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增加值:预计4月同比增长6.0%左右,低于上月的7.7%
4月官方制造业PMI下降1.5个百分点至49.0%,为2023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甚至低于去年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前的低点。
其中,生产指数下降2.8个百分点至49.8%,新订单指数回落2.6个百分点至49.2%,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4.3个百分点至44.7%,均大幅弱于季节性表现。
其中新出口订单的环比降幅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初期,已经超过了2018-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时期,显示出口订单已经受到影响。
重点行业中,除了高技术制造业还在荣枯线之上,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和高耗能行业均已降至荣枯线以下。大中小企业PMI同样处于荣枯线之下。
从高频指标来看,4月汽车轮胎半钢胎、全钢胎开工率均较上月回落,高炉开工率略有回升,化工品中,甲醇、PTA开工率有所回升,但PX、涤纶长丝开工率大幅回落。
综合来看,预计4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可能转为负增长,加之去年同期基数偏高,预计4月同比增速由3月的7.7%回落至6.0%左右。
投资:预计1-4月累计同比增长4.1%左右,低于1-3月的4.2%
基建投资:预计由5.8%回升至6.0%左右。随着各地工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进度有所加快,4月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60.9%,比上月上升6.4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看,沥青装置开工率进入4月之后明显回升,好于近几年同期水平。从资金来源看,鉴于专项债券资金从发行到使用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而3月发行的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资金3275亿元,同比增加968亿元,环比上月增加14亿元,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
制造业投资:预计由9.1%回落至8.9%左右。4月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为52.1%,较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为57.7%,较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外需回落和不确定性上升,导致制造业企业信心出现动摇。4月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回落,显示政策或难以对需求下滑形成对冲。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由9.1%回落至8.9%左右。
房地产开发投资:预计降幅由-9.9%扩大至-10.0%。4月高频数据显示,房地产的小阳春成色不足,30个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同、环比均为负增长,100个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环比转为正增长,但土地溢价率已经降至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螺纹钢/CRB表现偏弱,预计施工增速继续回落。综合来看,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降幅或继续扩大。
消费:预计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5.9%回落至4.0%左右
4月份,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清明节假期旅游相关消费较为活跃,但面对全球不确定性因素扰动,加之节后需求走弱,预计消费增速将有所放缓。
从主要商品看,4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至50.1%,仍高于临界点,其中居民旅游休闲相关活动表现良好。
不过,美国关税政策超预期引发市场观望情绪,汽车销售增长放缓,4月1日至27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较上月同期下降10%,比去年同期增长10%。
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回落,4月30个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量同环比均为下降,未能延续“金三”的小阳春势头,预计居住类相关消费增速回落。
外贸:预计4月出口同比上涨2.0%,进口同比下滑-3.0%,实现贸易顺差844亿美元
对美出口转弱。4月份,全球对等关税于9日生效,关税冲击开始显现。从国内数据看,制造业PMI出口新订单指数由49%下跌至44.7%,为2023年初以来最低水平,纺织、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对美出口高依赖度行业生产指数降至收缩区间。4月中国出口集装箱美西航线运价指数环比下滑8.9%,4月美国港口客车运输量下降10%以上,均侧面印证了美国抢进口消退。
转口贸易保持韧性。4月份,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环比分别增长5.6%、3.2%,集装箱吞吐量同环比分别增长7.3%、3.0%,表明出口整体仍有一定韧性,推测原因在于我国对非美国家转口贸易高增长,部分抵消了对美出口下滑。自年初美国对华加征20%关税以来,我国对东盟、拉美等区域出口保持较快增速,短期内可通过这些地区的转口贸易规避美国对华高关税。
出口延续以价换量。关税压力之下,企业为保市场倾向于降价出口,美方进口商亦要求中方供货商承担部分关税成本。今年1-3月,我国重点商品出口价格下滑幅度分别为4.4%、3.2%、9.5%,呈现出明显的以价换量特征。
进口偏弱。4月,我国制造业PMI进口指数由47.5%跌至43.4%,创下2022年4月以来新低。一方面,2024年我国自美进口占比6.3%,对美商品加征125%对等关税之后,进口明显回落;另一方面,出口受阻引致的生产放缓拖累了原材料进口。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4月出口2978亿美元,同比上涨2.0%;进口2133亿美元,同比下降-3.0%;实现贸易顺差844亿美元。
CPI:预计4月环比下跌0.2%,同比下跌0.3%
食品价格季节性回落。4月份,随着气温逐步回升,蔬菜、鸡蛋供应充足,同时生猪出栏均重持续增加,而消费市场进入传统淡季,食品价格整体稳中有降。其中,28种重点监测蔬菜、鸡蛋日均批发价同比分别-3.0%、-1.3%,猪肉日均批发价同比从上月的3.2%降至1.3%;不过,重点监测水果价格整体上涨,主因部分水果受天气影响上市时间推迟。
能源价格延续下跌。4月上旬,由于特朗普发起“对等关税”、中国强力反制,以及沙特、俄罗斯等8个欧佩克+国家宣布超预期石油大幅度增产计划,国际油价崩跌至四年新低,中下旬有小幅回调,受此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呈现“大起大落”走势,月初油价开局大涨,4月中旬显著下降。其他能源方面,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天然气价格微降。综合影响下,能源价格跌幅扩大。
核心通胀下行。4月耐用消费品价格承压。一方面,新车集中上市带动技术升级,部分传统车型大幅降价促销;另一方面,关税冲击下,中国出口商转战国内市场,或导致衣着、家电等价格下降。不过,清明假期出行火热,带动服务价格上涨,国内人均旅游消费456.7元,同比增长0.7%;4月全国50个城市住宅平均租金同比从上月的-3.40%升至-1.14%,居住价格预计稳中有升。整体来看,预计4月核心CPI同比环比均将回落。
PPI:预计4月环比下跌0.6%,同比下跌2.8%
国际方面,美国超预期关税政策影响下,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大宗商品价格承压下跌,4月CRB商品价格指数均值环比上月下降3.3%,将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行。
国内方面,价格持续走低。南华工业品指数4月均值环比下跌5.1%,其中能化指数月均环比下跌5.7%,金属指数月均环比下跌4.1%。分行业看,上游多数原材料行业价格跌幅扩大,包括石油、焦煤、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中下游化工品价格整体来看依旧偏弱,其中螺纹钢期货收盘价月均环比下跌3.3%,玻璃期货收盘价月均环比下跌2.9%。
4月制造业PMI分项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回落2.8个百分点至47.0%,出厂价格回落3.1个百分点至44.8%,购进价格降幅略低于出厂价格,反映中下游价格下行压力更大,不利于相关企业盈利改善。
汇率:预计5月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平稳双向波动格局
在4月2日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美元信用受到严重损害,资金加速流出美国,美元指数大幅下挫,最低一度跌破98关口。此前在高利率限制下,美国GDP增速已在放缓,而本次关税冲击势必加剧经济放缓趋势,贸易伙伴的报复性关税则会进一步冲击美国出口行业。
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预计,美国今年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至1%,失业率将升至4.5%-5%之间。高盛、摩根大通分别将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上调至45%、60%。在美国经济基本面降温与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共振下,美元指数大概率维持弱势走势,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相应将有所减弱。不过如果后期贸易摩擦进一步缓和,不排除美元指数会出现超跌回调。
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4月9日在岸汇率一度触及7.35低位。近期随着贸易摩擦有所缓和,人民币贬值压力也有所减弱。
从国内经济基本面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好于市场预期,延续了去年以来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其中出口继续保持韧性,政策加力扩围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市场主体信心增强。4月下旬政治局会议提出“四稳”,预计后续国内政策将持续发力显效,为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尽管贸易摩擦可能依旧会对汇市带来一定的扰动,但在监管部门明确释放稳汇率信号且拥有较为丰富的汇率管理工具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大概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维持基本稳定。预计5月人民币汇率将在7.2-7.3区间维持平稳双向波动格局。
外汇储备:预计4月末外储上升300亿美元至32707亿美元
自4月2日特朗普推出全球对等关税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先是从衰退与通胀交易交织转向去美元资产交易,而后回吐前期过度交易。全球资产价格涨跌不一。
债券市场方面,前期市场抛售美债导致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至4.48%附近,在特朗普释放关税缓和信号之后,于4月末降至4.19%,较3月末小幅下跌4个基点。
股票市场方面,对等关税公布后美国标普500指数月中一度下跌至5000点下方,月末回调至5560点,全月小幅下跌1%。
汇率对外储形成正向支撑。美元指数跌至100下方,跌幅为4.8%,日元、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5.3%、5.3%、3.8%。由于外储以美元计价,非美货币升值增加了经汇率折算后的外汇储备规模。
综合考虑资产价格变化与汇率波动影响,预计4月外汇储备较上月末上升300亿美元至32707亿美元。
更新时间:2025-05-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