等于背叛。
朝廷里的很多人都等着看曾国藩的反应。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被自己提拔的人这样对待,肯定要报复回来。
可曾国藩的做法让所有人都意外。
他不仅没有反击,反而在公开场合为左宗棠辩护,说他是为了国家大局着想,情有可原。
这件事情的处理,体现了曾国藩的第四个道理:恕。
恕就是宽恕,就是包容。
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必须有包容不同意见的胸怀。
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支持你。
关键是要分清楚什么是原则问题,什么是具体做法的分歧。
左宗棠后来也被曾国藩的胸怀所感动。
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他多次向曾国藩请教,两人的关系得到了修复。
这就是宽容的力量,它不仅能化解矛盾,还能赢得人心。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这四个字的最好诠释。
挺,让他在困境中不倒下。
辣,让他在关键时刻能够果断决策。
敬,让他赢得了无数人的尊重和支持。
恕,让他化解了无数矛盾和冲突。
这四个字,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理论,而是最朴素的人生智慧。
它们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是靠投机取巧,不是靠溜须拍马,而是靠踏踏实实地修炼自己的品格。
当你的品格足够强大时,机会自然会来找你,人脉自然会向你靠拢。
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成功的根本不在于你认识谁,而在于你是谁。
人脉固然重要,但如果你自己没有价值,再好的人脉也是空中楼阁。
真正能让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是内在的品格修养。
挺、辣、敬、恕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做人做事的全部智慧。
掌握了这些,你就掌握了成功的密码。
信息来源:
《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出版
《曾国藩传》,唐浩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晚清七十年》,唐德刚著,岳麓书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实录》相关记载
更新时间:2025-08-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