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第一个带头公开下馆子的城市出现了,凭啥重庆荣昌敢?

"被吃“绝种”的鹅,养活了整座城:中国最硬核小城逆袭样本"

在其他地方对“吃喝”的谨小慎微时,第一个敢公开下馆子的地方出现了——重庆荣昌区。

为什么它敢?无非“坦荡”二字!

在重庆地图上,荣昌就像被遗忘的边角料。直到2015年撤县设区,这里依然顶着"三无"帽子:无资源禀赋(既不靠江也不临边),无政策红利(不在任何国家级规划圈内),无产业基础(传统农业县转型艰难)。年轻人用脚投票,户籍人口83万,常住人口只剩66万,每年流失的不仅是劳动力,更是城市存亡的倒计时。

但这座看似平凡的小城,却藏着令人惊叹的文化密码。作为湖广填四川的重要聚居地,荣昌的万灵古镇至今保留着湖广会馆、赵氏宗祠等建筑,见证着移民文化的交融。更令人称奇的是盘龙镇的客家人,他们与外界说重庆话,回家只说客家话,这个"语言博物馆"已存在300年,是湖广填四川的活化石。

转机出现在当地“卤鹅哥”的意外走红,他像投入水平面的石子,激起了意想不到的涟漪。昌荣敏锐捕捉到这个信号:当大城市在高端产业赛道卷生卷死时,小城或许能在烟火气里找到生路。

今年五一,荣昌打出三张王牌:全城免费停车、公交免费坐、景区免门票。数据不会说谎:224万游客,29万只卤鹅,相当于每7个游客就吃掉1只鹅。更惊人的是,这个五一荣昌旅游收入暴涨400%,但投诉率却同比下降15%。

当全国都在说昌荣会不是步"淄博烧烤"的后尘时,它已经悄悄铺开更大的局:鹅身做卤味,鹅毛做羽毛球,鹅油变化妆品,连鹅粪都成了有机肥。这个被网友调侃"要把鹅吃绝种"的计划,实则是小城突围的必经之路。

在荣昌高新区,新建的鹅产业研究院正在攻关"鹅油提取技术",这项能让鹅油身价暴涨10倍的黑科技,将彻底改写"一只鹅只卖100元"的低端命运。更绝的是,他们把卤鹅店开进了重庆机场,用真空包装让"荣昌味道"飞向全国——这哪里是卖卤味,分明是在打造城市IP。

荣昌现象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当大城市在争夺高端人才时,小城完全可以在民生经济领域杀出血路。更深层的启示在于产业链思维。荣昌没有停留在"卖卤鹅"的层面,而是把一只鹅拆解成20个盈利点,这种精打细算的生存智慧,值得所有资源匮乏型城市学习。

今天的荣昌,实则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最真实的生存样本。它告诉我们:小城突围不需要宏大叙事,把一只鹅做到极致,或许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荣昌,这座重庆西南边城终于等来了它的东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美食   荣昌   风口浪尖   馆子   重庆   城市   湖广   小城   卤味   客家话   产业   样本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