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了反而不要穿太多衣服?“秋冻”真的靠谱吗?

【来源:莆田疾控】

如何验证莆田入秋:

当大家开始穿得“春夏秋冬”时

基本就是莆田的秋天了~

这个季节更迭期,

有人着急找出换季衣服:

薄外套甚至羽绒服。

有人却坚决遵守

“春捂秋冻”的原则:

别急着穿多,

秋天就是要把免疫力“冻”出来。

01

什么是“秋冻”?

真能冻出免疫力吗?

“秋冻”是指夏末秋初时不急于添衣,避免穿戴过多导致机体生热出汗、阳气外泄与阴津耗伤,本质是顺应自然内收阳气、蓄存阴精,是预防秋冬季多发病的良好保健方法。

怎么把握好“秋冻”的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呼吸)科主任医师樊茂蓉给出了解答。

初秋暑热未消,气温在15—20摄氏度时,早晚人体能感受到一些凉气,此时不要着急添加过厚衣物。

仲秋即中秋节前后,气温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添加衣物要适当,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

需要注意的是,晚秋时,早晚温差大,当一早一晚户外气温降低到10摄氏度时,就应该结束“秋冻”。特别是秋冬交接之际,常常有强冷空气侵袭,此时若再强求“秋冻”,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容易惹病上身。

02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秋冻”

慢性胃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关节炎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虚寒体质的女性,“秋冻”可能诱发疾病。

同时,一些部位不宜“秋冻”,要注意防寒保暖:

03霜降养生有三防

今日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作为秋冬之交的关键节点,霜降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天气转寒而燥气仍存、易生疾病。

一防:防燥

此时风干物燥,表现症状为唇干、鼻干、口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肌肤干燥甚至皲裂。

预防秋燥,多食用一些芝麻、蜂蜜、银耳、葡萄、梨、香蕉和新鲜的蔬菜等柔润食物。此外,像橄榄、白果、芥菜等食物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固肾补肺的功效,也可适当食用。

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能舒心养肺,还能保证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二防:防湿

进入霜降节气后,应预防湿气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如果秋季脾受到湿气的侵害,会引发身体水肿或出现腹泻,到了冬季,一些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患者也容易复发。

所以,养生宜多食用一些祛湿化滞以及和胃健脾的食物,比如莲子、冬瓜、莲藕、山药等。

三防:防郁

霜降过后,草木枯萎,落叶缤纷,万物萧瑟。这种肃杀的景象容易让人患得患失,甚至情绪低落、抑郁。

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会出现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抑郁不乐等不良情绪,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季节性的情感障碍。

为了预防秋郁,生活一定要有规律,多食用一些蛋白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豆类食品等。可以经常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活动,比如慢跑、散步、骑行、登山等。

来源 | 人民日报、人民网科普、沪小康 供稿 | 健康传播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养生   衣服   保暖   霜降   莆田   患者   阳气   气温   食物   疾病   湿气   节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