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银川有一条“龙须沟”。提起它,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捂着口鼻,避而远之。而在很多人的心里,它则是一个藏污纳垢之地,脏乱差是它的形容字眼。
后来通过整治,它的面貌大为改善,成为一条景观渠,人们也对它不再敬而远之。不过,它虽然已经翻修,可是很多时候都是香的有些默默无闻的样子,并且修整后的样子,也仅仅是改善了脏乱差的情况。
于是有声音说干脆把它填埋了,又没什么用,还碍事,作为城市道路多好!
这样说的人,很多都是因为对这条渠的历史不够了解!
这条渠,它的正式名字叫红花渠,别名贡花渠。它开口于唐徕渠,从银川城的东南(如今的凤凰街和民族街汇合口向南大概一里地)一直向东北,到了南门一个拐弯,绕着东城墙一路向北,最后终于八里桥,汇入典农河。
在历史上,它曾是银川东面的主要灌溉渠,也是银川城的护城河,更是西夏时期兴庆府建城之初的漕运河。
简单来说,它见证了银川一千年的历史沧桑变化!但从威记认识这条渠以来,觉得银川对于这条名渠是不重视的。
比如说,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条渠失去了灌溉的功能作用,渐渐荒废。在老城北门外的“金三角”位置,修了一条马路,直接把红花渠给截断填埋,从这里到八里桥的这一段红花渠彻底消失在历史的天空中。
如今的红花渠尽头,在一所高中里,成为那所学校的校园景观。而前几年,银川更是把上海路以北的残存一段红花渠给填埋了!这也让威记感到有些可惜。

不过,昨天威记经过,意外发现,这一段被填埋的红花渠又一次被挖开,问了一下施工人员,说是一直修挖到前面路口,这是要恢复红花渠的荣光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虽然不宽,但那就已经是惊喜了!总比被填埋无人知晓的强!
就说嘛,在城市更新中,不应该只是对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进行“原拆原建”,还应该对那些曾经存在而如今消失的银川历史人文附带呈现,这才是银川应该有的态度和魄力。
这样的操作,也为“美丽城市”、“塞上湖城,大美银川”、“历史文化名城”以更好的注脚!必须要要赞。
不过略显可惜的是,在施工现场,看到渠东的那一排杨树被移走了。这也让渠的风韵降低不少!
当然了,不管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如今的红花渠正在经历一场蜕变。站在施工现场,看着挖掘机将尘封已久的渠床重新翻开,威记仿佛能听到这条千年古渠发出的低吟。那些被填埋的泥土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西夏时期的漕运船工是否曾在此歇脚?明清时期的农夫可曾借着渠水灌溉出一片金黄稻浪?
渠东那排被移走的高大杨树确实令人惋惜。每一棵都应该有50年树龄吧?记得夏日里,斑驳的树影会在水面上织出流动的锦缎,秋风起时,金黄的落叶像一封封寄往历史的情书。但转念一想,这或许正是城市更新的必经之路——就像外科手术需要暂时切开皮肤,才能治愈深处的顽疾。
不知道在新规划中会不会将保留原有走向,讲述红花渠水故事?
昨天的发现,让威记见了这座城市对待历史的诚意——不是简单地将古渠变成标本,而是让它重新流动起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血脉。
未来,应该会让满渠流水的吧?当春水再度漫过新砌的堤岸时,相信这条千年古渠会吟唱出更动人的歌谣。
这样的城市更新,或许更能体现银川的温度!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诗兄说:发现银川之谁知红花何处残-探寻红花渠系列之九骑探源头
诗兄说:发现银川之一城风光看红花——红花渠的前世今生第二集
南塘诗会:沧桑的红花渠,见证了银川五百年前那场文化盛宴
诗兄说:发现银川之红花渠第五集:一渠繁华蒙尘埃,何日见昭阳
诗兄说:发现银川之一渠秋光影依稀-由红花渠灌水怀想老银川
诗兄说:发现银川之红花渠第四集一渠半城倾北门,六纵三横造银川
诗兄说:发现银川之红花渠游记第三集一寺一渠一红花-高台寺迷踪
诗兄说:发现银川之一渠润泽万户至,红花渠的前世今生您知道吗
诗兄说:发现银川之一渠秋光影依稀-由红花渠灌水怀想老银川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