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没有想到,他会活着见到美国大豆霸权终结

1946年6月14日,美国纽约地产商人弗雷德·特朗普迎来了自己的第四个孩子。

谁都不会想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地产商之子,日后竟会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

在汹涌的出生潮中,无数跟唐纳德·特朗普一样的婴儿呱呱坠地。

世界大战彻底结束的这一年,美国出生人口骤增20%。

作为二战最大受益国,美利坚合众国各行各业正一片欣欣向荣。

此时,距离纽约1200公里外的艾奥瓦州,豆农们刚刚种下这一季的新豆,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又扩大了不少。

杜鲁门政府正大力推广大豆种植,唐纳德·特朗普出生之际,正是美利坚大豆帝国崛起的黎明时分。

此后70年,美国大豆占据全球主导,成为美元、美军之外的第三大霸权“武器”。

不过历史就是充满了各种黑色幽默,当二次当选的特朗普高喊“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豆农却眼睁睁看着新收大豆烂在仓库里。

2025年9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连续数月保持“零”,79岁的特朗普却是无可奈何。


01


美国人第一次认识大豆,得感谢英国人。

1910年,原产中国的大豆从英国利物浦出发,一路穿过大西洋抵达陌生的北美大陆。

不过除了用来榨油,美国人起初也并不清楚大豆有什么其他用处。

直到美国农民发现,种过大豆的土地,土壤竟会肥沃不少。

当时农业科学还没有起步,尚未弄清大豆根系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自然也弄不懂种大豆相当于提供氮肥。

于是朴素狂野的美国农民还没等大豆成熟,就连根拔起当成饲料养牛喂马,土地留下来种玉米。

大豆是个好东西,可惜美国人一直没有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当时,全世界最好的大豆在中国东北。20世纪20年代,正是东北大豆出口的黄金年代。

正是靠着大豆积累财富,东北王张作霖鸟枪换炮,问鼎中国最强军阀。

不过东北并不只有他老张,日本人在大豆生意上也是横插一脚。

1905年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控制了整个东北铁路,东北大豆只要外运,必然绕不开日本人。

身为老狐狸的张作霖,干起了两手买卖。他一边跟日本人借钱扩充军事,一边谋划新修铁路。

1925年,奉海铁路开始筹备,三年后建成通车。这不仅是中国人第一条自建铁路,还打破了日本对东北铁路的垄断。

又恨又急的日本人,不惜在皇姑屯三洞桥埋下炸药,把专列上的张作霖炸成重伤。

15天后,张学良接过奉系大权,成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张学良深知,驻扎在满铁附属地内的日本关东军早已虎视眈眈,为了打破困守东北的死局,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下令做了个无比艰难的决定。

从这一天起,东三省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管辖,原来的北洋政府五色旗变成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史称“东北易帜”。

在这之后,一直支持蒋介石的美国人终于有机会踏足东北了,张学良也清楚,拉拢美国对制衡日本大有好处。

在美国人的资助下,东北铁路里程得以大大加长,尤其在东西四路联运实施后,货物运输量大大提高,其中七成为大豆、豆饼等农产品。

1929年4月,美国植物学家摩尔斯悄悄从大连下了船。

当时美国正寻找抗病、耐寒的玉米种源,以改良本国玉米品种。

大豆的故乡摩尔斯肯定要来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摩尔斯返回美国。跟他一起回去的还有60多箱大豆种子,以及各类大豆种植技术。


02


在1930年之前,东北大豆亩产90多斤,而美国大豆仅50多斤。

但是在摩尔斯回国之后,豆种改良和种植技术的难题都解决了,美国人也不再只把大豆当成饲料了。

在大量财政扶持下,美国农民更是开始大规模种植大豆。

30年代,全美大豆面积300万亩;40年代,面积飙升到3600万亩。

到了1950年美国大豆产量已经反超了中国。从1961年到1979年,美国大豆产量更是一直牢牢占据全球总产量的70%左右。

在垄断全球大豆生产和国际贸易之后,原本作为粮食的大豆,成了山姆大叔时不时就拿出来挥舞的“大棒”。

60年代,美国打着“粮食换和平”大旗对印度、埃及提供大豆援助,换取政治站队。80年代,美国又对苏联实施“大豆禁运”,给挑起阿富汗战争的苏联一些颜色看看。

满世界晃荡的美国大豆一直要等到改革开放之后才打开中国的大门。

1982年,来自太平洋彼岸的3万吨大豆运抵中国,用于榨油试验。

在1995年之前,中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但这种局面却很快被美国转基因大豆彻底打破。

1994年,全球首个转基因大豆品种获批后迅速在美洲推广。

转基因大豆产量高,豆农每年还能领农业补贴,这直接导致漂洋过海而来的美国大豆,价格竟然比中国本土大豆价格还要低。

1996年中国正式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进口量飙升至 300万吨。

五年后,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大豆市场彻底放开,当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量突破 1000万吨。

市场经济的残酷性很快体现出来,在价格和成本面前,没有大豆企业愿意收中国大豆,豆农农民也不愿意亏本种植。

2002年,中国大豆产量巨幅下降。这个时候,美国人开始玩起了一系列“骚操作”,史称中美“第一次大豆之战”。

2003年8月,离美国大豆收获还有一个月。先是美国农业部突然发布大豆减产预期,直接导致全球大豆价格随之暴涨近一倍。

中国豆企迫于高价,一边观望,一边减少进口。

可是半年时间过去了,到了2004年3月,美国农业部又宣布不会对大豆进行增产,全球大豆价格应声暴涨。

这个时候中国豆企彻底慌了,因为库存大豆已经用光。

尽管已经闻到了诡异的味道,可这时候的中国豆企,容不得时间思考,只能跟磨刀霍霍的美国粮商签下一纸高价合同。

美国大豆正常价格是2200元/吨,而这批800万吨大豆价格高达4300元/吨。


03


大豆金黄,卖大豆的美国人,心却比炭黑。

就在中国豆企签下合同之后,美国农业部却突然发布两个消息。

一是将制定政策鼓励豆农增产,二是之前公布的大豆库存数据有误,美国本土大豆十分充足。

大豆价格随即跳水,跌回2200元/吨。

中国豆企此时面临两难境地:执行合同就是2000元/吨的亏损;违约就要支付巨额赔偿。

最终70%企业违约,随即就收到美国粮商发来的诉讼索赔,并被实施全球采购禁令,中国大豆加工业一片哀鸿。

到2004年底,行业企业从千家以上锐减至90家,其中64家被ADM、邦吉等四大粮商控股,外资直接控制了中国85%的压榨产能。

损失惨重的不仅是中国豆企,中国农民也同样很受伤。

就在2004年3月大豆价格高点之际,中国农民纷纷在4月份种植季大范围种植大豆。

可到了6月,大豆价格已经跌到2200元/吨了,但此时离收获时间只剩2个月。

继续种植大豆会亏,把种了一半的大豆挖出来,亏上加亏,因为农季已过,种不了其他粮食了。

到了8月底,大豆价格已经被牢牢焊死在了2200元/吨,多一块钱都卖不出去。

面对满仓满库的大豆,农民欲哭无泪。一年亏掉了好几年的积蓄,从此再也不敢轻易种植大豆。

短短一年,美国农业部和美国粮商相互配合,不仅赚走了中国人的钱,还要斩断中国大豆的根。

什么是阴谋,这就是赤裸裸的阴谋。

什么是霸权,这就是明晃晃的霸权。

经此一役,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大豆市场早已被自己牢牢掌握,可以随意收割。

2006年同样的戏码上演,因天灾减产,美国大豆出口量锐减,全球大豆价格随之上涨。

中美“第二次大豆之战”于无声处再次打响。

不过这一次,美国人却彻底失算了。

美国人是囤着大豆推高价格的进攻方,那么成立于2000年的中储粮就是强硬的防守方。

2003年,中储粮接管全国1300个粮库,统一负责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战略物资的收购、储存、轮换和调运。

在2004到2005年之间大豆低价之际,中储粮大量收购大豆,防的就是美国人再玩花招。

所以当全球豆价上涨,中储粮就开始抛售大豆,把价格打下来。

美国粮商有备而来,自然不肯轻易认输,同样用控制出口量的方式顶住价格。

这场大豆价格攻防战足足打了2年,双方互不退让,就看谁先扛不住。


04


一场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战局,美国粮商资金盘不稳,不敢再持续砸钱。

中储粮也跟美国农业部学习,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放出消息,很多大豆在粮库里放过期了导致不能食用,要寻找养殖企业合作加工成饲料。

2008年底,全球大豆价格降到历史低点,中国赢下了第二次大豆之战,从此之后美国人再也不敢拿大豆来拿捏中国。

国际贸易本就是大国关系的压舱石,讲究的是你好我也好,你坏我也坏。

2017年1月20日,71岁的特朗普在华盛顿宣誓就职。就在同一天,一艘满载美国大豆的货轮正驶向中国青岛港——这是当月第42艘,船上装着10万吨来自美国的优质大豆。

这一年,美国大豆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2亿吨,其中3285万吨销往中国,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2%。

在2017年11月特朗普首次访华时,他还特意带上了艾奥瓦州州长。艾奥瓦州地处美国腹地,是全美最大的玉米、大豆,是美国粮仓之一。

没想到特朗普政府转头就对中国发动贸易战,2018年7月6日12点,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

5分钟后,中国商务部迅速表态,美国违反世贸规则,发动了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同时宣布对以大豆为首的同等规模美国商品加征关税。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2019年5月中美谈判破裂,中国更是暂停所有美豆新采购,转向巴西“扫货”,蛰伏已久的南美豆源开始发威。

当年巴西对华出口量达5700万吨,同比增34%,占中国总进口75%。

2019年春天,特朗普在推特上宣称"谈判进展顺利",但美国农民看到的是另一幅景象: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首次超过65%,美国份额跌至历史最低的19%。

更糟糕的是,中国在巴西和阿根廷投资建设的农业基础设施正在陆续投入使用——新建的粮仓、港口、铁路,每一项都在宣告美国大豆时代的终结。

2021年特朗普卸任时,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勉强恢复到1400万吨,不到2017年的一半。拜登政府试图修复关系,但为时已晚。

从2020年开始,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巴西,已经成为这场中国大豆供应重构的最大赢家。

唐纳德·特朗普在2025年1月重新回到熟悉的椭圆形办公室,只可惜,卷土重来的懂王并没有给他投票的豆农带来惊喜。

自2025年5月起,中国没有再进口一粒美国大豆。巨大的阴霾,笼罩在美国豆农的心头。

美国农民深切体会到了20年前中国豆农的恐慌和无助。

而特朗普,这个在美国大豆崛起之年出生的人,这个曾经"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总统,最终成为了这个帝国的掘墓人。

嘲讽的是,他注定要活着看到这一切。


05


2025年深秋,艾奥瓦州。

老农民汤姆·米勒站在自家农场边,望着一望无际的大豆田。金黄色的豆荚在夕阳下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这片土地,他的祖父在1940年开垦,父亲在这里度过一生,而他也已经在这里耕作了四十年。

仓库里,去年收获的大豆还堆积如山。曾经,装载这些金黄豆粒的货轮会驶向太平洋彼岸,带回真金白银。

而现在,它们只能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不知何时才会到来的买家。

当年美国人从中国东北带走的那些大豆种子,帮助美国建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大豆霸权。

巴西的大豆田里,新一季的播种已经开始。阿根廷的港口,满载大豆的货轮正在启航。

而在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已然落实,中国本土大豆的种植面积正逐年提高。

今天的中国,曾经的大豆故乡,正在以另一种方式收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是通过战争,不是通过掠夺,而是通过市场,通过选择,通过时间。

这就是历史,残酷而又充满诗意,让每一个亲历者都成为见证人,让每一粒种子都诉说着帝国的兴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历史   霸权   美国   大豆   中国   美国人   粮商   农业部   大豆价格   巴西   唐纳德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