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上夜班人群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上班族因久坐、饮食不规律、压力大、作息紊乱等特点,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之一。降低风险需从饮食、运动、作息、压力管理、定期监测等维度切入,结合职场场景制定可落地的方案,具体可参考以下方法:

一、优化饮食:拒绝 “高油高盐高糖”,把健康融入三餐

上班族常见饮食问题(外卖多、零食杂、吃饭快),需针对性调整:

健康饮食


  1. 外卖 / 食堂选择技巧优先选 “蒸、煮、炖、凉拌” 类菜品(如清蒸鱼、水煮菜),避免油炸、红烧(如炸鸡、糖醋里脊),减少油脂摄入;主动要求 “少盐少酱”,避免隐形盐(如咸菜、酱肉、汤类)——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盐摄入≤5g(约 1 啤酒瓶盖);搭配原则:“1 拳主食 + 1 拳蛋白质 + 2 拳蔬菜”,主食替换部分粗粮(如杂粮饭、玉米),增加膳食纤维,延缓血糖上升。
  2. 自带餐更可控提前一晚准备(如鸡胸肉、糙米饭、焯水蔬菜),避免隔夜菜反复加热(减少亚硝酸盐风险);加餐选健康选项:上午 10 点 / 下午 3 点饿了,用 “坚果(1 小把)、无糖酸奶、苹果” 替代饼干、奶茶、蛋糕,减少添加糖摄入(过量糖会升高甘油三酯,损伤血管)。
  3. 饮水与饮酒每天喝够 1500-2000ml 温水(约 8 杯),避免用奶茶、可乐替代(含糖饮料是心血管 “隐形杀手”);严格控制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25g(约啤酒 750ml),女性≤15g,尽量不喝高度酒,避免空腹饮酒。健康饮食

二、主动运动:打破 “久坐魔咒”,碎片化时间也能练

上班族每天久坐超 8 小时,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脂肪堆积,增加血栓和高血压风险,需 “见缝插针” 动起来:

办公室锻炼


  1. 办公室碎片化运动(每天累计 30 分钟以上)每坐 1 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拉伸肩颈(仰头绕肩)、活动腰部(转体弯腰)、踮脚抬腿(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静脉曲张);利用午休 / 通勤:提前 1-2 站下车,步行 10-15 分钟到公司;午休时爬楼梯(10-15 层,避免电梯),或在走廊快走。
  2. 固定规律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选择易坚持的项目: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每周 3-5 次,每次 30-40 分钟),心率维持在 “(220 - 年龄)×60%-70%”(如 30 岁约 114-133 次 / 分钟),微微出汗即可;避免 “突击运动”:长期不运动者,别突然高强度跑步 / 健身,易引发心脏负荷过大,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

三、规律作息:拒绝 “熬夜加班”,给心脏足够的修复时间

长期熬夜(睡眠<6 小时)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失常,还会影响代谢(导致肥胖),是心血管病的重要诱因:

睡莲的作息很规律


  1. 固定作息,减少 “昼夜颠倒”尽量 23 点前入睡,早上固定时间起床(即使周末,误差不超过 1 小时),避免 “工作日熬夜、周末补觉” 的恶性循环;加班族技巧:若需熬夜,每工作 1 小时闭目休息 10 分钟,避免连续熬 2 晚以上,次日尽量补 1-2 小时睡眠(而非白天完全昏睡)。
  2. 改善睡眠质量睡前 1 小时远离电子屏幕(手机、电脑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可看纸质书、听白噪音;避免睡前喝浓茶、咖啡(咖啡因作用可持续 6 小时以上),不做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防止神经兴奋难以入睡。

四、管理压力:避免 “情绪内耗”,减少心理因素对心脏的伤害

职场压力(KPI、人际关系、加班)会导致 “应激反应”—— 血压骤升、心率加快,长期累积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冠心病风险:

压力管理


  1. 即时减压技巧压力大时 “暂停 5 分钟”:深呼吸(腹式呼吸,吸气 4 秒、屏息 2 秒、呼气 6 秒)、远眺窗外,或听 1 首轻松的音乐,快速平复情绪;拒绝 “过度焦虑”:合理分配工作,优先完成重要任务,避免 “拖延到最后熬夜赶工”,可借助待办清单梳理节奏。
  2. 长期情绪调节培养 “非工作兴趣”:下班后跑步、画画、养花,或每周和朋友聚餐,转移工作压力;必要时求助:若长期失眠、情绪低落,别硬扛,可找心理医生咨询,避免负面情绪 “攻击” 心血管。

五、定期监测:早发现、早干预,避免 “小问题拖成大病”

很多心血管风险(如高血压、高血脂)早期无明显症状,需通过定期检查排查:

定期体检


  1. 基础指标监测(在家可做)血压:每周测 1-2 次(晨起空腹、安静状态下),正常血压<120/80mmHg,若多次≥140/90mmHg,需及时就医;体重:每月测 1 次,BMI(体重 kg / 身高 m²)维持在 18.5-23.9,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避免腹型肥胖(脂肪堆积在腹部,更易引发心血管病)。
  2. 年度体检必查项目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40 岁以上或有家族史者,加做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排查动脉斑块);吸烟人群注意: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是冠心病的 “独立危险因素”,若无法戒烟,需增加肺功能和血管检查频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养生   上班族   心血管疾病   风险   小时   心率   心血管病   情绪   血管   血压   血糖   心血管   心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