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丕显的夫人有多漂亮?1953年在上海的留影,才貌双全英气十足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陈丕显有个特别亲切的称呼——阿丕,这个称呼从他年轻时被叫起,直到年逾古稀,不管是当年的老领导、老战友,还是比他年轻的同志,都这么喊他。

不是因为他职位不高,而是因为他一辈子都保持着当年“红小鬼”的朴实劲儿。

陈丕显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没什么特殊背景,就是靠种地过日子的寻常人家。

13 岁那年,他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两年后又转为共产党员,放在现在,这个年纪还是个刚上初中的孩子,可陈丕显已经跟着革命队伍,踏上了为穷苦人谋出路的道路。

早期的陈丕显,主要在共青团系统工作,从基层一步步干起,后来还当上了共青团中央儿童局书记、共青团赣南省委书记。

那时候革命环境艰苦,尤其是长征开始后,他没跟着大部队走,而是跟着项英等人留在赣粤边区,打了三年游击战争。

国民党的“清剿” 一次比一次凶,缺粮缺枪缺弹药,有时候只能躲在山洞里,吃野果、喝山泉。

可陈丕显从没动摇过,跟着队伍一次次粉碎敌人的围剿,硬是在敌人的包围圈里站稳了脚跟。

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陈丕显又转到军队和地方工作,在华中野战军、新四军、华中分局都担任过政委。

他跟着部队南征北战,淮海战役这样的大仗硬仗也参与过,别人都说他能文能武。

搞群众工作,他能跟老乡们坐在田埂上拉家常,把政策讲得明明白白;带兵打仗,他能和战士们一起钻战壕,关键时刻还能拿主意。

不过不管干哪行,他身上那股“红小鬼”的韧劲始终没丢,再难的事,他都能咬着牙扛过去。

陈丕显这一生,心里眼里就只装着谢志成这一个爱人,这张照片,定格的是他们青春正好时的模样,画面里,陈丕显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身着一件清爽小衬衫,帅气极了。

旁边的谢志成,或许是被耀眼的阳光晃了眼,微微眯着,可即便如此,也难掩她身上那股不凡气质,整个人显得格外干练。

两人从结婚到相伴到老,一起走过了五十多年,战争年代的炮火、特殊时期的考验,都没把他们分开,真正做到了同甘共苦。

谢志成是江苏无锡人,家里穷,但心气高、有志向,抗日战争一爆发,她二话不说就报名参加了新四军,被分配当机要员。

这活儿看着不起眼,却是军队的生命线,传递机密文件、保管重要情报,哪怕一个字、一个数字都不能错。

谢志成干得特别认真,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有任务,她总能准时准确地完成,为新四军的情报工作和作战部署帮了不少大忙。

1940 年,经陈毅等老革命家牵线,24岁的陈丕显和21岁的谢志成结了婚,那时候的婚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没有婚纱礼服,没有鞭炮宴席,战友们凑点糖果,说几句祝福的话,就算成了家。

可就是这样一场朴素的婚礼,开启了两人一辈子的革命伴侣生涯,婚后的日子里,他们更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谢志成跟着陈丕显四处转战,他忙工作,她就帮着整理文件、照顾身边的同志,有时候还会帮着做群众工作,夫妻俩成了战场上的最佳搭档。

陈丕显和谢志成育有两儿一女,家庭美满幸福,眼前这张照片里,陈丕显和谢志成带着一儿一女温馨同框,令人惊讶的是,谢志成完全看不出是生过两个孩子的人。

她面容依旧俊美动人,岁月似乎格外偏爱她,没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她嘴角上扬,笑容里满是活泼,两个孩子也是天真可爱。

长子陈小津的成长故事,还藏着一段让人感动的“奶妈情缘”,陈小津出在1944 年,那时候正是苏中敌后斗争最艰苦的时候。

陈丕显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白天要组织群众、开展斗争,晚上还要开会、写报告,根本没时间照顾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

谢志成看丈夫这么累,心里又疼又急,自己刚生完孩子还没 满月,就跟陈丕显商量找个奶妈帮忙带孩子。

经地方组织帮忙寻找,终于在严家大桥(现在的广洋湖镇严桥村)找到了23岁的刘国英。

刘国英家里穷,刚生下的女儿夭折了,正好有充足的奶水,听说要照顾革命后代,她一口就答应了。

从那以后,刘国英就把陈小津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每天喂奶、洗尿布,教他牙牙学语,抱着他学走路;为了让奶水足,她丈夫还专门去河里摸鳅鱼,熬成汤给她补身体。

没过多久,陈丕显夫妇要调到二分区的东台县唐洋区工作,刘国英舍不得刚会认人的小津子,说什么也要跟着去,陈丕显夫妇特别感动,就把刘国英和小津子一起带到了东台。

在东台的日子里,刘国英和小津子形影不离,别人都说这娘俩比亲的还亲。

陈丕显夫妇也记着她的好,有一次特地抽时间陪刘国英去看大戏,那是刘国英这辈子第一次看大戏,回来后高兴了好几天,逢人就说,陈政委夫妇没把自己当外人。

1945年8月,新四军打下了苏中第一个县城宝应,陈丕显奉命南下,考虑到接下来的战争会更残酷,夫妻俩劝刘国英让她回去照顾年迈的公婆,孩子我们自己会看好的。

这时候,刘国英已经跟小津子相处了4年,虽然不是亲生但早就难舍难分,分别那天,她抱着小津子哭,小津子也拉着她的衣角不肯松手,在场的战士们看着都红了眼眶。

全国解放后,陈丕显奉命到上海协助陈毅市长工作,他没忘了刘国英,特意让妻子谢志成写信,邀请她来上海聚一聚。

刘国英收到信特别高兴,赶紧赶到上海,一进陈家大门,她就看到一个穿着军装的小伙子朝她跑过来,喊了声“妈妈”。

那就是已经长大的陈小津,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要她抱的小娃娃了,刘国英激动得眼泪直流,拉着陈小津的手,左看右看,问长问短。

陈丕显的三个孩子,个个都很争气,但从没有一个借着他的名头搞特殊。

陈小津后来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学的是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那时候国家急需工业人才,他选这个专业,就是想为国家造大船、强工业。

毕业后,他从基层船厂做起,一步步干到副厂长,后来又担任中国海洋石油平台工程公司总经理、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总经理。

1999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成立,他出任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2007 年还创造了中国 A 股历史上第一只300元股的纪录。

这些成绩,都是陈小津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干精神拼出来的,跟父亲的职位一点关系都没有。

次子陈东棋,资料不多,只知道他曾经担任过上海文广局副局长,后来也退休了;女儿叫陈小龙,更是没什么公开信息,就是个普通百姓。

三个孩子里,没有一个因为父亲是高官就谋求特殊待遇,更没人借着他的名义谋私利。

这正是陈丕显教育子女的原则:咱们就是普通人家,本事要自己学,路要自己走,不能靠老子。

对子女严格,但他对老百姓,却特别心软,不管是在湖北工作,还是后来到中央任职,他总爱往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跑,跟老乡们聊收成、问困难。

看到哪里日子过得苦,他就记在心里,回到北京后赶紧向党中央建言献策,帮着想办法解决问题。

而谢志成,始终是陈丕显最坚实的后盾,家里的事,她打理得井井有条,让陈丕显能安心忙工作,除了顾家,她还热心公益,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帮着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是陈丕显和谢志成在上海的留影,这时候的谢志成37岁了,但是她仍然神采奕奕,眼睛肿散发着光彩,穿着打扮也很周正,看上去英姿飒爽。

有人说,陈政委夫妻俩,一个为国家忙大事,一个为社会做小事,可正是这些大事和小事,拼凑出了一对革命伴侣的责任与担当。

在晚年时光里,长子陈小津与父母陈丕显、谢志成拍下了一张合照,岁月悄然流逝,陈丕显和谢志成已不复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时光在他们的头上染上了斑斑白发,脸上也刻下了岁月的纹路。

但当你看向他们的眼睛,会发现那里面依旧闪烁着明亮的光,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深情。

从13岁参加革命到离休,陈丕显的革命生涯长达60 多年,闹革命、求解放,他冲在前面;打日寇、救中华,他从不退缩;抓建设、谋发展,他兢兢业业;搞改革、闯新路,他敢想敢干。

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像一头老黄牛,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了一辈子。

直到离休后,他还惦记着老区的发展,惦记着老百姓的日子,有时候还会写文章、提建议,尽自己的一份力。

陈丕显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用一辈子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革命本色。

参考信源:

《铁军》2016年第8期——在陈丕显同志身边工作的日子里2017-03-30


宝庄日报——战火中的“母子”情缘———刘国英哺育红二代“小津子”的故事2024年11月01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历史   才貌双全   英气   夫人   漂亮   工作   东台   孩子   苏中   上海   抗日战争   夫妇   共青团   华中   家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