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国求荣!为讨美国欢心将总统送进大牢,如今结局大快人心

在塞尔维亚的历史上,有那么几个人物,既让人印象深刻,又让人唏嘘不已。佐兰·金吉奇就是其中一个。他曾是塞尔维亚的总理,政治生涯风光一时,可惜最后却因为一桩“卖国求荣”的事儿,落得个被刺杀的下场。

而这件事的另一个主角,是前南联盟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一个在国际上臭名昭著的家伙。金吉奇为了讨好美国,把米洛舍维奇送上了海牙国际法庭,结果自己也没能逃过命运的报应。

金吉奇:从哲学博士到“卖国总理”

要说金吉奇这个人,出身其实不算差。1952年8月1日,他出生在波斯尼亚一个军人家庭。家里条件一般,父亲是个脾气火爆的军人,动不动就对小金吉奇拳脚相加。

这让他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为了少挨揍,他得想办法讨好父亲。这种童年经历,多少在他性格里留下了痕迹——圆滑、善于妥协,甚至有点不择手段。

金吉奇挺聪明,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后来考进了贝尔格莱德大学,主攻哲学。那时候的他,学术上很有天赋,最后还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可他没选择老老实实做学问,而是投身政治。

1970年代,南斯拉夫还在铁托的铁腕统治下,金吉奇因为参加反对政府的活动被抓过,后来干脆流亡到了德国。在德国的日子,他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理念,思想上越来越亲西方,这也为他后来“投靠”美国埋下了伏笔。

1980年代末,金吉奇回到塞尔维亚,加入了塞尔维亚民主党(DS),一步步爬到了党领导的位置。1994年,他正式成为民主党领导人,算是政治生涯的一个小高峰。

1996年,他又当上了贝尔格莱德市市长,开始在塞尔维亚政坛崭露头角。不过,这家伙的野心可不止当个市长,他盯着的是更大的权力。

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贝尔格莱德被炸得满目疮痍。那时候金吉奇是市长,按理说应该站出来稳定民心,可他却跑了,躲去了黑山共和国。

市民们在轰炸中苦苦支撑,他却当了“逃兵”,这事儿让他的名声在国内一落千丈。不少人骂他没骨气,关键时刻只顾自己。可金吉奇不在乎这些骂声,他心里清楚,靠着西方的支持,他还能东山再起。

果不其然,北约轰炸结束后,金吉奇靠着灵活的手腕和对西方的忠诚,慢慢爬回了权力中心。1999年,西方媒体还给他戴了顶高帽子,说他是“21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这让他信心爆棚,也更坚定了他抱紧美国大腿的决心。

为了讨好美国和欧洲,他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牺牲国家利益也在所不惜。正是这种“卖国求荣”的策略,让他后来做出了把米洛舍维奇送上国际法庭的决定,也为自己的悲剧结局埋下了种子。

米洛舍维奇:从强硬总统到海牙囚徒

再说说米洛舍维奇,他是个典型的民族主义者,靠着强硬的政策一步步爬到了南联盟总统的位置。

1980年代末,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民族矛盾越来越尖锐,米洛舍维奇抓住了机会,通过煽动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情绪上台。他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强硬态度,让他成了塞尔维亚人心中的“英雄”,但也得罪了西方国家。

1990年代,米洛舍维奇领导南联盟卷入了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他被指控支持种族清洗和战争罪行,西方对他恨得牙痒痒。

1999年的北约轰炸,就是冲着他来的。轰炸持续了78天,塞尔维亚的基础设施被炸得稀巴烂,经济倒退了几十年。可米洛舍维奇硬是扛住了压力,拒绝低头,这让他在国内的支持率一度很高。

不过,到了2000年,米洛舍维奇的好日子到头了。那年的总统选举,他输给了反对派候选人科什图尼察。

按理说,选举结果出来后,他应该下台,可他不甘心,想赖着不走。这时候,金吉奇看到了机会。他联合18个反对党,组成了“塞尔维亚民主反对派联盟”,力挺科什图尼察上台。

2000年10月5日,贝尔格莱德街头爆发大规模抗议,民众走上街头,要求米洛舍维奇下台。抗议持续了一整天,警方和示威者冲突不断,最后政府顶不住压力,承认了科什图尼察的胜利。

米洛舍维奇下台后,金吉奇顺势在2001年1月当上了塞尔维亚总理,算是真正掌握了实权。可他知道,米洛舍维奇的影响力还在,国内还有不少人支持他。要想坐稳位置,必须彻底除掉这个威胁。而这时候,美国也找上门来,给了金吉奇一个“交易”。

2001年,美国明确提出,只要塞尔维亚把米洛舍维奇送到海牙国际法庭接受审判,就能拿到1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这笔钱对当时经济崩溃的塞尔维亚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金吉奇没多想,直接答应了。

6月28日深夜,米洛舍维奇在家中被特警逮捕。行动很突然,他被押上一辆黑色面包车,直奔机场,然后被送到了海牙。

整个过程快得让人措手不及,连总统科什图尼察都来不及阻止——他公开反对引渡,可金吉奇根本不听,直接一意孤行。

米洛舍维奇到了海牙,被控了66项罪名,包括战争罪、种族灭绝罪和反人类罪。庭审持续了好几年,他坐在法庭的玻璃隔间里,面对检察官的指控,始终保持着强硬的态度。

可不管他怎么辩解,结局早就注定了。金吉奇的这一手,直接把米洛舍维奇送进了“大牢”,也让塞尔维亚在国际上丢尽了脸。

国内民众炸了锅,很多人觉得金吉奇出卖了国家尊严,简直是“卖国贼”的代名词。贝尔格莱德的街头巷尾,愤怒的情绪到处弥漫,大家伙儿聚在一起讨论这事儿,恨不得把金吉奇骂个狗血淋头。

金吉奇的结局:刺杀身亡,大快人心

金吉奇以为,把米洛舍维奇送走,自己就能高枕无忧,还能靠着美国的支持在塞尔维亚政坛混得风生水起。可他低估了国内的反对力量,也高估了自己的安全。2003年3月12日,他的“好日子”到头了。

那天,金吉奇刚在贝尔格莱德政府大楼开完会,准备出门上车。就在他走到大楼门口的瞬间,两声枪响突然响起。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腹部,另一颗穿透了背部。他当场倒下,鲜血很快就染红了衬衫。

卫兵慌忙围上来,有人试图按住伤口止血,可根本没用。几个小时后,医院宣布抢救无效,金吉奇死了,享年50岁。他当总理才两年多,权力还没捂热乎,就这么没了。

刺杀金吉奇的人,是米洛舍维奇的支持者,来自塞尔维亚一个叫“泽蒙帮”的黑帮组织。这个帮派早就看金吉奇不顺眼,觉得他把米洛舍维奇送去海牙是背叛国家的行为。

这次刺杀是他们精心策划的,狙击手提前在大楼对面一栋废弃建筑里埋伏好,找了个绝佳的狙击位置。两枪下去,干净利落,行动结束后,主犯很快被抓,判了40年监禁。

金吉奇死讯传开,塞尔维亚国内的反应出乎意料。很多人不仅没觉得惋惜,反而走上街头庆祝。有人放烟花,有人高喊口号,觉得这是“叛徒”应得的下场。

尤其是在米洛舍维奇的支持者看来,金吉奇的死简直是大快人心。他们认为,这个家伙为了讨好美国,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死有余辜。

塞尔维亚的转机:从屈辱到独立

金吉奇死后,塞尔维亚政局乱了一阵子。可这也给了国家一个重新调整的机会。2012年,亚历山大·武契奇上台,他不像金吉奇那样一味讨好西方,而是开始寻求更平衡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和中国关系越来越近。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送来大批医疗物资,武契奇亲自去机场接机,感动得掉眼泪。这事儿让塞尔维亚在国际上重塑了形象,也让民众看到了独立自主的希望。

回过头来看,金吉奇的“卖国求荣”和他最终的结局,成了塞尔维亚历史上的一个教训。他为了讨好美国,把米洛舍维奇送进大牢,可到头来,自己也没落着好。权力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出卖国家的人,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卖国求荣   大牢   大快人心   美国   欢心   总统   结局   米洛舍维奇   塞尔维亚   贝尔格莱德   海牙   国际法庭   北约   南联盟   科索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