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利好不断!快递板块要主升浪?还能追?空仓满仓看(附股)

7月以来,快递股集体躁动。

指数涨了十几个点,申通一度飙涨50%,圆通、韵达跟涨30%。

市场情绪的背后,是一场悄然展开的行业变化。

从广东到浙江,从基础运费上调到末端派费提升,曾经“卷到地板价”的快递价格,终于迎来了集体回暖。

一时间,网点老板笑了,快递员收入稳了。

但这波回暖,真能终结多年的低价混战吗?快递行业,真引来反转吗?

一、量增加了,但利润还没回来

先说个冷知识:中国快递日均处理量超5亿件,全年接近1750亿件。在这种体量下,每票涨1毛钱,头部公司就能多赚二三十亿

听起来很美,对吧?

但别忘了,过去几年,快递业的竞争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单价从8块多一路干到7块5,通达系普遍在2块上下徘徊;

中通单票净利0.26元,申通0.04元——后者相当于送一单,赚四分钱,还不够买一根冰棍。

为了抢客户、争份额,价格一降再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每单不到一块钱”的奇观。

最终形成“越送越亏、越亏越送”的怪圈。

但今年夏天,风向变了。

广东率先提价,均价回到1.4元以上,中通、圆通甚至报出1.46元的“高价”。

放在三年前,这价格会被同行笑出声。

虽然涨幅看似不大,但对于日均千万甚至上亿包裹的头部企业来说,每票多几分钱,全年就是数十亿元的增量。

更重要的是,这次涨价不再是某一家企业的行为,而是全行业的。

这说明,企业开始意识到:一味压价换不来长期增长,守住合理利润空间,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涨价只是开始,真正的转型在“结构”上

如果说过去的竞争是“谁便宜谁赢”,那么现在的较量,已经悄然转向“谁的结构更优”。

随着直播电商、社交零售的兴起,消费者的购物行为越来越碎片化,小包裹、多批次、高频退货成为常态。

这意味着,传统的“低价冲量”模式正在失效,而轻小件、逆向物流(退货件) 等高附加值业务,正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有个数据:目前电商退货件均价在5-8元之间,是普通电商件的两倍以上。

而且这类客户(电商平台或品牌方)更看重时效与体验,价格敏感度低。

换句话说:送一个退货包裹,顶得上送三个普通件。

于是我们看到,申通收购丹鸟物流——表面是整合资源,实则是抢滩“逆向物流”高地。

丹鸟在B2C退货领域有成熟网络。

也难怪申通股价一骑绝尘。

短期来看,谁能在这类业务中建立服务优势和网络效率,谁就掌握了议价主动权。

三、快递行业有没有可能走出来

答案是:有,但需要时间。

任何一个成熟行业,最终都会经历“野蛮生长→价格战→出清→集中”的过程。

美国快递市场就是个典型:UPS、FedEx、USPS三家主导,格局稳定,定价清晰。

回到国内,2020年极兔杀入市场,用“每单低于1元”搅动全局,价格战打到白热化。

随后行业坐下来谈,最后走了一波涨价。

但是不到一年又开始出现降价。

这其实也是跟行业有关

因为快递是个典型的规模游戏: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

所以快递行业要真正的破局点,不在于一次提价,而在于有没有可能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这才是终极问题。

后续比如无人车、自动化分拣、AI等等技术发展,可以看看技术红利将打开新的利润空间。

所以,这方面来看,需要时间。

写在最后

一次提价,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一波股价上涨,也不代表行业已彻底翻身。

真正的考验在于——当市场热度退去,企业是否还能守住底线?是否愿意用服务换口碑,用效率换利润,而不是回到“降价抢量”的老路?

如果能,那么这一次,或许真的是快递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真正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财经   利好   板块   快递   行业   日均   圆通   利润   价格   包裹   市场   低价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