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西安阴雨,缓解了长时的暑热,带来了一丝清凉。周六,蜗居在家整理图片。周日,早早起来到办公室加加班,秦岭峪口封闭,不敢再进山,也不敢像以前与李老师下乡采风。
天水古城
李老师在“隔壁一家”群里分享的照片,才知道他跟老同学许老师出去玩了,去了渭南的下邽。其实我一直想到下邽,老家天水有个上邽,很想弄清上下邽的渊源。有次随师老师去下邽镇附近的官底镇,历史上设有下邽县的官署,故名官邸,又转音成为“官底”。这样算来,我是到过古下邽的地方。
下邽故地
现在,从上邽故地天水到渭南下邽走高速要400多公里,很难想象两者有紧密关系。实际上,渊源已有两千七百多年了。《史记·秦本纪》载:“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邽县,县址据说在现在的清水县一带。同时,迁部分邽民于今渭南市临渭区之渭河以北,设下邦县,是秦人东进的见证。两地同饮一河水,同为最早的县城,且与一种古老的民族邽戎有关。作为天水人,对下邽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
渭河之水
上邽到底指哪里,由于时代久远,加上政权更迭、行政区划变革,很难说得清,反正在现在的天水的清水县或三阳川渭南镇一带。秦武公设邽县后,西晋以后即为秦州州治,唐宣宗大中三年(758年)降为上邽镇。至于下邽,据《汉书·地理志》,京兆郡有下邽县、陇西郡有上邽县,这是因为秦国在今陕西渭南固市镇置一和邽戎相关的县时,因早有邽县存在,于是加“下”以示区别。
名相之村
那么,邽戎为什么要以“邽”为名呢?所谓邽山,就是现在天水城新阳附近的凤凰山,又称邽凤山。《山海经》说:“邽山,邽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洋,谓是水也。”《水经注.渭水》中有“又东过上邦县,渭水东历县北邽山之阴”句,即可佐证。唐代吕岩神仙曾有诗“一到邽山宫阙内,销闲澄虑七弦琴”,说的就是这里。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祖籍上邽,其墓志载:“婕妤姓上官,陇西上邽人也。”墓址在西安空港新城,现已建成遗址公园,前两年我曾经探访过。当然,与上邽有关的历史人物不止她一个,还有西汉名将赵充国、隋代名将王仁轨、仇池国主杨茂搜等。
上邽古城
下邽同样人杰地灵。这里是白居易的故乡,元代辛文房的《白居易传》篇首说:“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并不是说太原也有一个下邽,而是他祖籍太原,祖父时迁到下邽,不过他出生在河南新郑,最后长眠在龙门石窟对面的香山寺的“白园”。白居易在《寒食江畔》咏道:“闻莺树下沉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别杨同州后却寄》:“潘驿桥南醉中别,下邽村北醒时归。春风怪我君知否,榆叶杨花扑面飞。”写下邽的诗句还有不少,足见他的家乡情怀。
下邽古塔
除白居易外,还有名臣寇准、武将张仁愿也是下邽人,号称“三贤”。寇准墓我与师老师曾经拜谒过,当地有相桥、名相村等都与他有关。大唐名将灿若星辰,张仁愿的事迹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他因军功位至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相当于宰相。悠悠渭河水,作为天水关中一带的母亲河,联结了上邽和下邽,滋养了渭河两岸的璀璨文明。
慧照古寺
从寇准墓回来路上,路过南七村。师老师说,西安小吃“南七饸饹”就是这里叫响的。我和他曾品尝过淳化的饸饹、蓝田的饸饹,南七饸饹只是听说过,以后一定尝尝,说不定有老家的味道。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