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前,日本太阁企图征服朝鲜中国印度,欲将天皇迁往北京

1592年,日本太阁(官职名,前关白的尊称,相当于中国的前丞相)丰臣秀吉发动了借道朝鲜攻打明朝的战争,并提出二十五条方针,其主要内容有:

1、日本后阳成天皇(日本第107代天皇)在日军征服明朝之后移驻北京,将北京周边的十国(州)作为皇室领地;

2、明朝的关白(丞相)由丰臣秀次(丰臣秀吉的外甥及养子)担任,给予北京周边百国(州)作为封地,日本关白(丞相)由羽柴秀保或宇喜多秀家出任;

3、日本天皇由后阳成天皇的皇子良仁亲王或皇弟智仁亲王担任;

4、朝鲜封给羽柴秀胜或者宇喜多秀家,九州封给羽柴秀俊;

5、天皇居北京,丰臣秀吉驻宁波,进而占领天竺(印度)。

这是400多年前日本执政大臣丰臣秀吉的理想,几乎成为后来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源头,其核心就是从朝鲜侵略中国大陆,然后统一中日韩,组建一个大东亚帝国。

不同的是,丰臣秀吉是把宁波作为他统治的中心,在宁波遥控中日韩,这种狂妄无知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丰臣秀吉

当时整个日本有60余州,不到2000万人口,明朝有400多个州,人口有1~2亿人左右,日本当时的实力完全没法跟明朝比,即使明朝陷入衰弱期,那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同样比日本强大得多。

丰臣秀吉不仅要侵占明朝,还要侵占整个东亚,朝鲜更是不在眼中,连印度都要占领,这种狂妄完全是没有边际了。

你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远征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蒙古人远征成功了,日本一个岛国,想要像游牧民族的蒙古一样远征,是几乎不可能的,没有办法保证庞大的后勤供应。

丰臣秀吉生活在日本的战国时代,跟中国的春秋战国有点像,日本当时的情况是: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代代相传,这个地位没有改变,下面就是军阀混战,谁能征服其它军阀,谁就是关白(丞相或执政者),也就是实际控制日本的人

丰臣秀吉是第一个统一日本的人,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特别,被称为日本杰出的政治家和英雄,他出身贫苦农民,投靠了织田信长,依靠能力逐渐得到赏识,成长为织田信长的心腹家臣之一。

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三杰之首,出身封建领主,通过拥护室町幕府从军阀中脱颖而出,控制了京都,击败了一系列的各地军阀,有统一日本之势,但在京都的本能寺之变中,他的心腹家臣明智光秀发动叛乱,逼得织田信长自杀。

日本战国时代

织田信长一死,丰臣秀吉击败明智光秀,控制了京都,成为织田信长的实际继承人,并通过武力于1590年统一了日本。

丰臣秀吉早在1585年就有征服明朝的想法,他在给家臣的信中说道:

余之被任命为日本关白,除统治日本外,同时其统治大权也及于唐国......吾统治日本成功之后,即将日本交予弟弟秀长,我则专一意征服朝鲜、中国。

唐国即当时的明朝,日本是从唐朝开始向中国学习的,一直把中国称为唐国。

丰臣秀吉在征伐日本九州时,就对手下说过:

余有生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1586年,丰臣秀吉曾对耶稣传教士斯巴鲁·库寥说有征服明朝和朝鲜的想法,并着手开始准备各项工作。

丰臣秀吉毫不隐藏自己想要征服明朝的野心,要求琉球、朝鲜、暹罗等国协助他,以至于战争还没有开始,就有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到明朝。

丰臣秀吉给印度的葡萄牙总督写信时,就称已经制定了征服明朝的计划,给吕宋(菲律宾)西班牙总督的信中提到他出生时已经有治理天下的奇瑞。

想要发动侵略战争,居然毫不避讳,满世界宣扬,丰臣秀吉的狂妄真是不可一世。

丰臣秀吉将要入侵明朝的消息很快从琉球传到福建,然后上报北京,琉球也向明朝通报了这一情报,不久朝鲜又上报,在得知这些消息后,明朝加强了边境防控,然后继续收集日本的情报。

万历朝鲜战争地图

1589年,丰臣秀吉派使者到朝鲜,要求朝鲜派使者到日本入朝,同时要求朝鲜借道,以便日本攻打明朝,日本俨然以宗主国的地位命令朝鲜。

朝鲜当时弄不懂日本的真实意图,私下要求先将叛逃日本的朝鲜人送回,再将日本倭寇交给朝鲜处理,丰臣秀吉居然同意了,朝鲜也就同意派出使者到日本。

丰臣秀吉在给朝鲜表达了三点内容:

1、上天赋予丰臣秀吉统一天下的使命;

2、要求朝鲜和日本共同征伐明朝,并要求朝鲜担任“征明向导”;

3、要求朝鲜臣服、入贡。

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以明朝为宗主,自然不敢臣服日本,在拖了一段时间后,直接拒绝了日本的要求,同时积极加强防备。

1592年4月,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日本为由,正式发动了攻打朝鲜的战争。

丰臣秀吉一共集结了33万兵力,其中约20万攻打朝鲜,10万驻军名古屋,3万守卫京都,宇喜多秀家为前线总指挥,率领十余万日军开始渡海攻打朝鲜,丰臣秀吉则坐镇名古屋指挥。

当时的朝鲜已经200多年没打过大仗了,承平已久,兵不习战,日军进展迅速。

4月12日,日军先锋登陆,4月14日就攻陷釜山,5月2日攻陷朝鲜首都汉城,随后占领了庆尚、忠靖、咸镜、全罗及京畿等道,朝鲜宣祖李昖带着文武宗室逃亡到鸭绿江边的义州,并向明朝求救,6月16日平壤失守。

李如松攻克平壤

明朝首批援军在6月16日进入朝鲜,辽东副总兵祖宗训在6月下旬率领3000明军进入朝鲜,由于情报有误,朝鲜收复都城心切,祖宗训又贪功冒进,率领3000明军攻打有2万日军驻守的平壤,中了日军埋伏,明军惨败,游击将军史儒、王守官战死沙场,祖宗训逃走。

日军与明军的首次交战,以明军的惨败告终,这一战震惊了明朝,明朝开始重视这场战争,派出东征提督李如松率领4万余明军出征朝鲜。

李如松率领明军围攻平壤,利用重炮轰击,集中兵力冲锋的优势攻入平壤外城,日军依靠内城土堡顽抗,李如松围三缺一,包围东、北、西三面,独留南面,诱导日军向南突围,等到日军突围,明军再发起强攻,此战击杀万余日军,并成功收复平壤。

李如松的东征明军在4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复了被日军侵占的平壤、开城、汉城三都,除朝鲜南部全罗和庆尚二道及沿海地区还在日军控制之中,其余地区全部收复。

明军只有4万兵力,侵朝日军有十几万兵力,明军在攻占三大都后,缺乏粮草、装备及兵力,随后与日方议和,明军留下1万兵力驻守朝鲜,其余兵力全部回国,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日本提出的和平条件有7点:

1、明朝嫁公主与日本天皇和亲;

2、恢复明朝与日本的贸易;

3、明朝与日本交换通好不变的誓词;

4、朝鲜一分为二,朝鲜京城及北部四道归朝鲜,南部四道割让给日本

5、朝鲜送一王子及一二个大臣到日本当人质;

6、交还日本所俘虏的朝鲜二王子及朝鲜官吏;

7、朝鲜大臣向日本提出誓词。

明朝提出的议和条件只有3点:

1、返还全部朝鲜土地,日军退出朝鲜;

2、朝鲜两王子归国;

3、丰臣秀吉谢罪。

双方差距较大,日本方面纠缠于封贡(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朝贡贸易),明朝不同意,并要求日军撤离朝鲜,日军不愿意撤离,谈判破裂,很快朝鲜再次向明朝求援,1597年,明朝派出总兵官麻贵率领3万明军入朝作战,万历朝鲜战争第二阶段战争开始。

丰臣秀吉病逝,导致日军完败

3万明军+数万朝鲜军对抗14万日军,明军依然是劣势兵力,战事呈胶着状态,双方有胜有负,但日军战了人多势众的优势,稷山之战与蔚山之战,明军都是击败了日军,后因为日军的增援,导致退兵。

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逝,直接影响了在朝鲜的日军,日军无心恋战,纷纷败逃回日本,中朝联军胜利。

万历朝鲜战争先后持续了7年时间,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明军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14万余人,朝鲜军民伤亡30多万人

丰臣秀吉企图借朝鲜为跳板,侵略明朝的野心不仅没有实现,反而遭遇惨败,导致了巨大的伤亡,花了7年时间,连朝鲜都没有拿下,更不用说征服明朝了。

丰臣秀吉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对外扩张野心,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解决内部矛盾

丰臣秀吉虽然名义上统一了日本,但实际上日本仍然是封建割据时代,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只是慑于武力臣服丰臣秀吉,并非真心统一,而且封建主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这就跟中国的春秋战国一样,名义上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虽然齐桓公称霸于天下,能够召集诸侯讨伐蛮夷及不听话的诸侯国,但并非能够绝对控制其它诸侯国,只是一种松散的联盟。

丰臣秀吉也是一样,他要借对外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让各个封建主发兵对外征战,大家一致对外,内部矛盾就少了。

倭寇之乱

二是恢复贸易

日本国小人多,耕地少,灾害频繁,同样的土地养活的人更少,在封建社会,农业是根本,但日本耕地面积少,粮食收入少,直到现在都是这样。

日本急需扩大贸易,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明朝中后期实行禁海政策,导致倭寇的产生,日本部分武士勾结明朝沿海的强盗及部分不法商人抢掠,成为明朝一大祸患,但被戚家军消灭。

需求依然在,日本需要维持贸易来提供经济收入,自然把对外扩张放在首位,明朝又实行海禁政策,双方通商的规模很小,日本就希望发动战争来解决现状。

三是个人野心

丰臣秀吉无疑很有能力,同样也很荒唐,他统一了日本,个人野心就开始膨胀,看不起朝鲜,想要征服明朝和东亚,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来自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信心。

日本就是个弹丸小国,自然资源贫乏,让很多日本人产生对外扩张的想法,而丰臣秀吉是第一个大规模这样做的,后世的日本对外侵略基本上都是沿着丰臣秀吉的道路。

日本有一个特殊的阶层,就是武士阶层,日本战国时期,兵农分离,武士专职打仗,农民专职种地,日本统一了,武士就无事可做,不对外侵略,庞大的武士阶层做什么呢?

日本阶层

丰臣秀吉的父亲也是一名武士,他本身也算是武士阶层,日本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让武士有征服世界的意识形态,再加上葡萄牙火枪和基督教的传入,让日本有了走出去的野心。

日本在唐朝时期都是学中国的,从文化到各种制度,然后结合日本自身的特点,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日本地理狭长,资源匮乏,也让日本人有走出去的想法,种种原因之下,让日本形成了一种侵略的文化。

日本虽然从唐朝开始学中国,但只学了皮毛,他们没有道德廉耻的观念,各种反人类的事他们干起来没有任何道德负担,他们有自己的神国思想,强调日本是天照大神的国度,天皇是神的后裔,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国家认同建立在宗教与政治的结合上。

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战争就是基于神国思想,他认为日本是万国之上的神国,认为自己是神,还对外炫耀自己异乎寻常的出身,以神化自己,为侵略东亚寻求理论基础,这是日本对外侵略的源头思想。

用简单一句话概括这种侵略思想就是: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历史   朝鲜   印度   日本   天皇   北京   中国   明朝   日军   平壤   兵力   武士   家臣   京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