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国籍、替日洗白”,口出狂言的赵立新,彻底活成了笑话!

在娱乐圈“流量为王”的年代,赵立新曾是个特别的存在。

他不是靠颜值圈粉的小鲜肉,而是凭四国语言的流利配音、《大明王朝1566》里的精湛演技,被观众称作叔圈顶流、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甚至拿下过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

可谁也没想到,这位看似“清醒”的学霸演员,会在2019年因几句触碰历史红线的言论,一夜之间从神坛跌落。

如今的他,社交账号停更多年,参演的作品要么被AI换脸,要么积压删减,连曾经接纳他的瑞典文化圈也对他敬而远之。

昔日风光的“沈一石”,也彻底活成了笑话。

赵立新

赵立新当年有多火?

2025年5月,一则《南烟斋笔录》终于排播的消息在影视圈传开。

这部刘亦菲回归剧圈的首部作品,因赵立新的牵连积压了7年,如今能与观众见面。

代价也是沉重的。

原68集的剧情删减至55集,赵立新饰演的“魏之深”,那个本是推动主线的关键角色,最终只留下几个模糊的背影镜头。

赵立新

谁能想到,7年前的他,还是《声临其境》舞台上的配音大神。

用俄语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用英语配《魂断蓝桥》,情感饱满到让评委董卿红了眼眶。

演《大明王朝1566》里的沈一石。

一句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邙山,被观众奉为教科书级演技,甚至有高校戏剧专业将这段表演纳入教学案例。

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后自己栽跟头的原因,是因没文化造成的,而且是触碰民族底线的“历史无知”。

赵立新

48小时的轻佻“三连问”

2019年3月31日,赵立新的微博突然弹出一条动态,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起初,有网友以为这是正常的历史讨论,认真回复道,侵略者得不到就毁灭,这是他们的本性。

可没等网友们反应过来,他紧接着的反问,让评论区瞬间炸了锅,那紫禁城呢,是忘了还是没带打火石?

“打火石”三个字里的轻佻,像一根刺扎进了网友心里。

赵立新

有网友当即反驳,圆明园被烧是民族耻辱,不是你调侃的谈资,受害方从来不需要替侵略者找没烧另一处的理由!

可赵立新非但没收敛,反而在4月2日抛出了更离谱的疑问。

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且烧掉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

赵立新

一石激起千层浪,互联网彻底炸窝了。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舆论。

有网友翻出故宫博物院官网的记载。

1933年,为躲避侵华日军的掠夺,故宫人顶着寒风,从神武门运出第一批文物,共13427箱,里面装着24万余件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分五批运往重庆,途中躲过日军10多次轰炸,有押运员为了保护文物,在湘江沉船时抱着木箱沉入江底。

赵立新转发的文章

离谱的是,这些史实,明明在《故宫文物南迁史》里写得清清楚楚,可赵立新却在评论区称,不太信服这个说法。

更让人愤怒的是,他还转发了一篇小众历史号的文章。

里面竟写着南京大屠杀是因为日军攻打南京太久,士兵普遍暴躁、没烧故宫是因为北平打得顺利,日军没那么多报复心理。

很快,官媒也出手了。

官媒下场

4月3日,中国反邪教官方微博直接点名赵立新,配着文物南迁的老照片写道,你的天真太伤人!故宫文物能留存,是无数中国人用命护下来的,不是侵略者手下留情。

紫光阁随后转发,语气沉重,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得有点温情和敬意,别拿民族伤痛当“调侃话题”。

一时间,声讨犹如滔天的洪水,涌向了赵立新的评论区。

这时可能会有网友要问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怎么会突然这么抽象的问问题呢?

其实,赵立新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其实早有伏笔。

网友评论

瑞典籍海归的双面人生

1968年8月29日,他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退伍后在新华书店工作,这让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各类历史书籍。

2018年接受专访时,他还骄傲地说,小时候读《史记》、《资治通鉴》,对中国历史特别着迷。

遗憾的是,这份“着迷”并没有抵挡住海外生活的诱惑。

1986年,18岁的赵立新考上中央戏剧学院编导班。

大二时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俄罗斯,师从著名导演谢尔盖・索洛维约夫。

赵立新

1995年,赵立新毕业后没有回国,而是去了瑞典,进入瑞典国家话剧院工作,成了剧院史上第一位华裔导演兼演员。

为了方便工作,他加入了瑞典国籍。

在瑞典的5年,他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执导的话剧《父亲》在欧洲巡演时获得过好评。

可随着欧洲戏剧市场的萎缩,他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内。

赵立新

2000年,他以“海归艺术家”的身份回国,很快被中央戏剧学院聘为教师,同时接拍影视剧。

那时的国内影视圈,正缺有文化、有演技的中年演员,赵立新抓住了机会。

演《走向共和》里的梁启超,他提前三个月研究梁启超的书法和演讲稿,连说话的语气都模仿得惟妙惟。

除了拍戏,他还精心打造“高知人设”。

在大学里教戏剧理论,在综艺里秀四国语言,甚至在采访中说,我回国是为了传播先进的艺术理念。

可没人知道,这位“爱国艺术家”,早已不是中国国籍。

赵立新

更没人想到,那个从小读《资治通鉴》的军人家庭孩子,会在多年后质疑自己国家的历史。

赵立新的争议言论,很快让他付出了代价。

2019年4月,刚拍完的《光荣时代》紧急停工,剧组花3000万请来黄志忠,用AI换脸技术替换掉赵立新的所有镜头。

另一部《风雨送春归》更惨,2018年就拍完了,却因赵立新的问题积压了5年。

2019年,赵立新注销了自己的微博。

就这样,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4国语言“才子”,在大众视野中彻底消失了。

信源:上游新闻 2019年4月4日关于“演员赵立新就日军侵华不毁故宫等不当言论致歉”的报道

结语

赵立新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公众人物的通病。

把“有文化”当成人设,却没真正把历史敬畏放在心里,把“爱国”当成捞金的幌子,却在关键时刻丢了自己的根。

赵立新的笑话,不该只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更该成为一记警钟。

无论你有多高的成就、多广的见识,都别拿历史当儿戏,别拿民族伤痛当话题。

因为有些底线,碰了就再也回不了头,有些错误,犯了就再也无法弥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7

标签:娱乐   口出狂言   国籍   笑话   赵立新   瑞典   故宫   文物   历史   网友   侵略者   圆明园   日军   大明   演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