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缸、红五角星、印着“人民万岁”的咖啡袋,曾经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打卡热潮的“人民咖啡馆”,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机。
一家名为“人民咖啡馆”的连锁品牌近年来在全国快速扩张,以其鲜明的红色怀旧风格成为网红打卡地。然而,这家打着“用咖啡讲述中国故事”旗号的企业,实际上只是一家市场化运作的公司,其使用“人民”一词进行营销的做法引发广泛争议。
11月7日,人民网发文直接批评“人民咖啡馆”不妥,指出“**人民一词具有鲜明的公共属性**和深厚的政治内涵,不容亵渎,更不能被滥用”。
紧接着,央视网等官方媒体也跟进报道了这一争议。

“人民咖啡馆”首店于2021年在上海四行仓库开业,随后在全国18个省份、20个城市开设了近30家直营门店。
这一品牌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成为社交平台的打卡新地标。
该品牌的母公司为要潮(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企查查数据显示,要潮文化的咖啡店名起初为“THE PEOPLE”,自2022年起先后多次申请“人民咖啡馆”商标,但均被驳回。
目前,该公司仅持有“潮人民咖啡馆”、“要潮人民咖啡馆”两个注册商标。

走进任何一家“人民咖啡馆”,浓重的红色氛围便扑面而来。
门店招牌使用鲜红色的“人民咖啡馆”字样,内部装修大量使用红五星、爱国标语等元素,店内陈列着老式的搪瓷缸,提袋上印着五角星。
在产品设计上,该品牌也极具特色。
他们推出了遇热显影的变色杯套,呈现历史建筑新旧面貌对比的图像,并辅以“穿越百年、初心如炬”等字样。
咖啡杯上印着“人民咖啡馆”标识,咖啡袋上则印有“人民万岁万岁万万岁”等字样。

“人民咖啡馆”的品牌使用在法律层面存在明显问题。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长青律师指出,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企业名称不得有“违背公序良俗或者可能有其他不良影响”或“可能使公众受骗或者产生误解”的情形。
李长青进一步解释,“人民”作为我国宪法中“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核心政治理念的重要承载词,具有鲜明的公共属性和独特的政治内涵。
商家直接将“人民”一词用于商业品牌,容易让公众误以为该咖啡馆背后有国家机关、公共机构或公益组织的色彩。
与此同时,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副总裁陈燕红指出,涉事公司实际使用的“人民咖啡馆”标识与其核准注册的“潮人民咖啡馆”、“要潮人民咖啡馆”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未按核准注册的商标样式使用的行为,不符合商标使用的规范要求。

11月7日,人民网率先发表题为《“人民咖啡馆”,不妥!》的评论文章,直言“一家市场化运作的公司以‘人民’名义四处销售商品,不免令人感到惊愕”。
文章质疑,“从‘THE PEOPLE’到‘人民咖啡馆’,‘要潮文化’为什么紧盯着‘人民’做文章?说白了,这不过是‘噱头经济’的又一次变种”。
在官方媒体集体批评后,要潮文化迅速作出反应。
11月8日,“人民咖啡馆”认证账号改名“要潮人民咖啡馆”,官方账号发布声明,称“我们创立品牌的初心,是对于‘人民’二字的尊重和珍视,我们将严格按照注册商标规范各个场景应用”。
声明还宣布,“中国大陆地区所有门店门头加上‘要潮’,所有宣传中也规范使用‘要潮人民咖啡馆’”。

11月8日,极目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了“人民咖啡馆”首店——上海四行仓库店。发现店内“人民咖啡馆”元素的**招牌已被遮盖**。一位店员表示,他们正在进行设备升级,可能暂时不营业。
同日,央广网记者在北京前门大街的“人民咖啡馆”看到,其招牌已更换为“要潮人民咖啡馆”,即在“人民咖啡馆”左上角加入小字号的“要潮”标志,字体并未更换。
除了招牌变更,该门店还对产品价格进行了调整。
此前有网友吐槽称,动辄30元一杯的咖啡一点也不“人民”。记者发现目前“要潮人民咖啡馆”前门店咖啡价格均已降至每杯20元以内,最便宜的为清咖(美式),标价9.8元。

截至11月8日晚,从上海四行仓库到北京前门,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到全国各地,**20多个城市的近30家“人民咖啡馆”正在紧急拆除招牌**。
一场围绕“人民”二正名的品牌变革正在迅速展开。
对于快速发展的国潮品牌而言,这一事件无疑敲响了警钟——营销可以有创意,但不能无底线。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