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多急跌?A股创4个月来最大跌幅 接下来如何演绎?

自4月7日指数3040点上行以来截止7月30日,沪指涨幅逼近20%,深成指上涨约20%,创业板指上涨30%,市场已全面进入技术性牛市。但牛市多急跌,7月最后一日三大指数全线下挫,创下4 月7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尽管当日跌幅未达传统 “急跌” 标准,但结合此前市场整体涨幅及结构性特征,这场3个月来最大幅度的调整,可勉强算作短期急跌,其核心特征体现为牛市中的阶段性换挡而非趋势终结。

具体看,从市场表现看,本次调整的结构性急跌特征显著。内部结构上,个股跌多涨少(红盘家数仅 1600 余家),周期等前期领涨板块单日跌幅较大,权重股调整拖累创业板指创阶段最大跌幅;资金面异动明显,主力资金单日大幅流出,杠杆资金获利了结压力集中释放;技术面上,沪指冲高3636 点后一度跌破 20 日均线,触发量化止损盘涌出,量价背离加剧波动。

以史为鉴,牛市急跌是常态

以史为鉴,A 股多次典型牛市中,急跌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根据中信证券的统计研究,在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上证指数在2007年4月17日首次站上3600点后,经历了多次调整,其中2次超5%、1次超15%、1次超20%。同样的,在2015年从3600点迈向5178点的牛市行情中,短短58个交易日内就出现过2次超10%的回撤。

那么,牛市当中为何经常出现急跌呢?

从历史经验来看,牛市中的急跌往往由多重复杂因素交织引发。市场情绪在牛市中通常过度乐观,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极为高涨,一旦出现政策变动、不利消息等风吹草动,情绪便会迅速反转,引发股价急跌。投机资金大量涌入,炒作部分缺乏基本面支撑的股票,当市场转向,这类资金迅速撤离,成为股价暴跌的重要推手。同时,牛市常由政策刺激开启,若政策发生转向,如货币政策收紧、财政刺激减少,市场会即刻做出负面反应。而且,牛市中资金常集中于少数热门板块,造成市场结构失衡,当这些板块炒作过热达到顶点,调整便会引发连锁反应,带动市场整体下跌。

2025年7月31日的急跌(倒后镜看),同样是多因素共振的结果。7月PMI为49.3%,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低于荣枯线,制造业收缩趋势,沉重打击了煤炭、钢铁、有色等周期板块,加之国内内需不振、房地产市场低迷,削弱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政策方面,投资者原本期望政治局会议出台强力刺激政策,但会议仅强调政策连续性与长期改革方向,政策预期落空。外部风险也集中爆发,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且暗示 9 月降息存疑,提升了全球资金成本,压制风险资产估值;特朗普拟加征关税,加剧贸易不确定性,冲击市场情绪;英伟达芯片安全漏洞事件,更是引发 AI 硬件股午后跳水。此外,沪指在7月累计上涨 3.7% 创10个月新高,在3600 点上方技术压力显现,大量资金选择获利了结,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超 700 亿元,创近期峰值,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下行压力 。

如此,急跌后市场会如何演绎?

纵观历史,市场急跌后大多呈现 “短期震荡消化、中期趋势延续” 轨迹。

比如,在2006-2007年牛市中,2006 年5 - 6 月上证指数从1757点跌至1400 点,跌幅超20%,主要因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担忧流动性紧缩,且前期涨幅大,资金获利了结。随后7月,指数从1400点快速反弹至1800点,源于经济数据向好,投资者重拾信心,资金回流。

2009年牛市里,8 - 9月指数从3478点跌至2639 点,跌幅约 24%,是由于货币政策收紧预期以及部分板块估值偏高。10月开始反弹,从2600点涨至 3300 点,得益于政府重申宽松货币政策,经济复苏迹象显现。2014 - 2015年牛市,2014年12月指数从3091点跌至2800 点,跌幅约9%,因年末资金面趋紧、监管警示加杠杆风险。2015 年1月迅速反弹至3400 点,是投资者恢复信心,资金重新涌入,且宽松货币政策持续托底。

由此可见,牛市急跌后,若经济数据改善、政策面积极,指数往往能快速反弹,延续牛市趋势 。

2025 年7月 31 日这次急跌后,从技术层面看,沪指此前在 3600 点上方积累了一定技术压力,此次调整后,下方 3517点附近存在重要缺口支撑,该位置是 20 日均线所在位,也是前期箱体震荡上沿区域,且市场成交量持续维持在万亿级别,急跌后筹码交换或能快速完成。资金流向方面,外资继续看好国内资产,北向资金近期整体有回流迹象,显示长期资金逢低布局意愿。宏观经济上,尽管当前经济数据有压力,但政治局会议已强调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后续若政策细则落地,有望改善市场预期。不过,市场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比如美联储政策走向、中美贸易关系等外部因素。


综合来看,当前调整是技术性牛市中的正常波动,符合牛市换挡特征,并非趋势终结,历史规律验证急跌后市场大概率延续升势,堪称牛市 “空中加油”。投资者可聚焦两大主线:银行、公用事业等低估值蓝筹的防御价值,以及军工、设备更新等政策催化的成长板块。短期关注沪指3500点附近企稳信号,市场将进入震荡消化阶段;中长期在盈利修复与政策支撑共振下,有望冲击4000点目标。需警惕国内盈利修复不及预期、美联储政策反复及地缘冲突升级等风险,在波动中优化持仓,锚定主流赛道,避免追涨杀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财经   跌幅   牛市   市场   资金   政策   单日   货币政策   指数   板块   投资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