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庆假期最后一天,鸡排哥发布视频宣布次日休息一天。
这个笑容疲惫的男人坦言:“最近天气热,排队时间太长了,有点不好意思。”
他身后的油锅,已连续多日从凌晨两点沸腾到午夜,十几个小时的不间断工作,连吃口饭都得抽空。
与此同时,一则消息不胫而走。
鸡排哥成立了个人工作室。
天眼查显示,景德镇市珠山区李俊永餐饮管理工作室于9月30日成立,经营者为“鸡排哥”本人。
网友们恍然大悟,这个被流量选中的普通人,正在为延续他的传奇寻找出路。
鸡排哥的爆火始于一句魔性口号。
“做完你的做你的”、“这种场面我还是在控制”、“学生我只卖5元”,这些夹杂着市井智慧的“英式中文”精准戳中网友笑点,引发大量二创模仿潮。
20多年的街头摆摊生涯,李俊永早已掌握了与顾客打交道的独特本领。
他毕业于景德镇当地一所技校,去南昌学了三年厨师后,因微薄工资难以支撑生计,1996年支起小吃摊。
二十多年间,他卖过土家酱香饼、鸡蛋饼、甜酥饼、里脊肉饼,还支起烧烤摊,卖过羊肉串、凉皮。
有网友精辟总结:6元一份的鸡排,给出了60元的服务,600元的情绪价值。
慢炸的鸡排外酥里嫩,肉汁锁得牢,但摆摊利润低,对效率要求非常高。
鸡排哥将部分工作量巧妙分摊给顾客,立下规矩由客人自己打开袋子。
这本是摊主与顾客之间的博弈,但当他喊出“请不要和我聊天,你现在的任务是打开塑料袋去排队”时,顾客却能笑嘻嘻地照做。
在短视频平台算法的助推下,鸡排哥迅速爆红。
他的抖音账号开设仅20天,粉丝数便突破100万,总获赞超519万。
国庆假期首日更创下个人14.3万的单日涨粉纪录,成为2025年秋的现象级网红。
鸡排哥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流量这艘快船上,草根网红们的迭代速度快得惊人。
上个月,“粥饼伦”刚被曝出石家庄灌饼分店开业半年歇业,连房租都没挣回来的消息。
从“鹅腿阿姨”、“理发师晓华”到“郭有才”,互联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创造出一位平民偶像,然后又在短时间内将他们淡忘。
《工人日报》在今年关于草根网红可持续发展的专题里提到,多数草根网红的流量窗口期仅为3到6个月。
平台的流量天平不会一直向一个人倾斜。
郭有才曾向媒体透露,他的粉丝量在达到1600万后增速明显放缓,晓华更是调侃热度下降道:“就是一阵风吹过了”。
要突破这一窗口期,关键在于如何从内容和商业两个维度找到可持续输出和转化的路径。
草根或许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吸引全网的注意力,但却普遍不具备长期维持的能力。
素人走红后,首先面临的选择往往是要不要签约MCN公司。
近几年,MCN公司频频被爆出存在“合同陷阱”,网红若想签约,首先需要具备足够丰富的法律与产业知识储备,这对草根网红而言相对奢侈。
“粥饼伦”曾在采访中提到,他刚走红时,便有河北的MCN公司找到他,希望与他签订合同,进行直播带货,底薪3000元。
但该合约仅维持了一个月,他直言自己因为学历有限,看不明白那些合同,每天害怕,3000元工资拿得心惊胆战。
而如若选择避开MCN机构,依然存在极大翻车风险。
草根网红容易对自己最早被流量选中的叙事产生路径依赖,从而丢失掉内容的创新性,让大众逐渐丧失兴趣。
想要破局,也并非没有案例可依。
与一味模仿明星最终破产的黄子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样在“ESO”组合里走红的鹿哈。
他在走红后,果断改回本名凌达乐,删掉所有模仿视频,与山寨形象做切割,转而打造真实人设,并进行直播带货。
直播间内,他极力展现真实的一面。
别人直播带货讲究高大上,他蹲在仓库里啃馒头;卖橘子时,他直接开着三轮车去果园,泥土溅到裤脚也不在乎。
除了找到适合的人设之外,通过强化网红与网红间的联动,也可适度延长流量热度。
2024年底,湖南怀化的理发师晓华爆火,郭有才带着直播团队与晓华进行了联动,引得800万人次在线观看。
而要讨论持续变现的方式,则更是条件苛刻。
目前比较通用的商业模式有三种,
首先是以自身流量为筹码,上行打入娱乐圈,为网红IP附加时尚等属性,提升身份溢价。
但该路线对网红要求极高,需要自身颜值唱跳俱佳,且具备综艺效果、演技等技能,草根网红能做到者寥寥无几。
第二条路线便是自成MCN,
靠着自己的成功案例作背书,化身“网红孵化器”,打造更多网红。
“疯狂小杨哥”无疑是这一路径下最显见的案例。
在他的模式中,比起带出来多少“徒弟”,更有效的部分或许是自建供应链,形成自主品牌。
对鸡排哥来说,成立工作室可能是迈向规范化经营的第一步。
面对黄牛代排代买鸡排,甚至有人蹭热度卖“鸡排哥同款logo”的情况,成立工作室有助于保护鸡排哥个人品牌形象。
鸡排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不是“泼天富贵”,而是那种真实可感的烟火气。
他拒绝加盟、拒绝带货,坚持只卖鸡排;还实行限购政策:每人最多买两份,防止黄牛倒卖。
鸡排哥的摊位依然冒着热气,只是多了些不一样的滋味。
他的工作室已经成立,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
不远处,景德镇北站的旅客仍在增加,酒店入住量同比增长30%。
网友们自发为鸡排哥设计logo和slogan,一如当初为娃哈哈啤酒设计包装时的热忱。
鸡排哥的未来或许不会成为下一个正新鸡排,但也不必成为另一个拉面哥。
在流量速生速死的时代,他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可能。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