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新一线城市已明确,成都、苏州上榜,中山、沈阳、金华均无缘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自治区在民族自治权利实现中具有自治性,直辖市由中央直接管理,特别行政区保留独立的法律制度,这样的行政区划结构在维护国家统一的框架中为区域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与法律性基础。


城市体系中,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之外,还有15个新一线城市,这些城市是中国新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比如苏州、西安、南京、青岛、佛山、宁波、长沙、成都、重庆、杭州、武汉、天津、郑州、东莞、合肥,这些城市在传统城市体系中不是一线城市的范畴,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非常活跃,在产业结构、城市治理、人口吸引力等方面具有优势。

苏州处于长三角腹地,紧邻上海,是江苏省经济总量较为突出的城市,常住人口数量超千万,其强大的产业基础在高端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等方面体现明显,到2024年经济总量已超出成都,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性在此显现出来。

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位于成都平原的中心地带,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引擎,交通枢纽的地位很重要,成都处在西南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的交汇处,这使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得以聚集。


根据2024年的数据,成都在全国城市的经济总量排名为第7,新一线城市的前列,从科技产业方面看,成都高新区吸引很多科技企业落户,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一直在快速增长,从城市宜居性看,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种资源不断改善,人才吸引力持续加强。

西安是西部的传统重工业城市,又是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对外合作和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加强,航天、电子信息等产业迅猛发展,西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长沙、 南京、杭州等城市在城市管理和文化建设上有着明显亮点,长沙在传媒文旅产业布局上比较完善,南京在历史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上表现不错,杭州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阿里巴巴总部位于此地,互联网经济生态完备。


在评估中没有被列为新一线城市的沈阳、金华、中山备受关注,沈阳是东北重要的工业基地,有满清的历史文化,很多文物古迹,比如清昭陵、福陵等,经济虽然发展受限,但是沈阳的工业基础和科研能力都很强,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推进的加持下,沈阳城市能级提升有潜力。

金华市处于浙江省中部,是浙江省内部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占据重要地位,与杭州,绍兴,丽水等周边城市相连接,金华经济综合实力较强,旅游资源丰富,横店影视城等文化产业地标占据重要地位,金华还有“名人荟萃之地”之称,人才辈出,教育资源在中部地级市中表现突出。

中山虽然不在新一线城市的名单上,但是它在珠三角地区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中山市的面积是1783.67平方公里,比深圳和东莞都要小,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制造业的基础比较牢固,电子,灯饰,小家电等产业聚集,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山投资的项目比较多。

天津属于直辖市中经济活跃性较强的,在新一线城市的中也是排名靠前的,尽管近年产业转型压力较大,但是滨海新区等地发展后劲上有着较为突出的后发优势,青岛、宁波都是沿海港口城市,海洋经济、对外贸易、港口运输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产业优势,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以家电、陶瓷、机械制造等产业闻名全国。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长远来看在高铁建设、航空航线的延伸还有内陆的开放口岸的搭建等多有进展,接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西向功能‚合肥通过中科大、合工大等院校构建以科技研发为主要推手的发展路线,尤其半导体、新能源方面有着较大进步‚

东莞作为“世界工厂”,具有稳定的加工制造业、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人口快速增长的特点,是广东省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城市之一,东莞的电子制造业、手机产业链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

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地位重要,是铁路交通枢纽,也是物流、制造业的新兴中心,近年来重点发展航空港经济、智能制造,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科教资源丰富,素有“大学之城”的美誉,疫情过后,武汉的恢复速度很快,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系统慢慢健全起来。

从这些城市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能不能成为“新一线”并不只是取决于经济总量的高低,而是要综合考量城市的治理水平、人口吸引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营商环境和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评判结果,像沈阳、金华、中山这些城市没有入选,可能是某些评判维度上还不够达标。

城市发展是持续性发展,新一线城市只是阶段性发展的标志,不代表最终的高度,中西部西安、成都、郑州等靠政策倾斜和区位优势崛起,沿海苏州、宁波、佛山靠市场机制壮大,中小城市金华、中山靠产业特色和灵活政策摸索。


这些城市是支撑起中国城市体系的重要支柱,新一线城市不断地演化,体现出中国城市群经济从“数量型扩张”到“质量型跃升”的结构性变化‚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更多的具备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将会加入到新一线的行列中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城市多极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财经   中山   苏州   成都   城市   金华   沈阳   经济   制造业   产业   东莞   西安   杭州   直辖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