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民企成长路】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的成长,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我们特推出“相伴民企成长路”系列报道,讲述农行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故事。
1998年的上海弄堂里
豆腐香混着晨雾弥漫
来自浙江上虞的沈建华夫妇
带着6名工人
凭借祖传的做豆腐手艺
在这里开了间家庭作坊
撑起一个叫“清美”的招牌
谁也没想到
这个飘着豆香的小作坊
日后会书写出一段
波澜壮阔的商业传奇
1
2006年的浦东,塔吊林立。
这一年,清美迎来发展的转折点——整体搬迁至浦东新区宣桥镇的新厂。沈建华记得,也是在这一年,农行工作人员亲手将开户许可证交到他手中。他说:“我们和农行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
▲清美刚搬到宣桥镇时的一期厂房和运输车辆。
19年光阴流转,农行见证了清美的成长——从一家豆制品小厂蜕变为年销售额达120亿元的农业巨头,捧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金字招牌。
2025年,清美集团与农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分行同时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命运的红绳越系越紧。
2
2012年的一个深夜,清美集团办公室的灯亮到凌晨。沈建华盯着桌上的全自动生产线计划书,眉头拧成疙瘩——建设资金缺口像个无底洞,“当时真的急得睡不着觉,传统作坊模式再不转型,就要被市场淘汰了”。
就在他焦头烂额时,农行管户客户经理徐正龙带着团队找上门。经过分析调研,徐正龙决定帮清美利用新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财政贴息政策申请贷款。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徐正龙把清美当成“第二个家”,白天跑企业、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晚上熬夜整理材料。面对评级过期、授信不足等难题,农行总分行联动开辟“绿色通道”,最终为企业成功落地了上海银行业首笔农业产业化企业贴息贷款。
▲清美在农行贷款支持下建设的二期厂房。
当1.1亿元贷款资金到账时,沈建华激动地说:“这笔钱真是我们的‘及时雨’!”
有了资金支持,清美全新的米面制品生产线轰鸣启动,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还一举拿下“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称号。
▲清美集团的米面制品生产线。
3
2022年,智能制造浪潮席卷而来。沈建华和他的清美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目标:“我们计划启动‘高标准综合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综合食品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样板工厂。”
然而,资金不足再次成为企业前进途中的“拦路石”。
农行团队又一次带着政策解读和授信方案主动上门,发现企业符合再贷款支持范围后,立即帮企业启动申报程序。
最终,10.5亿元授信成功落地,满足了清美集团购买自动化设备、建设配套厂房和研发中心实验楼的资金需求。
▲如今的清美集团大楼。
4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清美集团已成为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众多小微企业围绕其布局,在种植、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共同构建起庞大的产业生态。清美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与藤蔓般的上下游企业相互依偎、共生共荣。
作为清美集团的上游供应商,上海天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依托清美集团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业务规模得到了显著提升。但随着市场需求升级,若想承接更多订单、推进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是绕不开的关键。”
得知相关情况后,农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分行迅速开展调研,制定“一户一策”方案,2亿元普惠供应链贷款精准“滴灌”清美集团上游关联企业。
这些资金不仅让上游中小企业焕发生机,更让清美产业链条愈发牢固——原本分散的供应商形成“命运共同体”,“供应链”变成了“共赢链”。
▲清美5G水稻种植基地。
从小作坊到智能工厂
从单一的豆制品企业
到三产融合的
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企业
在金融的陪伴支持下
清美的成长故事仍在继续
内容来源:中国城乡金融报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